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照联合国以恩格尔系数大小划分的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标准,2017年我国开始步入富足阶段。居民对食物消费数量刚性增长的同时,对产品结构、质量与营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对食物营养健康意识的提升,居民饮奶意识不断增强,我国人均乳制品表观年消费量由2000年的7.1千克增长到2018年的34.3千克,18年间翻了4.8倍。但是相比全球平均水平,我国目前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仍然不足。综合运用微观调研、国家统计、国际数据等三方数据,分析当前我国乳制品的消费特征、消费结构以及未来消费趋势,并提出消费引导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琳  杨祯妮  张敏  程广燕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21):3934-3942
目的 我国是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2017年我国肉类产量达到8 588.1万t。从全产业链的视角看,肉类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餐桌要经历养殖、屠宰、排酸、分割、运输、零售、储藏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耗,是对资源和环境的巨大浪费,尤其是从屠宰后到终端消费所经历的环节。本研究将聚焦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四个基于全产业调研大肉类产品,重点关注分割、遇冷排酸、运输、零售、批发、冷冻等动物性产品从屠宰到消费的重要环节,明确猪、牛、羊、鸡四种肉类产品在主要环节中的食物损耗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不同肉类产品的可食用比例。方法 基于系统分析的思路,从全产业链视角将肉类从生产到消费终端链条中可能会产生损耗的环节划分成分割、运输、销售终端、预冷排酸、冷冻储藏五个环节,通过全产业链跟踪调查的方法,分别收集猪肉、牛肉、羊肉、鸡肉产业链条以上各环节的损耗数量。考虑到冷鲜肉、热鲜肉、冷冻肉的三种消费形态产业链条的差异性,笔者以不同消费形态的市场占比为权重,在获得每类消费形态全产业链损耗基础上计算综合损耗率。可食用比例则基于经营主体长期屠宰分割后的实际数据计算得到。在典型区域的选取上以主产省为重点,选取不同规模的企业、商超、农贸市场等经营主体,通过一对一访谈调研,获取一手数据。结果 通过对北京、四川、重庆、山东、河南、广东、广西、吉林、内蒙、新疆等10个省(市),19个一体化企业、7个屠宰分割企业和16个终端销售市场的调研可知,当前我国猪肉、鸡肉、牛肉和羊肉全环节损耗率分别是8.1%、11.22%、1.47%和7.45%。从肉类流通消费形态划分,猪肉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的损耗分别是2.69%、4.12%、8.10%;牛肉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的损耗分别是7.17%、8.68%、11.47%;羊肉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的损耗分别是4.63%、6.53%、7.45%;禽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的损耗分别是6.31%、11.22%。结合不同流通形态的占比计算可知猪牛羊禽的全产业链综合损耗率分别为4.36%、9.55%、5.94%、9.30%;胴体可食用率分别是78.48%、81.26%、73.72%、68.55%;整体可食用率分别是90.29%、94.84%、96.46%、78.91%。结论 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整体上看中国肉类损耗要显著低于欧美、日本等其他国家,食物利用率高。然而肉类全产业链依然存在中小规模企业加工、分割技术水平较低,批发和零售环节冷藏设备的不到位,冷冻肉以及国内很多地区居民依然偏好热鲜肉品等原因,均是目前中国肉类损耗的主要原因。从长远看,随着冷鲜肉消费比重的增加,屠宰分割环节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冷藏和储运设施设备的完善,我国肉类全产业链减损降耗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本报告深入研究了中国奶类消费现状和特征,从供给端和消费端分析我国奶类消费制约因素。提出我国奶业通过创建中国奶业20强企业发展平台,加大产品创新,拓展消费渠道,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广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开展中国小康牛奶行动等方式积极促进消费提升,并给出未来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提升消费水平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奶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市场的推动和奶业振兴政策引导下,2021年,我国奶类产量、各类乳制品进口量、乳品工业总产量分别为3 777 万t、390 万t(不含酪蛋白,折合原料奶计约2 231 万t)、3 032 万t,同比分别增加7.0%、18.8%、9.4%,国内生产、加工、进口“三量齐增”,一致反映出国内奶类消费需求旺盛。近年来,我国奶类消费量保持增长,消费结构逐渐优化,随着消费者对营养健康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奶类有利于提高免疫力观点的认可度增强,预计2022年奶类消费仍将保持一定比例的刚性增长,需求增速有所回落,全年奶类消费量将增至6 311 万t,增幅约5.0%,人均奶类消费量44.7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