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67篇
畜牧兽医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前,对该标准的修订历经计划、预审、送审阶段,进入报批阶段.根据<饲料标签>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新的<饲料标签>标准主要修订、补充了以下内容:1.鉴于市场上各种饲料标签存在着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单位符号不符合规定等情况,新的标准增加了一个"标准的附录”,具体规定了饲料标签上常用的计量单位的标注和举例.2.为方便标准的使用和理解,将标准中出现  相似文献   
12.
浅谈提高母羊繁殖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母羊繁殖率的因素很多,品种、年龄、环境等都会影响母羊的繁殖率。在生产实践中对影响因素必须正确分析,然后对症下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将如何提高母羊繁殖率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生产实际出发,论述了高寒牧区绵羊生产性胚胎移植的组织及技术程序。主要包括:胚胎移植前的准备;选择供、受体羊和饲养管理;供体超排、胚胎回收及胚胎质量鉴定;受体同期发情处理及胚胎移植;完整的记录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高寒牧区绵羊高效养殖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牧区发展绵羊养殖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生态条件的制约。多年来畜牧业发展一直注重数量增长,投入大、产出低,由于采取自由散养放牧方式,生态植被破坏严重;并且当地的绵羊品种生长发育慢、生产性能低,绵羊出栏率低、经济效益差,绵羊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和一般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也不能得到满足;而高寒牧区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牧草产草量低、品质差,又缺乏秸秆加工技术,秸秆利用率较低,造成绵羊饲料不足,畜牧业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广应用高寒牧区绵羊高效养殖技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的任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是建设海北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对于进一步促进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推动农牧业结构优化,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牧业综合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幼鱼适宜投喂频率,选择体重为(1.80±0.08)g的幼鱼进行养殖试验。试验设计5个组(F1、F2、F3、F4、F5组),投喂频率分别为1(06:00),2(06:00、18:00),3(06:00、12:00、18:00),4(06:00、10:00、14:00、18:00)和5次/d(06:00、09:00、12:00、15:00、18:00),每组设3个平行,共计15个养殖桶,每桶随机放50尾试验鱼。试验观察不同投喂频率下黄斑篮子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形体指标、肌肉成分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试验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1)各组试验鱼终末体重、增重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随投喂频率增加呈上升趋势,F3、F4、F5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1、F2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F1、F2组(P<0.05),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F3组饲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最高。2)F3、F4、F5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F2组(P<0.05),脏体指数显著低于F1、F2组(P<0.05),各组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3)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试验鱼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逐渐上升,水分含量逐渐下降,F3、F4、F5组肌肉中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F1组(P<0.05),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1、F2组(P<0.05),3组间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各组肠道中胃蛋白酶、淀粉酶活性随投喂频率增加呈下降趋势,胰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先降后升,F1、F2组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F3、F4、F5组(P<0.05),F3、F4、F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上述指标并考虑养殖成本,建议黄斑篮子鱼幼鱼适宜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配合饲料驯饲频率对虎龙斑幼鱼驯化效果的影响,设置了1、2、3、4、5、6次/d 6个驯饲频率试验组,进行配合饲料驯饲试验,每天观察鱼苗摄食和生长情况,结束后对各试验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驯饲频率≥4次/d试验组均为5 d完成驯化,驯化完成时间最短;随着驯饲频率增加,存活率呈下降趋势,驯化频率为4次/d的试验组存活率为74%,显著低于1、2、3次/d的试验组,但显著高于5、6次/d试验组;驯饲频率≥4次/d试验组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1、2、3次/d试验组。1、2、3次/d的驯饲频率能获得比较高的存活率,但完成驯化时间相对较长,且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个体消瘦、活力较差、鱼苗品质不高,配合饲料驯饲频率为4次/d时,虎龙斑驯化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鲻配合饲料适宜蛋白含量及蛋白能量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配制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4%,28%和32%的三种试验饲料投喂鲻共8周,结果表明蛋白含量为28%的饲料组的平均增重(克/尾)和特定生长率(%d)均为最大值,饲料蛋白质含量对鲻肌肉成份没有影响,配制四种蛋白能量比(P:E)分别为86.2,90.3,94.9和100.0mg/kCal的饲料投喂鲻,养殖时间为6周,平均增重分别为32.5,34.2,31.3和23.8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70,0.79,0.  相似文献   
19.
林黑着  黄剑南 《水产科技》1998,(4):34-35,40
用各种含有不同水平的(n-3)HUFA的饵料进行强化,可使作为海水鱼幼体食物的轮虫营养得到改善。这些饵料包括小藻类,类脂乳化液、鱼油、含有类脂的微粒和微囊强化的轮虫中(n-3)HUFA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饵料中这些指肪酸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以初始体质量为(13.88±0.28)g的卵形鲳鲹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盐藻添加量(0.0%、0.1%、0.2%、0.4%、0.8%、1.6%)饲料对其体色和生长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20尾鱼,每日饱食投喂2次(8:00;17:00),试验周期为56d。结果显示,盐藻添加量为0.1%~1.6%时,随着饲料中盐藻水平的提高,卵形鲳鲹背部和腹部黄色值(b*)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饲料中添加盐藻可明显改善卵形鲳鲹体色;与此同时,卵形鲳鲹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盐藻水平的上升呈下降趋势(P0.05),未添加盐藻的对照组具有最高蛋白质效率和最低饲料系数,且与盐藻添加量为0.4%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盐藻对卵形鲳鲹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饲料盐藻水平对卵形鲳鲹体成分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