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4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正>丁酸钠又称正丁酸钠,其有效成分是丁酸。丁酸具有饲料酸化剂的生理作用,但由于其游离性和挥发性的特点,生产中通常将其制成相对稳定的钠盐。丁酸钠流动性较好,易与其他饲料混合,而且不会改变饲料的pH值,无污染、无有害残留,已成为当今倍受关注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笔者仅就丁酸钠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2.
苹果渣的营养成分评价与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是一个苹果种植大国,近几年产量一直维持在200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同时我国又是浓缩苹果汁的主要生产及出口国,每年可产苹果渣近300万吨,加上其它水果的副产品如梨渣、桃  相似文献   
93.
本试验选取4月龄洼地绵羊公羊27只,平均体重(20±0.50) kg,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3组,每组9只,以研究天然草原青干草对农区洼地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Ⅰ组饲喂天然草原青干草,试验Ⅱ组饲喂青贮玉米秸和花生秧,试验Ⅲ组饲喂青贮玉米秸和苜蓿,饲养试验期10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间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料重比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降低4.55%,与试验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显著降低11.29%;3个试验组间体高、体长和胸围增加值差异不显著;屠宰率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提高1.22%,比试验Ⅲ组降低2.33%,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胴体净肉率试验Ⅰ组最高,为37.83%,分别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提高2.97%、1.26%,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肉骨比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提高1.56%,比试验Ⅲ组低3.35%,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3个试验组的眼肌面积大小比较接近,但试验Ⅰ组最大,分别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大0.57%、7.30%;试验Ⅰ组盈利额最大,为492.15元,分别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多41.31和150.74元。综合研究表明,天然草原青干草对农区洼地绵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都有促进作用,且能够提高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4.
选用体况良好、年龄相近、体质量(32.80±2.45)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崂山奶山羊6只,采用分期分组试验设计,分别饲喂添加1%(以有效含量计)甘露寡糖(MOS)、半乳甘露寡糖(GMOS)、果寡糖(FOS)、寡木糖(XOS)和异麦芽寡糖(IMO)的试验日粮,另设不添加寡糖的对照组。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35d,其中预试期14d,正试期21d。结果表明:1)21d时,FOS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显著升高(P〈0.05),GMOS组的血清AKP、溶菌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2)21d时,FOS组、MOS组和GMOS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7、21d时,FOS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M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14、21d时,GMOS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M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7、14d时,MOS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3)7d时,FOS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4、6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7、21d时,GMOS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6含量显著升高(P〈0.05);14d时,FOS组和GMOS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外源寡糖对奶山羊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其中,添加FOS和GMOS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5.
本文综述了过瘤胃赖氨酸及蛋氨酸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旨为过瘤胃氨基酸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1脂肪酸的定义及分类 脂肪酸是由碳、氢和氧3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是构成动物机体脂肪和类脂的基本物质,是细胞膜磷脂的重要成分,对调节细胞膜组成和蛋白质摄入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脂肪酸间碳氢链的长度及不饱和双键的数目和位置进行划分.脂肪酸按碳氢链是否饱和可分为3类,即: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按碳链的长短可将脂肪酸分为短链脂肪酸(SCFA)、中链脂肪酸(MCFA)及长链脂肪酸(LCFA).  相似文献   
97.
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五龙鹅雏,研究了饲粮中不同钙磷水平对0~4周龄五龙鹅生产性能、血浆钙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以及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4×2二因子设计,饲粮钙水平设计为0.65%、0.75%、0.85%和0.95%,非植酸磷(NPP)水平设计为0.3%和0.4%。结果表明:①本次试验条件下,以五龙鹅最大体增重、采食量及最高饲料利用率为衡量指标,饲料中适宜的钙水平为0.65%,NPP为0.3%。钙磷间的交互作用对体增重、饲料消耗及料重比影响显著,以体增重与饲料消耗为衡量指标,最佳组合为0.65%Ca×0.3%NPP,Ca/NPP比为2.17,以料重比衡量最佳组合为0.65%Ca×0.4%NPP,Ca/NPP比为1.63。②以较高的血钙、血磷含量和较低的血浆AKP活性为衡量指标,饲粮中适宜的钙水平为0.65%,NPP为0.4%。钙磷间的交互作用对血浆钙磷水平及AKP活性影响极显著,以较高的血钙浓度为衡量指标较理想组合为0.65%Ca×0.4%NPP,以较高的血磷含量为衡量指标较理想组合为0.85%Ca×0.4%NPP,以较低的血浆AKP活性为衡量指标较理想组合为0.65%Ca×0.3%NPP。③以较高的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为衡量指标,饲粮中适宜的钙水平为0.65%,NPP为0.4%。钙磷互作对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影响极显著,以胫骨粗灰分及磷含量为衡量指标的较佳组合为0.75%Ca×0.4%NPP,Ca/NPP  相似文献   
98.
饲粮钙磷水平对五龙鹅血液及胫骨钙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五龙鹅雏,研究了饲粮中不同钙磷水平对0~4周龄五龙鹅血液及胫骨钙磷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4×2二因子设计,饲粮中钙水平设计为0.65%,0.75%,0.85%和0.95%,非植酸磷水平为0.3%和0.4%。结果表明,当饲粮钙、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0.65%和0.4%时,血钙血磷较高,胫骨中粗灰分及钙磷沉积较多,矿质化程度较高。钙磷互作对血液及胫骨钙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育成期崂山奶山羊能量利用率的影响。选择体重为(18.43±0.76)kg的崂山奶山羊育成母羊30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成3组,每组10个重复,每重复1只羊。分别饲喂粗蛋白质、钙及磷水平基本一致,消化能水平分别为10.40、11.47及12.51 MJ/kg的3种全混合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试验后期3组试羊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总能消化率依次提高,12.51 MJ/kg组试羊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及消化能代谢率显著高于10.40 MJ/kg组(P0.05);3组试羊的总能、粪能及尿能间呈显著差异(P0.05),10.40 MJ/kg组11.47 MJ/kg组12.51 MJ/kg组;10.40 MJ/kg组试羊的甲烷能显著低于11.47及12.51 MJ/kg组(P0.05)。2)10.40 MJ/kg组试羊末重及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11.47及12.51 MJ/kg组(P0.05),但11.47 MJ/kg组与12.51 MJ/kg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育成期崂山奶山羊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与代谢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关系的回归公式:DE=0.675W~(0.75)+0.110ADG(P=0.006,R~2=0.982);ME=0.526W~(0.75)+0.076ADG(P=0.027,R~2=0.873)[式中DE为消化能(M J/d),ME为代谢能(M J/d),W~(0.75)为代谢体重(kg),ADG为平均日增重(g)]。综合得出,育成期崂山奶山羊母羊饲粮中消化能以11.47~12.51 MJ/kg(干物质基础)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鲜麦秸营养成分、超微结构和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将鲜麦秸分别用干物质重量的2.5%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组)、4%尿素(尿素组)、2.5%碳酸氢钠+4%尿素(复合组)厌氧处理40 d,分析其营养成分和扫描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以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崂山奶山羊为瘤胃液供体,通过体外产气技术进行48 h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处理后麦秸的体外降解率、产气量及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复合组粗蛋白质(CP)含量极显著高于碳酸氢钠组和尿素组(P0.01),尿素组极显著高于碳酸氢钠组(P0.01);复合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碳酸氢钠组(P0.05),与尿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组半纤维素(HCEL)含量极显著低于碳酸氢钠组(P0.01),与尿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组之间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扫描电镜下,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麦秸结构的破坏程度表现为复合组尿素组碳酸氢钠组,碱液对麦秸组织的侵蚀力度表现为厚壁细胞薄壁细胞维管束。3)复合组干物质降解率(DMD)极显著高于碳酸氢钠组(P0.01),复合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均显著高于碳酸氢钠组(P0.05);复合组DMD、NDFD、ADFD均高于尿素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组48 h体外产气量及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产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碳酸氢钠组(P0.05或P0.01);复合组乙酸产量显著高于尿素组(P0.05),氨态氮产量显著低于碳酸氢钠组和尿素组(P0.05);3个组之间p H、乙酸/丙酸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2.5%碳酸氢钠+4%尿素复合厌氧处理效果优于碳酸氢钠、尿素单独处理,增加了麦秸CP含量,降低了NDF、HCEL的含量,提高了秸秆体外降解率、产气量、VFA产量,可作为改善低质粗饲料饲用价值的方法加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