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1篇
农学   62篇
  98篇
综合类   165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1.
杂交水稻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发育生理与遗传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十多年来有关杂交水稻籽粒灌浆过程所涉及到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强弱势粒发育进程的颖果形态解剖结构及其相关酶活性、激素含量的变化和强弱势淀粉积累动态等发育生理, 以及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籽粒发育的动态遗传特性和胞质负效应对杂交水稻籽粒灌浆相关过程的影响等遗传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并就目前杂交水稻产量与品质形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一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作物栽培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常规栽培模式湿润育秧苗与超高产栽培模式旱育秧苗的秧苗素质、根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等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中育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揭示超高产栽培模式实现高产的生理原因。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模式下旱育秧苗的干物质积累和分蘖数比湿润育秧苗高22.78%、73.33%,而株高比对照矮14.91%,同时还表明,超高产栽培模式下旱育秧的根系还原力强、发根数多、发根能力强,硝酸还原酶、ATP酶、叶绿素及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岐化酶等细胞保护酶含量增加,表现出强大的生理生化优势,而丙二醛含量比对照降低20.99%,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增多,C/N适中,有利于提高旱育秧苗的抗逆性,是旱育壮秧形成的内在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3.
结合福建农林大学试办“国家理科基地”生物学专业点的实践与探索,阐述了地方农林院校生物学理科基地建设应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坚持“以理为本、理农结合”的办学思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以特色求发展。  相似文献   
24.
水稻化感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对近年来水稻化感作用研究的新进展,包括化感作用的生物测试、化感物质的分离和鉴定、化感作用机理、化感作用的遗传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综合论述和评价。并对今后水稻化感作用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5.
水稻耐光氧化反应特性的遗传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耐光氧化鉴定筛选技术、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了水稻耐光氧化反应特性的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水稻耐光氧化反应特性是一遗传性状 ,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控制 .其中加性效应基因作用更强 ,遗传率较高 .在杂交早代结合优良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和筛选 ,可望获得较好的选择效果和遗传进展 .亲本的遗传效应值分析表明 ,0 2 42 8、Lemont、IR661 5 8-3 7和 IR65 60 0 -85具有较强的耐光氧化反应特性 ,可以作为优良亲本应用于水稻高光效育种  相似文献   
26.
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福建青冈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青冈幼叶为材料,利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福建青冈幼叶的总DNA,探索适合于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RAPD)扩增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福建青冈合适的RAPD反应体系为:反应体积15μL,含10 ng模板DNA、1.5 mmo.lL-1MgC l2、0.3μmol.L-1引物、0.3 mmo.lL-1dNTP、1 UTaqDNA聚合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 m in,然后于94℃变性30 s,37℃复性30 s,72℃延伸90 s,循环41次,最后于72℃延伸7 m in.应用上述反应体系进行福建青冈的RAPD扩增反应,扩增产物进行12 g.L-1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后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分析,可获得满意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27.
UV-B辐射增强对水稻蛋白质及核酸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盆栽试验研究UV B辐射增强对水稻蛋白质及核酸的影响结果表明 ,UV B辐射增强抑制水稻生长 ,降低水稻生物量和水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及核酸含量。随UV B辐射的增强 ,水稻叶片蛋白水解酶和核糖核酸酶活性上升 ,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 ,叶片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8.
植物对UV-B辐射增强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分析了大气中臭氧层变薄的现状、原因及光化学机制,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紫外线B辐射增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适应性机制,指出当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9.
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养分积累与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三系杂交稻"汕优63"、两系杂交稻"两优2186"和常规稻"IR64"不同器官N、P和K含量动态,探讨了3种水稻各生育期的养分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3种水稻稻株N含量均随生长过程逐渐下降,同一生育期水稻N含量以"汕优63"最高;除"汕优63"K含量在齐穗时明显上升外,3种水稻的K含量随生长过程逐渐下降;而P含量总体上在分蘖盛期最高。完熟期3种水稻的N积累量依次为24.79g/m2、15.14g/m2和14.42g/m2,P积累量为4.766g/m2、3.306g/m2和3.678g/m2,K积累量为2.439g/m22、.029g/m2和1.725g/m2。"汕优63"分配到籽粒中的N素比例为61.23%,分别比"两优2186"、"IR64"高17.97%和11.23%;分配到籽粒中的P素比例为62.97%,分别比"两优2186"、"IR64"高6.41%和9.63%;分配到籽粒中的K素比例为27.51%,分别比"两优2186"、"IR64"低3.00%和2.39%。在全生育期中,"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N需求量依次为31.33g/m2、22.88 g/m2、24.82g/m2,N、P、K吸收比依次为1∶0.192∶0.098、1∶0.219∶0.134和1∶0.255∶0.120。3种水稻中"汕优63"的养分生产效率最低。N、P、K生产效率"汕优63"依次为37.25kg/kg、193.80kg/kg和378.80kg/kg,"两优2186"依次为52.54 kg/kg、240.38kg/kg和392.16kg/kg,"IR64"依次为58.38kg/kg、228.83kg/kg和487.80kg/kg。三系杂交稻"汕优63"的N、P、K需求量大,积累量高,分配到籽粒中的比例亦高,与其高产特性相吻合。在保证N、P、K供给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养分生产效率是实现"汕优63"高产、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
气候条件对杂交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79-1988年对杂交水稻汕优3号、四优2号、汕优63和汕优64等组合分期播种试验的有关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①杂交水稻群体籽粒具有明显的2次灌浆高峰.汕优3号的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开花后的第12天和30天.②杂交水稻自开花至完熟分5个阶段,其中汕优3号开花后0-5天灌浆缓慢,需要足光和高温.在19-30℃,灌浆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6-10天和11-15天以日均温27.3℃,强光照,相对湿度75%为最适.16-20天和21-完熟期以日均温22.3℃,每天日照不少于6.53小时,相对湿度70-80%为宜.开花后6-10天和16-20天,日最高温>35℃对灌浆不利,秕谷率高,减产.③环境不适或后期叶片早衰,杂交水稻只有一次灌浆高峰,结实率和粒重均低,减产.故后期田间管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