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选用白沙101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土壤湿度和播种深度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15℃、20℃、25℃和30℃)的升高,花生出苗率、株高、侧枝数、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也逐渐增加;土壤相对湿度60%时,花生的出苗率和幼苗长势均优于相对湿度40%和80%,且土壤相对湿度80%时,花生的烂种率显著增加,在高温和播种过深时尤其严重;播种深度为4~6cm时最为适宜,播种过浅或过深会降低出苗率,延长出苗时间,影响花生长势。因而,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质地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机及农艺操作可有效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对氧化芳樟醇的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挥发物作为增效剂增加昆虫性信息素的诱捕效果,提高生物防治效率已成为研究趋势。本研究利用触角电位仪以及Y形嗅觉仪研究草地贪夜蛾对3个浓度梯度氧化芳樟醇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雌、雄蛾对各浓度氧化芳樟醇都具有较强的电生理反应,且雌蛾对1μg/μL的氧化芳樟醇电生理反应值最高,为(0.40±0.051)mV,显著高于雄蛾;行为研究结果则表明,草地贪夜蛾雌虫对1μg/μL的氧化芳樟醇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性,而雄蛾则对浓度为10μg/μL的氧化芳樟醇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性。本研究为开发有效的植物源草地贪夜蛾引诱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药常规的煎煮法提取紫花地丁的有效成份,对筛选出的耐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紫花地丁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耐药的大肠杆菌中最大的抑菌圈是18mm,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最大的抑菌圈是19mm,这2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31.25mg·mL-1,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62.5mg·mL-1,表明紫花地丁对耐抗生素的乳房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起到较佳的抑制效果;比较春、秋两季采集的紫花地丁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春季效果强于秋季。由此,紫花地丁可在临床上应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广西某养殖公司一群三黄鸡种群在21周龄时陆续发病,表现出精神沉郁、虚弱、消瘦等临床症状,至240d龄送检时,发病率达1.0%。剖检病鸡可看到禽白血病典型的内脏肿瘤、血管瘤等病变。通过使用病料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及其病毒分离株的鉴定,确诊该鸡群感染了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相似文献   
15.
ALV与MDV混合感染造成鸡群临床肿瘤暴发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11月,广西某公司两个商品鸡群出现鸡只食欲不振、排绿色粪便症状。病鸡解剖发现内脏有肿瘤发生,采集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病毒分离以及PCR鉴定,结果显示两批鸡均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与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混合感染。从每群发病鸡分别获得的2株ALV-J和2株MDV的基因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4株ALV-Jgp85基因相似性为100%,均与广西分离株GX15MM6-2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NX0101的距离相对较远。4株MDV之间meq基因相似性为99.0%~99.9%,其中1株与MDV标准强毒GA在同一个分支,另外3株与广西分离的MDV超强毒GXY2、GX0101距离最近且在同一个分支,都具有MDV-1型强毒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4种染色剂对松材线虫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虎红和水溶性苯胺兰对松材线虫的染色效果好,虫体全身着色且着色较深,而亚甲基蓝和结晶紫对松材线虫的染色能力较弱,只在头部和尾部着色明显;初步研究了刀豆凝集素、麦胚凝集素和花生凝集素对松材线虫的作用,结果显示,植物凝集素处理后,松材线虫初期均表现出活动加强、幅度增大,部分线虫身体卷曲呈"S"状或"8"字状,部分线虫出现聚集现象,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松材线虫的死亡率逐渐上升,4.0mg/mL的刀豆凝集素、麦胚凝集素和花生凝集素分别处理10min,松材线虫的死亡率分别为100%、80%和65%。该研究为松材线虫的形态观察及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我国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并制订相应的防治指标,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分别接入不同数量的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研究其为害玉米后对产量和其他相关指标造成的影响,建立不同生育期产量损失与不同为害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大喇叭口期接虫对玉米成株期株高有显著影响,玉米各生长时期接入不同数量草地贪夜蛾后对产量损失均有显著影响。根据防治成本及玉米产量等指标计算出国内玉米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5.56%。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出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以及吐丝期的防治指标分别是为害率达8.72%、7.99%和6.17%。  相似文献   
18.
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为探明该虫在安徽地区的越冬能力,本研究利用人工接虫的方式模拟草地贪夜蛾冬季的田间存活状态,调查幼虫存活率、龄期、植株被害率,并利用线性模型预测草地贪夜蛾田间发育历期。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田间平均气温低于10℃并持续8~10 d时死亡率达到100%;10月15日接入的草地贪夜蛾幼虫无法完成完整世代周期,但仍能为害玉米幼苗,接虫后30 d玉米植株的被害率均达100%;根据模型公式,采用10月15日至11月18日期间的温度预测发育历期,得到卵、幼虫、蛹以及整个世代的发育历期分别为9.23、46.86、40.70、69.38 d。本研究初步探明了草地贪夜蛾在安徽地区的越冬规律,研究结果为虫情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系统性地探究不同原核表达载体对非洲猪瘟病毒CD2v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差别,并利用临床非洲猪瘟病毒抗体阳性血清比较包涵体和可溶性CD2v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利用5种原核表达载体pCold-TF、pET28a、pMAL-C6T、p GEX-4T-1、p ET32a分别表达去除信号肽和跨膜区的非洲猪瘟病毒CD2v蛋白,利用镍-氨三乙酸(nickel-nitrilotriacetic acid, Ni-NTA)亲和层析法分别纯化源自pET28a和pCold-TF表达载体的包涵体和可溶性CD2v蛋白,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比较纯化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显示,p Cold-TF载体以表达可溶性蛋白为主,pMAL-C6T载体同时表达包涵体和可溶性蛋白,而其他载体主要表达包涵体蛋白。临床非洲猪瘟病毒抗体阳性血清检测数据显示,可溶性蛋白的免疫反应性显著优于包涵体蛋白(P<0.05)。p Cold-TF载体的触发因子(trigger factor, TF)标签可促进CD2v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其表达蛋白的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