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西部地区高温高湿环境适度规模养猪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西部地区的高温高湿环境区主要包括重庆、云南、贵州、四川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受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呈现出雨热同期、高温高湿、冬无严寒、夏有酷暑的气候特点,每年夏季都会出现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日高气温高于33℃的平均天数在30d以上.  相似文献   
12.
大肠埃希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目前由于在食用动物中使用抗生素造成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增加,耐药菌可通过被污染的食品或直接与动物接触而使人感染,细菌多重耐药性通常是通过获得耐药基因引起的,而染色体基因突变只占很小部分。耐药基因可通过转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猪肉消费大国,也是养猪大国,养殖方式由放牧饲养、小户圈养过渡到以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为主,各类猪舍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得到改进。仔猪保育舍是规模化猪场除分娩舍外的又一规划设计与建设重点,仔猪保育舍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科学与否,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高温高湿环境区福利化妊娠母猪舍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也是一个猪肉消费大国,生猪饲养量、出栏量、产肉量均居世界各国之首。我国具有悠久养猪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猪的驯化饲养。养殖方式由放牧饲养、小户圈养过渡到以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为主,各类猪舍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得到改进。但是,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发展,由养猪业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动物福利问题日趋明显,养猪场福利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现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成路线和国外奥比沙星的文献报道,以五氟苯甲酰氯为起始物,通过与丙二酸单乙酯钾盐加成、原甲酸三乙酯缩合、与环丙胺取代,然后成环,水解和哌嗪基的取代反应合成出第三代动物专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奥比沙星,产物结构经过核磁共振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质谱进行了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16.
低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低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28±2)日龄荣昌断奶仔猪,在基础日粮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分组试验,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头猪。各组日粮中除对照组外,分别添加低聚果糖(0.4%)、低聚木糖(0.02%)、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分别为0.4%和0.02%),试验为期4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日粮中添加0.4%低聚果糖、0.02%低聚木糖均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P<0.05),降低了腹泻率(P<0.05),添加低聚果糖还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P<0.05),添加低聚木糖显著降低了料肉比(P<0.05)。此外,与对照组比较,添加低聚木糖显著降低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P<0.05),低聚果糖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聚果糖和低聚木糖对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通过对添加低聚糖饲养猪只各项指标的测试,低聚糖能显著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5g/t抗菌肽替代100g/t醋酸锌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0日龄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的荣昌仔猪4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公母各半),试验期为30d。期间观察仔猪的生长及腹泻情况。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随机选择2头健康仔猪进行前腔静脉空腹采血制备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试验表明,添加5g/t抗菌肽替代100g/t醋酸锌能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及饲料增重比(P<0.05),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P<0.05),抗菌肽能提高血液中锌的含量,对血液中酶的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四川、重庆等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群猪瘟和急性猪丹毒混合感染情况及造成的严重损失,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和科学的用药方法可有效抑制和治疗该病。笔者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实验室检测及处置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系统地、科学地、可操作地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