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解氨基酸对少孢节丛孢菌产生捕食器的影响,在少孢节丛孢菌的基础,菌丝生长的不同时期将浓度为0.5、0.05、0.005 g.L-1的不同氨基酸溶液均匀加入CMA培养基,观察捕食器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氨基酸对少孢节丛孢菌产生捕食器的影响不同,其中以浓度为0.05 g.L-1的L-苯丙氨酸、L-蛋氨酸、DL-缬氨酸的诱导效果较好;DL-苯丙氨酸、L-苏氨酸、L-异亮氨酸、L-亮氨酸、DL-亮氨酸、L-色氨酸和L-缬氨酸属于中等;L-赖氨酸、L-谷氨酸和L-组氨酸溶液效果较差。新生菌丝对氨基酸刺激比较敏感,易产生捕食器;与线虫诱导产生的捕食器相比,氨基酸诱导产生的捕食器对虫体的捕食能力无明显变化,可见少孢节丛孢菌在没有线虫诱导的情况下,加入一定浓度某些种类的氨基酸同样可以产生捕食器,并能捕食线虫幼虫。这为深入开展对捕食线虫性真菌生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2.
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菌株体外粪便捕杀马寄生性线虫幼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可以在体外粪便中发育并发挥其捕食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其对寄生性线虫第一、二期幼虫的作用与对第三期幼虫的作用相比较.捕获致死速度快。菌株对马粪便中线虫幼虫的杀虫率高达98.7%;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而且加入粪便的分生孢子数量在达到一定阈值后,再加入分生孢子,则杀虫率不再增加。此结论对捕食线虫性真菌今后临床的应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捕食线虫性真菌一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的染色特性、分生孢子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以及菌丝对线虫第三期幼虫的吸引作用等。结果表明少孢节丛孢菌用革兰氏、瑞氏、姬姆萨氏液染色都能很好的着色;分生孢子对高温敏感,对抗生素不敏感,高浓度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能杀死分生孢子:但分生孢子耐低温,因此可用低温冷冻法保存捕食线虫性真菌分生孢子,其方法简便易行。首次解决了国内外在捕食线虫性真菌菌种保存中的难题。研究显示菌丝对线虫第三期幼虫无明显吸引力。  相似文献   
24.
动物福利法的历史起源、现状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动物福利法的基本出发点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即减少其所受的不必要的痛苦,并且针对不同动物采取不同的福利标准,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从而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本文对动物福利法的历史起源、现状及意义进行了叙述,并对动物福利法的立法宗旨、福利标准、结构框架及对中国法制进程的影响等诸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
奶牛布鲁氏菌病病原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弥补血清学和细菌学方法检测和诊断奶牛布鲁氏菌病存在的不足,根据编码牛种布鲁氏菌31KDa外膜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PCR引物,通过对影响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奶牛布鲁氏菌病病原的PCR方法。特异性检测表明,在同一反应条件下,该引物对引起奶牛布鲁氏菌病的牛种、羊种、猪种布鲁氏菌制备的模板DNA均能扩增出384bp目的基因片段,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流产沙门氏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嗜肺巴氏杆菌制备的模板分别进行扩增均呈阴性。敏感性检测显示,最低可检出1.5pg的模板DNA。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奶牛布鲁氏菌病病原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26.
为更有效地对骆驼盘尾丝虫病进行防治,利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规病理学观察的方法,对骆驼盘尾丝虫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骆驼盘尾丝虫病平均感染率为85.4%,感染强度为1~15峰-1,虫体形成的结节分布在骆驼的颈项韧带处;共收集到209个结节,它们的形态和质地各不相同,软的结节内形成纤维组织囊腔,硬的结节内形成钙化灶;骆驼年龄段不同,结节的分布呈不同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囊腔周围有各种炎性细胞侵润,囊腔内有不同状态的雌虫虫体,骆驼盘尾丝虫病表现为骆驼的寄生虫性肉芽肿。  相似文献   
27.
牛溶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和浩特市某肉牛养殖场犊牛发生了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及死亡为主的疾病.从该牛场发病死亡的犊牛采集病料,采用病料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动物试验的方法,对导致该牛场犊牛发病死亡的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从该牛场患病死亡犊牛的心、肝、肺中均分离出溶血性巴氏杆菌,从而确诊该牛场此次犊牛发病为牛溶血性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28.
呼市地区犬寄生虫感染种类及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呼市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95只犬进行调查,查出体内外寄生虫8种,有20只犬被寄生虫所感染,总感染率为20.83%,其中感染犬弓首蛔虫(Toxocaracanis)、犬狮弓蛔虫(Toxascarisleonina)、犬疥螨(Sarcoptesscabieivar.canina)、犬蠕形螨(Demodexcanis)、犬钩虫(Ancylostomacaninum)、犬恶丝虫(Dirofilariaimmitis)、犬丽嫩吸吮线虫(Thelazzacallipaeda)和犬复孔绦虫(Dirofiariacaninum)分别为6只、2只、3只、2只、3只、2只、1只和1只,其感染率分别为6.32%、2.11%、3.16%、2.11%、3.16%、2.11%、1.05%和1.05%。雌雄感染率分别为40%和60%,2~19月龄的犬总感染率为75%。蛔虫的感率高,感染强度大。  相似文献   
29.
为掌握东北虎等多种猫科动物隐孢子虫的感染状况,本试验采集216份东北虎等多种猫科动物粪样,离心水洗除去重铬酸钾后,应用Sheather’s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查。Sheather’s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镜检结果显示,东北虎等多种猫科动物隐孢子虫的平均阳性率分别1.39%(3/216)和5.09%(11/216)。可见,目前园养东北虎等养猫科动物隐孢子虫感染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0.
试验研究了11种氨基酸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茵(Arthrobotrysoligospora)产生捕食器及对线虫第3期幼虫捕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可以诱导少孢节丛孢茵产生捕食器,且不同种类氨基酸对其产生捕食器的影响表现不同,各个浓度之间差异明显,其中以浓度为0.05g/L的L-苯丙氨酸(L-Phe)、L-蛋氨酸(L-Met)、DL-缬氨酸(DL-Val)的诱导效果较好:L-苏氨酸(L-Thr)、L-异亮氨酸(L-Leu)、L-亮氨酸(L-IJeu)、L-色氨酸(L-Trp)和L-缬氨酸(L-Val)属于中等;L-赖氨酸(L-Lys)、L-谷氨酸(L-Glu)和L-组氨酸(L-His)表现较差.于茵丝生长初期、中期、后期分别加入氨基酸时,不同时期捕食器的产生差异也较为显著,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加入氨基酸的试验组捕食器产生良好;前者又明显好于后者.上述现象提示,少孢节丛孢茵在没有线虫诱导的情况下,加入一定浓度的某些种类氨基酸,同样可以刺激其产生大量捕食器.而且捕食情况表明这些捕食器与线虫诱导刺激产生的捕食器一样,完全可以捕食线虫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