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冬季,在蛋鸡生产中,由于采用全封闭高密度饲养,出现了保温与通风换气不能兼顾的矛盾,强调通风会导致舍内温度降低,使产蛋性能降低,达不到预期水平,使生产成本上升。而过度强调保温的作用会导致舍内空气严重污浊,给蛋鸡生产带来很大危害,特别是氨气含量过高。据资料介绍达到20ppm时,即可引起角膜、结膜发炎,新城疫、大肠杆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在大多数鸡场的鸡舍内,氨气达到并超过20ppm的现象是很容易出现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保证合理的舍温的情况下,舍内通风的必要性要大于舍内保温的必要性。这是因为空气污浊可带来以下危害:  相似文献   
22.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潜伏期短、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几乎100%),以短时间内体温升高或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死前高声尖叫,死后可从鼻孔流出泡沫样血液,以及呼吸系统出血和实质器官水肿、瘀血和出血为主要特征.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90%~100%.  相似文献   
23.
当猪过量摄入某种物质后,破坏了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组织和器官机能或器质性改变的过程,称为中毒性疾病。该类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病理变化、毒物分析、动物试验等进行综合分析,方能断定是什么物质造成的中毒,然后再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1.病史需详细了解全场发病概况,猪中毒性疾病多是群发性,相邻圈舍无传染性,对于急性中毒病例,发病前肯吃膘肥的猪病情较重。充分了解病猪有无接触毒物(如杀虫剂、灭鼠剂等)的可能性,最近是否投喂化学药物,是否更换饲料或饲料配方,更换后的饲料与以前饲料相比差别在哪,有无…  相似文献   
24.
本调查旨在探明土拉杆菌在国内部分省份的流行情况。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土拉杆菌通用及亚种PCR检测研究方法,对国内肉兔饲养密度比较大的省份和牛羊存栏的部分省市开展了肉兔和蜱虫中土拉杆菌的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了土拉杆菌亚种的鉴定和基因测序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肉兔肝脏组织和牛羊携带蜱虫中土拉杆菌DNA检测阳性,其中218份肉兔样本中12份阳性(阳性率5.5%),490份蜱虫样本中15份阳性(阳性率3.1%);从地区分布来看,山东、河南、四川肉兔病料检测阳性,云南、山东蜱虫阳性率高;PCR检测显示其亚种为F.h,为土拉杆菌毒力较强的亚种。本次调查显示土拉杆菌在肉兔、蜱虫中存在,山东、云南地区存在土拉杆菌病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应引起有关科研院校、医疗单位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5.
新城疫病毒山东强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从山东流行烈性传染病的鸡群中分离出7株具有血凝活性的病毒,该7株病毒的血凝活性均能被新城疫La Sota株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但病毒不能被中和,仍能致死鸡胚。经分离鉴定,分离毒均为新成疫病毒株。通过鸡胚半致死量(ELD50)、最小致死量致鸡胚的平均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致死指数(ICPI)、6周龄雏鸡静脉致死指数(IVPI)、血凝解脱及血凝素稳定性等试验表明:7株分离病毒均为新城疫病毒强毒性,其毒力与标准强毒株F48E9株相似。  相似文献   
26.
我国主要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养猪场猪传染性腹泻是一类与卫生状况及饲养管理密切相关的传染病。在养猪发达国家此类疫病已不再是主要问题,但在我国仍然是危害严重的一类常见传染病。根据其致病因素的不同,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以及营养性腹泻等。其中病毒性腹泻的危害是最为严重的,它的发生与流行在近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造成猪场损失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7.
蜂胶是由蜜蜂上颚腺的分泌物和由蜜蜂采集来的天然有机物、无机物以及蜂蜡、花粉等组成,呈青褐色或深褐色。由于蜂胶无毒且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已引起国内外兽医学界的密切关注,并成功地运用于兽医学各个领域。 1 蜂胶在兽医免疫学中的应用 蜂胶具有促进机体免疫的功能,通过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猪和牛犊实验证明,应用蜂胶或配合抗原引入机体能促进机体免疫过程。蜂胶本身无抗原性,但可以起免疫佐剂作用,能增加抗体的产生,使血清总蛋白和丙种球蛋白的含量增高,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提高。可以认为,蜂胶制剂对感染性疾病的作用,一方面是它具有广谱的抗生素作用,抑制了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最终消灭病原体,使疫病得以痊愈。国内应用较早的是沈志强研究员1,以独特的蜂胶纳米技术制备畜禽用蜂胶佐剂疫苗,现已进行产业化生产,产品推广到全国30多个省市。  相似文献   
28.
用禽霍乱 大肠杆菌二联蜂胶灭活疫苗和油佐剂疫苗分别胸肌注射免疫肉鸡,分别于免疫后7d、14d和28d剖杀,取注射部位的肌肉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观察。结果为,蜂胶疫苗免疫组免疫后7d时,肌纤维轻度水肿,纤维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巨噬细胞吞噬有蜂胶颗粒,14d时肌纤维则恢复正常;油苗注射组免疫后,7d时肌肉中度水肿,其间有大量油乳状疫苗残留,镜检可见肌纤维断裂、坏死,其间有较多较大的油囊,囊壁由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异嗜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小血管及淋巴样细胞组成,细胞增生持续存在到28d,最后形成肉芽肿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蜂胶疫苗免疫后对局部组织学影响明显小于油苗注射组。  相似文献   
2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lpestifer)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等,1-8周龄鸭均敏感。山东省某肉鸭场饲养商品樱桃谷肉鸭,14日龄以后发病。病鸭精神沉郁、眼睛周围湿润,鼻孔有分泌物,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头颈歪斜、运动失调。病鸭排绿色稀粪,发病率在75%以上。剖检变化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病变。发病后,该场技术人员将病鸭送我所进行化验。我们通过无菌采取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判断其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并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及时有效的控制了疫情。将分离菌株经培养增殖灭活后,辅以天然免疫增强剂——蜂胶.试制了鸭疫里默氏杆菌蜂胶灭活疫苗。经试验和临床应用证明,该苗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0.
绵羊支原体病又称肺炎霉形体病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国分布甚广。随着养羊业的发展,羊群的流动性日趋活跃,在饲养模式、环境变化的多种应激因素下,本病发病率急剧上升。临床症状为咳嗽、气喘、渐进性消瘦及肺炎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本单位羊场也相继出现了5只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