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秸秆还田对吉林黑土区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有机肥来源之一,研究其还田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对了解土壤质量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5~9月作物生长期间,对黑土区不同秸秆全部还田、秸秆全部还田+化肥(C:N=1:10)、秸秆全部还田+化肥(C:N=1:20)后,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与秸秆未还田(对照)相比,秸秆全部还田(C1.0)条件下土壤pH与土壤湿度略有降低,其他指标则相应增加;含有秸秆的处理中,土壤有机碳、pH、土壤呼吸强度、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均为C1.0>C/N10>C/N20。土壤呼吸强度、土壤温度、湿度变化随着时间呈下降趋势。主成分分析显示,秸秆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有机碳、全氮以及C/N等。  相似文献   
22.
森林采伐对平武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5月间 ,采用系统样地方法 ,对四川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和黄羊熊猫观测站采伐和未采伐基地中大熊猫活动区域和非活动区域植被群落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未采伐区大熊猫活动区域的物种数、物种丰富度、竹子更新能力、竹子密度、最大胸径的平均值均高于未采伐的大熊猫非活动区域 ;采伐区大熊猫活动区域的物种丰富度、物种优势度、物种多样性、单株竹生物量、竹子密度、样地平均竹子盖度、均高度、平均胸径、最大胸径的平均值均高于采伐后大熊猫非活动区域。森林采伐导致大熊猫栖息地物种丰富度、物种优势度、物种多样性、竹子密度、样地平均竹子盖度等因子下降 ,对大熊猫的适应性程度及生境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农村社会建设的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社会建设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论述了农村社会建设的指标体系,对国内外关于社会建设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从概念内涵、内容和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研究综述了我国农村社会建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4.
陕西农田土壤动物群落与长期施肥环境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7月至2002年10月,对陕西黄土区6种长期定位施肥农田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采集72个定点土壤样品,通过手捡法和Cobb过筛法,共获得农田土壤动物标本5495只,隶属6门11纲22目;分析测定了土壤环境中的3类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和土壤因子的5项指标(耕层全N、有机质含量、有效P、pH、土壤含水率)。以长期定位施肥农田土壤动物5种优势类群、弱势类群以及农田土壤动物个体数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理论对长期定位施肥农田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环境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和灰色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选取的环境因子与农田土壤动物因子的关联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土壤pH和含水量对土壤动物个体总数的影响最大。对农田土壤动物的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全N有机质含水量pH细菌真菌放线菌有效P。优势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最大,土壤全N的影响次之,其灰色综合关联系数分别为0.6555和0.6444;细菌的影响最小,其灰色综合关联系数为0.5429。土壤因子对农田土壤动物的影响大于土壤微生物。  相似文献   
25.
将五种常用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疫苗:TAD(西德)、D_(78)(荷兰)、BV(美国)、Lukert(美国)和 CJ(北京)分别免疫接种 IBD 非免疫来航鸡(16日龄),12天后,IBD 病毒-血清中和效价均在1:64~1024之间.这些获得免疫的试验鸡用从广东地区分离到的6株IBD 血清Ⅰ型病毒的亚型毒株(GF_(901)、GZ_(902)、GN_(903)、GS_(904)、GB_(905)和 GD_(906)分别攻毒,结果表明,五种IBD 弱毒疫苗免疫试验组分别对6株血清亚型病毒的平均保护系数为67%(GF_(901)、64%(GZ_(902)、69%(GN_(903)、74%(GS_(904)、70%(GB_(905)和75%(GD_(906);五种弱毒疫苗对6株血清亚型病毒的最高平均保护系数为(?)78%,最低平均保护系数仅有51%.  相似文献   
26.
外源C、N干扰下吉林黑土区农田土壤动物组成与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5月至9月作物生长期间,采用手拣法、改良干漏斗与湿漏斗三种方法,对吉林黑土区7种外源C、N干扰处理,即对照组(不施肥,CK)、0.5倍、1.0倍和2.0倍的外源C和N处理(C0.5、C1.0、C2.0、N0.5、N1.0、N2.0)农田土壤动物组成与结构进行研究.在作物生长季节,5次采样共获得土壤动物56 886只(未鉴定标本80只),隶属3门11纲23目3亚目79科(总科).数据分析显示,农田土壤动物主要集中在0~5 cm,基本上是随着土壤剖面加深而呈现下降趋势;与对照(CK)相比,农田土壤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随外源C浓度升高而呈递增趋势;农田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随外源N浓度升高呈递减趋势;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随外源N浓度升高呈递增趋势.在研究时段内,土壤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于5-8月份呈现出上升趋势,9月份出现下降.方差分析显示,外源C、N干扰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以及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影响显著(p<0.01),农田土壤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在作物生长季节内变化显著(P<0.01).外源C、外源N分解释放出的养分与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以及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密切相关.外源C有益于农田土壤动物功能群、大型与中小型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多样化.  相似文献   
27.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是聊城实现跨越赶超的迫切的需求。笔者从聊城的实际出发,构建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聊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评价结果找出农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符合聊城农业现代化实际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8.
山东省聊城市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利用SWOT法对山东省聊城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聊城市区域实际探讨了生态农业的不同模式,并提出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9.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疫苗株PBG效价为1.4×10~5~10~7EID_50/ml。以1,500 EID_50肌肉接种幼鸡,一周后攻毒,保护率为62.5%,二周为100%。三个月为71.43%。以1,000、500及50 EID_(50)肌肉接种,于免疫后二个月及三个月攻毒,1,000及500 EID_(50)均为100%保护率。用常水稀释疫苗,以2,008EID_(50)的剂量口服免疫幼鸡。100%保护;如在常水中加入1%税脂乳稀释疫苗,其免疫效果更好。冻干苗于-30℃冰箱保存一年后置37℃温箱及空温保存一周仍100%保护:保存二周者为75%保护。以1,000EID_(50)对一日龄及28日龄幼鸡肌肉接种,分别于不同日期剖杀(直至第四周),未见法氏囊(BF)有明显病理变化,疫苗经各外鸡场应用已超过六百万头份,免疫后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0.
建国以来,我国养鹿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鹿群生活条件的改变,从野生变为人工集中饲养,又因相应的防疫措施没有跟上,致使在一些鹿场内发生了结核病。个别鹿场鹿结核病污染率竟高达90%以上,严重地威胁着养鹿事业的发展和饲养人员的健康。为尽快地控制消灭鹿结核病,制定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