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肉质性状与肌内脂肪含量紧密相关。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成为布莱凯特黑牛分子育种改善肉质性状的研究重点。作者就H-FABP对脂肪酸转运的调控机理、H-FABP基因定位和结构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在不同畜禽上的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分析,为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培育布莱凯特黑牛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培育转基因肉牛提供种子细胞及进一步丰富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的多向分化潜能,本试验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初步探讨在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催产素和孕酮等条件下,体外诱导牛BMSC向乳腺样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能性。利用不同浓度的诱导液对纯化稳定的P4、P8和P12代牛BMSC进行体外诱导,并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和RT-PCR鉴定。结果显示,诱导后部分BMSC细胞呈多角形,而不再呈明显的梭形和纺锤形,经细胞角蛋白18免疫荧光染色后出现明显的荧光。P4代牛BMSC在诱导液Ⅱ的诱导作用下分化效果显著。RT-PCR结果显示,诱导分化后细胞角蛋白19基因、β-酪蛋白基因及αs1-酪蛋白基因在细胞中表达。因此,在体外,多因子联合诱导可使牛BMSC初步分化为乳腺样上皮细胞并且在诱导液Ⅱ的联合诱导下分化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培养条件对牛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优化牛核移植胚胎的体外培养体系。[方法]在培养液中添加谷胱甘肽和胚胎培养的0~3 d采用5%O2浓度,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牛核移植重构胚胎进行体外培养,测定卵裂率8、细胞发育率、桑椹胚率以及囊胚发育率。[结果]结果表明,试验组B的8细胞发育率(38.3%)、桑椹胚率(17.0%)和囊胚率(8.5%)与对照组A(17.9%、1.3%、1.3%)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B和试验组C的桑椹胚率(17.0%、11.8%)、囊胚率(8.5%、7.8%)与对照组A(1.3%、1.3%)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培养液中添加谷胱甘肽和胚胎培养的0~3d采用低O2浓度(5%O2),能够提高牛核移植胚胎的体外发育率。  相似文献   
14.
奶牛超排前卵巢状态对超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超排前卵巢状态对超排效果的影响。据直肠检查结果将供体奶牛分为两组 :1组供体卵巢上只有黄体存在 ;2组供体卵巢上不仅有黄体存在还有卵泡存在。经超排处理后 ,1组中 2头供体无发情表现 ;2组中 6头供体无发情表现。 2组供体的不发情率 2 7 3 %显著高于 1组的 6 3 %(P <0 0 5)。两组供体在平均获胚数和平均获可用胚数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相似文献   
15.
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过程中可能有许多细胞学和生物化学变化发生,有些已有报道,有些人们还不清楚〔1〕。细胞核在生物细胞中占主导的地位,绝大部分遗传物质存在于核中,因而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中细胞核变化的观察显得越来越重要。细胞核的染色多采用传统的醋酸地衣红染色法〔2~4〕,作者经过大量的试验,对传统方法进行优化,现详细介绍如下。1地衣红染色液的配置及染色方法1.1溶液的配置1.1.11%醋酸地衣红溶液的配置:将冰醋酸45ml放在锥形瓶(150ml)加热到近于沸腾(瓶口要塞棉花,否则蒸汽太刺激眼鼻)。投入地衣红1g,冷却后加入蒸馏水55ml,振…  相似文献   
16.
对奶牛超排时输精部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其它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子宫角部位输精的供体牛的超排效果好于在子宫体部位输精的供体牛,其可用胚数(7±6.353)极显著高于子宫体部位输精的(4.182±1.870)(P<0.01),且无精卵数和停滞卵数(0.222±0.183和0.222±0.183)都分别极显著低于子宫体部位输精的(1.091±0.848和0.909±0.468)(P<0.01)。这说明超排时在子宫角部位进行输精能够提高超排效果。  相似文献   
17.
辅酶Q10是一种醌环类化合物,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广泛存在并对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发挥起重要作用。COQ3基因编码的氧-甲基转移酶催化辅酶Q10合成过程中两步重要甲基化反应。为了检测COQ3基因的多态性,为其作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基因提供依据,首先对布莱凯特黑牛COQ3基因进行了测序分析,经其CDS序列与Gen Bank(ID:540298)数据中已公布的安格斯牛该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同源性为99.9%;将布莱凯特黑牛COQ3序列与山羊、马等9个物种的序列做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布莱凯特黑牛与山羊处在进化树同一枝上并且距离也最近。其次以88头布莱凯特黑牛为试验材料,对每个外显子进行SNP分析,结果发现,只在第5号外显子上存在1处多态位点,但该位点的突变并未引起氨基酸序列的变化,结果显示COQ3基因在种内保守性较强。对COQ3基因编码蛋白质做了结构预测,以便分析该蛋白质如何发挥转甲基功能。  相似文献   
18.
奶牛裸露冷冻半胚移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以10%甘油+10%葡聚糖(T-500)+0.1mol/L蔗糖/20%FCS-PBS液裸露冷冻的奶牛半胚进行了移植试验。移植妊娠率为39.4%(28/71),并获得移植犊牛。试验结果表明,移植单枚或1对半胚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在受体牛发情后8~12h肌注LRH-A3400μg,获得50%的移植妊娠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38.5%~40%)。此外,移植妊娠率具有随着胚胎发育阶段升高而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牛胚胎玻璃化超快速冷冻一步法移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 30 %乙二醇 0 .3mol/ L 蔗糖 - m- PBS液 (VS1)、30 %乙二醇 0 .3m ol/ L 蔗糖 5 %葡聚糖 (T- 5 0 0 ) - m-PBS液 (VS2 )、30 %乙二醇 0 .3mol/ L蔗糖 10 %葡聚糖 (T- 5 0 0 ) - m- PBS液 (VS3)玻璃化超快速冷冻奶牛胚胎 ,一步法移植。结果显示 ,VS1、VS2、VS3组玻璃化超快速冷冻奶牛胚胎解冻后的形态正常率分别为 10 0 % (2 0 / 2 0 )、95 %(19/ 2 0 )和 5 5 .6 % (5 / 9) ;培养存活率分别为 70 % (14 / 2 0 )、75 % (15 / 2 0 )和 2 2 .2 % (2 / 9) ;囊胚孵化率分别为 0、2 0 % (4/2 0 )和 0。VS1、VS2组玻璃化冷冻奶牛胚胎解冻后的形态正常率极显著地高于 VS3组 (P<0 .0 1) ;VS1、VS2组玻璃化冷冻奶牛胚胎解冻后的培养存活率分别显著 (P<0 .0 5 )和极显著 (P<0 .0 1)地高于 VS3组。 VS1组冷冻的胚胎经一步法移植了 5头 (1枚 /头 ) ,未获得妊娠 (0 / 5 ) ;VS2组冷冻的胚胎用一步法移植了 10头 (1枚 /头 ) ,结果获得 2头妊娠(2 / 10 ) ,并产下 2头正常犊牛。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SSCP方法测定96头布莱凯特黑牛H-FABP基因外显子2和内含子2的部分序列多态性,并对含有多态序列的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物1、3的扩增序列不存在多态性,引物2、4的扩增序列存在多态性;引物2在内含子第323位点处存在G→A突变,在群体中产生了AA、AB、BB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48、0.146、0.406,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5,属于中度多态(0.25χ2检验该位点基因型频率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引物4在内含子2第872位点处存在C→G的突变,产生了HH、Hh、hh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4、0.417、0.47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7,为中度多态(0.25χ2检验该位点基因型频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