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1 毫秒
21.
养殖鳗鲡种苗来源日趋多样,确定鳗苗种类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鳗鲡属鱼类mtDNA COI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对21批次,共109个白苗期鳗鲡样品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应用该引物可以在所采集到的鳗鲡样品中扩增出652bp特异性基因片段,将样品COI基因序列与BOLD数据库中鳗鲡COI基因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共鉴定得7个种类归属,分别为日本鳗鲡A.japonica、美洲鳗鲡A.rostrata、欧洲鳗鲡A.anguilla、花鳗鲡A.marmorata、莫桑比克鳗鲡A.mossambica、吕宋鳗鲡A.luzonensis和太平洋双色鳗A.bicolor pacifica。对COI基因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得到7个有很高节点支持率的主要类群。结果证实mtDNA COI基因在鳗鲡种类鉴定上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此外,在种类的鉴定中发现其中1批次的样品定种错误,有1个批次的鳗鲡样品中存在有2个种类的混杂,提示在实际的苗种养殖及交易中,对鳗鲡的种类鉴定上仍存在一定的错误和混杂,有必要引入DNA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更加方便和准确的鉴定。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分析了8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微卫星标记引物在石首鱼科5个亚科8属10个种中的通用性。结果表明,大黄鱼微卫星标记引物在黄鱼亚科鱼类中有较高的通用性,其中位点PC1C4,PC4H12,PC5E11,PC8F5,PC10F10,PC10G6的引物可在小黄鱼(P.polyactis)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中获得清晰扩增条带,位点PC7H4引物也可在小黄鱼中扩增,上述可扩增位点在两个种中均得到多个等位基因,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大黄鱼微卫星标记引物在白姑鱼亚科、叫姑鱼亚科、牙[鱼或]亚科及石首鱼亚科鱼类中也有较高的通用性,其中在银牙[鱼或](Otolithes argenteus)中得到6个可扩增位点(PC1C4,PC4H12,PC7A2,PC7H4,PC10F10,PC10G6),在鮸状黄姑鱼(Nibea miichthioides)、丁氏[鱼或](Wak tingi)和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中各得到5个可扩增位点,在浅色黄姑鱼(N.Chui)和尖头黄鳍牙[鱼或](Chrysochir aureus)中各得到4个可扩增位点,在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中得到3个可扩增位点(PC7H4,PC10F10,PC10G6)。位点PC10F10和PC10G6引物在10个种中都可得到清晰的扩增产物,可作为10种石首鱼的通用标记。引物PC5E11和PC8F5只在黄鱼亚科中得到扩增产物,为黄鱼亚科特异性标记。[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237-243]  相似文献   
23.
以溶藻弧菌外膜蛋白为模式抗原,制备其ISCOMs,免疫大黄鱼,进行安全和免疫力试验测定,结果显示溶藻弧菌外膜蛋白ISCOMs安全、纯净;免疫组菌体凝集效价比对照组高,但免疫组个体间有差异,而免疫组的血清ELIS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攻毒试验组(O.3×10^7个·尾^-1)存活率可达100%,对照组(0.3×10^7个·尾^-1)存活率为20%;试验表明溶藻弧菌外膜蛋白ISCOMs安全,免疫大黄鱼后可产生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24.
应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得到NO2--N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幼虾96h LC50为33.9mg/L,按0.1的应用系数计算其安全应用浓度为3.39mg/L。  相似文献   
25.
在大黄鱼稚鱼上发现一种可侵入患鱼体表、肌肉、腹腔和脑的盾纤毛虫,为了进一步明确该盾纤毛虫的分类地位,提取患鱼样品总DNA,对该虫株SSU rDNA和线粒体cox1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与GenBank中纤毛虫的SSU r DNA和线粒体cox1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盾纤毛虫874 bp的SSU rDNA部分序列与显赫针口虫(Porpostoma notata)同源性最高,相似性为98.97%。在基于SSU r DNA构建系统发育树中与显赫针口虫(P.notata)聚为一支,并独立于嗜污科(Philasteridae)的分支;获得该虫1 086 bp的cox1部分序列,与其SSU rDNA序列相比表现出更大的遗传变异度,在基于cox1部分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中,该虫株与嗜污科(Philasteridae)、尾丝虫科(Uronematidae)的分支也有一定距离。综上,该盾纤毛虫应是嗜污目(Philasterida)、针口虫属(Porpostoma)的显赫针口虫(P.notata)或其近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