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3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9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1.
洛南县灵口乡岭底村是一个只有89户380口人的偏僻小山村,近年来,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生产需要,依山养牛,发展畜牧,在全区养牛业步伐缓慢的情况下,该村养牛持续发展。1988年存栏165头,1989年存栏178头,1990年底存栏200头,比1988年增长21.2%,户均达2.25头.对该村15户重点调查,存栏牛65头,户均达4.3头.养牛业的发展,促进了粮钱双增收,人均占有  相似文献   
12.
13.
商洛地区黄牛改良工作14年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大家一致认为:采取人工授精技术是成功的,改良方向是符合实际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显著的、1982年荣获陕西省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1986年荣获地区科研推广成果一等奖。1979年首次出口港澳改良肉  相似文献   
14.
黄牛生产是我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自1976年以来,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在全区普遍开展黄牛改良,取得显著成绩。累计改良配种8万多头,产活改良牛6万多头。适繁母牛比例由28.3%提高到45.2%,繁殖率由30%提高到38%,出栏率由1.04%提高到6.37%。累计出售改良牛4万头,收入2000多万元。其中:外贸出口改良牛4700头,换取外汇88万美元,群众获得收入270万元。目前全区改良牛存栏2万头,占存栏牛总数10%。改良牛比本地牛生产性能、经济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大通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属西宁市辖区.全县有20个乡(镇),289个行政村,552个自然村.县域总面积为3 089km2.现有耕地面积5.32万nm2.,主要种植小麦、青棵、油菜等农作物.年产各类秸秆1.5亿kg;天然草场面积为15.84万hm2,占全县面积的51.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14.62hm2.占草场面积的92.5%.气候为高原内陆性.境内海拔2 280~4 622m,年平均气温2.8℃,最热的7月份,气温平均20.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9.4℃,年内无霜期在70~120d之间,绝对无霜期为80d.年降水量为450~820mm.2006年底,全县草食畜存栏37.11万头(匹、只),其中牛存栏12.08万头.  相似文献   
16.
湟鱼是青海湖中的特产,以其鲜嫩味美而著称高原,它在鱼类中属鲤科,学名叫做“青海湖裸鲤”,是我国特有的名贵鱼种,属高原冷水鱼种,是无鳞鱼,它身体肥硕,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都很高,营养丰富,被国家列为稀有水生动物,因为生长在高寒、高盐碱的水体之中,其生长速度十分缓慢;青海湖因有“青海湖裸鲤”的湟鱼和栖息着近5万只各种水鸟的鸟岛而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商洛地区重视养牛业的商品生产开发,坚持黄牛改良,使养牛业开始由单一的使役向肉乳役兼用方向转化;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的专业化方向转化:由不重视商品生产向商品生产方向转化。并出现以下7个方面的新变化。1. 养牛存栏量回升。据1987年末统计,牛存栏20. 21万头,比1984年16. 51万头增长22. 4%。接近最高年份1980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条件下猪囊尾蚴的孵化和存活情况进行了观察。猪囊尾蚴在50℃以上水浴加热3min,—10℃以下冰冻24h和pH9.6的环境中及2.5%以上的盐水中皆可失去活力。pH7.0以下的环境可抑制囊尾蚴的发育,但遇适宜的环境可再度发育。pH7.4到8.4,温度37—40℃,含25%胆汁的生理盐水的环境对猪囊尾蚴的发育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安格斯肉牛胚胎移植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胚胎移植技术,对当地9头母牛进行了安格斯肉牛胚胎的移植试验,结果受胎4头,受胎率为44.4%。  相似文献   
20.
丹江上游商洛市畜禽粪便排放量与耕地污染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上游水源地保护与水质持续安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商洛市辖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被规划为丹江流域上游“水源地安全保护区”。掌握该地区畜牧养殖业发展情况、估算畜禽粪便的排放量、分析该地区常用耕地对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的消纳能力、评估畜禽粪便可能造成的污染风险等是科学管控畜牧养殖业和有效实施水源地保护的基础性研究。目前,该地区尚无这些方面具体的成果和资料。本研究采用畜禽粪便排泄系数方法,估算了丹江上游流域自上游至下游的商洛市辖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2014—2016年各类畜禽粪便排放量,依据3区县的常年耕地面积分析了畜禽粪便猪粪当量耕地负荷,确定了当前商洛地区畜禽粪便猪粪当量最大适宜耕地负荷标准,并评估了3区县畜禽粪便耕地负荷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1)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年度平均畜禽粪便排放量猪粪当量分别为5.732×105 t·a-1、9.321×105 t·a-1和1.274×106 t·a-1;其中猪与禽的粪便占到总粪便排放量的68.06%。2)3区县畜禽粪便排放量猪粪当量耕地负荷依次为27.04 t·hm-2·a-1、76.72 t·hm-2·a-1和90.10 t·hm-2·a-1。3)商洛市畜禽粪便排放量猪粪当量最大适宜耕地负荷标准为61.22 t·hm-2·a-1。4)3区县畜禽粪便耕地负荷的污染风险警报级别分别是:商州区为Ⅱ级,稍有污染风险;丹凤县和商南县均为Ⅳ级,有较严重的污染风险。5)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的总氮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159 kg·hm-2·a-1、450 kg·hm-2·a-1和530 kg·hm-2·a-1,总磷平均耕地负荷分别是51 kg·hm-2·a-1、179kg·hm-2·a-1和199 kg·hm-2·a-1,生化需氧量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716 kg·hm-2·a-1、2 275 kg·hm-2·a-1和2 595kg·hm-2·a-1,化学需氧量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768 kg·hm-2·a-1、2 345 kg·hm-2·a-1和2 667 kg·hm-2·a-1,NH3-N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65 kg·hm-2·a-1、201 kg·hm-2·a-1和232 kg·hm-2·a-1。总之,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的畜禽养殖总量大,养殖结构不合理;商洛市常用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畜禽粪便的耕地负荷及其污染物负荷均较大,且形成自上游到下游急剧增加的态势;商洛市超量污染物排放会造成氮素和磷素等成分的淋溶和流失,对于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水质安全构成较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