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3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瘤胃微生物定量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瘤胃微生物的定量有传统计数和现代分子定量2大类方法。其中,传统方法包括经典的亨氏滚管法和最大可能法,但它们测定瘤胃微生物总数的结果可能偏低。运用分子方法定量一些重要的微生物不仅能很好地解释它们在瘤胃代谢中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描述更多的微生物特性。因此,作者综述了瘤胃微生物定量方法的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重点描述了运用分子定量方法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2.
乌骨绵羊MC1R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P2)是动物黑色素生物合成过程的重要酶,黑素皮质素1受体(MC1R)一旦与配体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结合,对TYR、TYRP1和TYRP2酶活性的表达水平均有重要影响,因此认为MC1R是黑素合成模式的控制点。本研究以MC1R基因为候选基因,对乌骨绵羊MC1R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希望揭示MC1R基因与乌骨绵羊乌质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乌骨绵羊MC1R基因存在2个多态位点,分别为A12G和G144C。翻译表明这2处突变都为同义突变,对应的氨基酸分别是丝氨酸(Ser)和亮氨酸(Leu)。PCR-RFLP分析发现绵羊MC1R存在2个等位基因,即MC1R*1和MC1R*2,对应11型、22型和12型3种基因型。乌骨绵羊和兰坪本地绵羊MC1R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不显著,而与罗姆尼羊差异显著,推测MC1R基因可能不是控制乌骨绵羊乌质性状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43.
乌骨绵羊和非乌骨绵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索乌骨绵羊乌质性状的形成机制,本文比较了乌骨绵羊、兰坪本地非乌骨绵羊和罗姆尼羊血液酪氨酸酶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抗超氧阴离子活力、肝功能、肾功能和免疫等指标。初步发现乌骨绵羊具有高的酪氨酸酶含量、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机能。指出乌骨绵羊乌质性状的形成可能是由于高含量的酪氨酸酶催化合成了高含量的真黑色素沉积在肌肉和其他组织与器官。  相似文献   
44.
选择6头云岭黑山羊按6×3非平衡拉丁方进行试验,分别采食狗尾草粉+基础日粮(A)、一年生黑麦草粉+基础日粮(B)、苜蓿草块+基础日粮(C)、苜蓿干草粉+基础日粮(D)、光叶紫花苕子粉+基础日粮(E)、大麦秸粉+基础日粮(F),另外同时选用体重相近的3头云岭黑山羊连续三期采食基础日粮(G)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云岭黑山羊对不同饲草日粮的DM、OM、CP、NDF和ADF的采食量及消化率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各试验组的可消化氮和沉积氮均随氮摄入量的增加(P0.05或P0.01)而显著升高(P0.05或P0.01),氮沉积率以C组最高,并和A、E、F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E组氮沉积率最低且和其他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单一饲草的营养成分消化率比不同饲草日粮的消化率略低,但有基本相同的消化趋势。不同饲草的消化率及氮的消化代谢结果提示,苜蓿干草粉、一年生黑麦草粉和苜蓿草块对云岭黑山羊营养价值较高,大麦秸粉的营养价值最差。  相似文献   
45.
选择75只12月龄努比亚羊集中配种,配种后将母羊随机分为3组,分别补饲复合预混料+尿素、浓缩料和精料补充料,在配种(0 d)、妊娠100 d、妊娠150 d进行体重、体尺测耸和体况指数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补饲精料补充料的母羊体重和体尺均大于补饲浓缩料组和补饲尿素组,3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母羊体况指数(BCI)随妊娠期而上升,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以体重(y)、胸围(x1)和体高(x2)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38.330+0.63x1+0.38x2,R2=0.7547.  相似文献   
46.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瘤胃微生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基因组学是研究生态群体基因功能的一门崭新的学科。它通过免培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主要技术包括DNA的提取、文库的构建和目标基因克隆的筛选,可用于发现新基因、开发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群落中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文章介绍了宏基因组学的基本方法,并对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7.
选择18月龄初产努比亚母羊40只及对应羔羊44只随机分为2组,母羊在饲喂新鲜牧草+全株玉米青贮的基础上分别补饲精料补充料400g(试验Ⅰ组)和200 g(试验Ⅱ组),试验期进行母羊及羔羊体重、母羊体况(BCS)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期间Ⅰ组母羊体重均显著大于Ⅱ组(P<0.05);母羊泌乳期BCS和体重变化趋势一致,75 d时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羔羊在0~15日龄时长势几乎相同,自15日龄后,Ⅰ组羔羊增重显著高于Ⅱ组羔羊(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云南大额牛瘤胃中丰富的降解纤维素类物质的基因,采用包埋法和脉冲场电泳技术直接从云南大额牛瘤胃内容物提取总DNA,经不完全酶切获得DNA片段,大小为23~48 kb,与pcc2 FOS vector连接,转化至E.coli EPI 300宿主细胞,构建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Fosmid文库。该文库共保存38400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大小约35.5 kb,空载率小于2%,库容达1363 Mb。通过对该文库进行部分纤维素酶活力筛选,获得具有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克隆95个,木聚糖酶活性的克隆52个,同时具有这2种酶活性的克隆23个,这为进一步研究大额牛瘤胃内纤维素酶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云南大额牛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瘤胃微生物特点综述(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大额牛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云南大额牛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瘤胃微生物特点。[结果]云南大额牛具有较为典型的肉用牛体型和较好的产肉性能,且其肌纤维直径明显小于其他牛,牛肉的系水率、嫩度和多汁性明显高于其他牛;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结构均不同于黄牛和野牛,三者染色体数目(2n)分别为58、60和56条,且可与黄牛杂交;独特的食性体现在以竹子为主食,且对各种粗饲料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都显著高于云南黄牛;瘤胃中总可见细菌和纤维分解菌分别为4.51×109和1.63×109个/ml,显著高于云南黄牛,其瘤胃优势细菌主要为纤维分解菌。[结论]云南大额牛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肌肉生成抑制素(MSTN)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肌肉生成抑制素(myostatin,MSTN),又称GDF-8(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是控制肌肉生长的负调控因子,也是近些年研究发现的又一影响畜禽瘦肉率、改善肉质性状的重要营养基因。它通过抑制MyoD家族成员转录活性负向调控肌细胞的生长发育,它的表达量与肌肉重量的变化呈负相关。本研究就MSTN的发现、基础研究及其在各种动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该基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