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本文报道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延边株(姑称 PrGV—Y)的研究结果。本病毒从旱金莲花草(TroPaeolum mαjus L)上的自然罹病幼虫中分离得到。幼虫在更换其宿主时,对 PrGV—Y 株表现较大的毒性差异:用旱金莲叶饲养的幼虫 LC_(50)为3.5×10~(-7),用甘兰叶饲养的幼虫 LC_(50)2.5×10~(-6);以10~(-4)的高浓度病毒悬液感染幼虫时,其死亡率分别为95.6%和83.8%。本文还探讨在菜粉蝶幼虫的人工饲育和病毒生产上,用旱金连叶粉作其半纯饲料,以增高幼虫的感染发病率,有利于病毒生产。  相似文献   
42.
猪旋毛虫病膈肌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0份猪旋毛虫病膈肌进行了病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并对其中5份作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膈肌旋毛虫病灶的病变分为非包囊型、包囊型、包囊性肉芽肿型、肉芽肿型和淋巴细胞结节型等5种类型;旋毛虫包囊壁内、外两层的成分是胶原,内层来源于感染肌纤维,外层为增厚的感染肌纤维的基底膜;感染和非感染肌纤维,均具有变性和再生变化,但前者的再生最后形成包囊,而后者则一般以结缔组织取代之;感染和非感染肌纤维均有一定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尤以肌膜最明显,而非特异性酯酶仅位于旋毛虫病灶内;旋毛虫病灶内,T、B淋巴细胞同时存在,且尚见嗜酸性白细胞。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各地鹿场持别是东北地区鹿场的鹿群中,不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后躯麻痹的疫病。春、秋散发,有时呈流行性。患鹿突然发病,有的出现兴奋狂暴,有的呈现截瘫症状,剖检则常见小肠出血变化,发病率高达30%,死亡率100%。本病目前仍不断发生,1984年吉林省双阳、梨树、东丰、扶余等县鹿场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44.
1982年从沈阳××奶牛场溃疡性乳头炎病牛的局部病变中分离获得828A和828B两个病毒株。经过对828A毒株的系统鉴定,证明为牛疱疹病毒Ⅱ型(BHV2),也称牛溃疡性乳头炎病毒。该病毒具有较广泛的细胞感染范围,其中以犊牛肾继代细胞和犊牛睾丸原代细胞最敏感。病毒可在人工感染的犊牛体内繁殖,并能从血液、病变皮肤、淋巴结得到回收。  相似文献   
45.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国内主要椪柑产区引进的少核与部分无核的椪柑单株中,初步筛选出一个无核椪柑优系,经观察,该无核椪柑优系自然座单率低,为摸清该优系的有效保药剂,今年,我们进行了不同药剂的保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从猝死症犬心肌分离出冠状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镜观察,在猝死犬的心肌中发现典型的冠状病毒粒子。用牛肾传代细胞(MDBK)分离培养该病毒获得成功,电镜负染色法跟踪观察,每一代细胞培养液中均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粒子。其病毒形态呈圆形和椭圆形为主的多形性,直径70~160nm,有囊膜,囊膜表面有间距较宽(长约20nm)的突起,突起顶端膨大呈鼓槌样,负染色法观察时呈现花冠样结构。用第5代接毒培养的细胞作电镜超薄切片观察,在细胞质的空泡中发现有数量不等的典型冠状病毒粒子,即病毒包涵体。经鉴定为RNA病毒,对乙醚敏感,37℃72h可失去活性。在pH3的条件下,37℃5h仍保持一定活力  相似文献   
47.
48.
由河南省南阳地区患“怪叫病”黄牛脑组织分离鉴定了5株狂犬病病毒,建立了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的夹心间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狂犬病病毒抗体和中和抗体的夹心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微量免疫酶试验.应用所建立的方法,结合小鼠中和试验,对疫区牛、马、猪、羊、犬、猫、鸡、鼠和蝙蝠9种动物的1138份血清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阳性率达12.65%,其中疫点内牛、猪、犬、猫和鼠的阳性率更高,为20%左右.根据动物群中较高阳性率,亦即隐性感染动物的存在,提出了南阳地区黄牛狂大病除因疯犬或带毒犬咬伤所致者外,可能还有因其他动物如鼠等咬伤甚至非咬伤感染途径的存在.在确定病性以及上述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实施了以管(制)、免(疫)、灭(扑杀)为中心的综合防制措施,经3年的工作,收到了明显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49.
死于便秘的病马不但肠道有严重损伤和细菌增殖,而且肝脏也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关于其肝细胞和星状细胞的超微病变,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对六例便秘病马的肝细胞和星状细胞进行了较详细的超微结构电镜观察,以期为阐明发病机理进一步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猪细小病毒MU—1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东北某畜牧场经产母猪胎盘和木乃伊胎儿中分离到两株猪的细小病毒。对其中一株—MU—1毒株,从细胞培养、形态特征、血凝特性、核酸类型、理化特性和致病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鉴定,证明MU—1毒株与国内外报道的猪细小病毒的基本特性相符。将MU—1毒株与日本毒株做交叉血凝抑制试验、荧光抗体阻断试验和酶标抗体阻断试验,证明两株病毒具有抗原同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