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利用PCR-SSCP方法测定96头布莱凯特黑牛H-FABP基因外显子2和内含子2的部分序列多态性,并对含有多态序列的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物1、3的扩增序列不存在多态性,引物2、4的扩增序列存在多态性;引物2在内含子第323位点处存在G→A突变,在群体中产生了AA、AB、BB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48、0.146、0.406,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5,属于中度多态(0.25χ2检验该位点基因型频率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引物4在内含子2第872位点处存在C→G的突变,产生了HH、Hh、hh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4、0.417、0.47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7,为中度多态(0.25χ2检验该位点基因型频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2.
新生牛与成年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方法,研究牛龄对BMSCs增殖特性的影响。【方法】用贴壁筛选法纯化新生牛与成年牛的BMSCs,传代扩增,测定生长曲线和贴壁率,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通过体外培养,可使体内环境下低丰度的BMSCs实现扩增。新生牛BMSCs易于分离纯化,贴壁率及增殖能力显著高于成年牛。【结论】新生牛比成年牛更适于BMSCs的提取。BMSCs的增殖生长特性与年龄密切相关,增殖能力和活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分离培养牛BMSCs的方法,分析了BMSCs部分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MSCs的诱导分化和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3.
不同培养液对牛卵母细胞成熟及核移植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牛卵母细胞成熟液中分别添加促卵泡素(FSH)10μg/L、胰岛素-转铁蛋白-硒(ITS)10μL/mL、表皮生长因子(EGF)10μg/L,配成3种不同体外成熟液对牛卵母细胞进行成熟培养,结果FSH组卵母细胞成熟率84.2%显著高于ITS组75.9%和EGF组70.2%。卵母细胞成熟后构建牛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结果FSH、ITS组卵裂率分别为87.2%、81.9%,显著高于EGF组(73.6%),但三组间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4.
本技术在遵循低温生物学的原理基础上,对国管精的简易制作技术进行了试验,并对采用两种不同精液稀释液冷冻和不同平衡时间冷冻的牛精液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在冷冻过程中牛细管精在液氮面上平衡的最佳时间为2分钟。另外,B液优于A液,在简易制作的20批2560支细有中,抽样检查其精子活力均达0.4以上,精子数达1600万/ml,并获得了较高的情期受胎率。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25.
奶牛胚胎分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集奶牛7日龄胚胎,应用显微操作仪0.2M蔗糖PBS液中分割胚胎。结果获得89.7%的(A、B级)胚胎分割成功率,A、B、C级胚胎的分割成功率分别为96.2%,75.4%、32.1%,增加可用胚率分别为92.5%,50.8%、7.1%,两项指标三者A均差异极显著(P<0.01),以分割A、B级胚胎效果较好,胚胎发育阶段不影响胚胎分割成功率,操作者的分割技术熟练程度显著影响胚胎分割成功率。  相似文献   
26.
超排对供体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超数排卵对供体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的影响。26头供体牛组成2个处理组,青年母牛做供体处理组,采卵后至首次发情时间为19.8±3.6天,首次发情配种妊娠率为53.8%(7/13),超排处理到末次配种间隔情期为3.7±0.5个;经产母牛做供体处理组,泌乳曲线不正常,超排当月产奶量比超排前后月均有所下降(下降分别为:98.8±19.10和8.50±11.56kg),采卵后至首次发情时间为23.2±4.1天,与青年母牛组比指标差异显著(P<0.05),首次发情配种妊娠率为38.5(5/13),超排处理到末次配种间隔情期为 3.9±0.7个。结果表明,超排影响产奶量,对其繁殖力也有些影响。  相似文献   
27.
28.
为了研究肉牛CREB转录激活因子2(CRTC2)基因在肌肉组织中不同品种和月龄的表达情况,探讨CRTC2基因与生长发育的关系,利用qRT-PCR技术检测CRTC2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月龄的表达规律;运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对CRTC2蛋白进行定量定位分析,探讨CRTC2蛋白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布莱凯特黑牛胰脏中CRTC2基因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睾丸中CRTC2基因mRNA的表达量最低;CRTC2基因在不同时期随着月龄的增加表达量逐渐降低,其中2和6月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10和18月龄(P0.01),18月龄表达量最低;4个月龄布莱凯特黑牛的CRTC2表达量均高于鲁西黄牛,且2和6月龄品种间差异极限著(P0.01);CRTC2蛋白随着月龄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2月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月龄(P0.01),18月龄相对表达量最低;4个月龄布莱凯特黑牛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鲁西黄牛(P0.01)。提示:CRTC2基因主要在肌肉组织的肌原纤维中表达,可能参与动物的早期分化和生长相关过程,对调控肌肉生长发育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5-Aza诱导BMSC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探讨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体外诱导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向心肌细胞的分化,为转基因良种肉牛培育提供种子细胞,提高转基因效率。【方法】利用获取的纯化稳定的P4、P8、P12代BMSC各经5、10、15μmol?L-1的5-Aza进行体外诱导分化,统计并计算心肌细胞的转化率,对诱导出现的心肌样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RT-PCR 鉴定。【结果】诱导后细胞大多呈现梭形,排列方向渐趋一致,有肌管样结构形成。相同代数的BMSC在10μmol?L-1的5-Aza作用下诱导效果最佳;在相同浓度的5-Aza作用下,BMSC向心肌细胞的转化率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RT-PCR显示诱导分化后的细胞明显表达心肌细胞的4种特异性基因,分别是α-心脏肌动蛋白(378bp)、结蛋白(601 bp)、心脏肌钙蛋白T (331 bp)、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273 bp)。【结论】5-Aza体外可诱导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利用P4代BMSC在10μmol?L-1的5-Aza的作用,诱导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0.
通过在mM16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FBS及hLIF,探讨小鼠原核期受精卵的体外培养条件,旨在建立稳定的小鼠原核期受精卵的体外培养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mM16中添加10%或15%的FBS都可降低胚胎在体外的发育率,其体外囊胚发育率与对照组mM16(未加血清组)差异显著(73.3%对32.6%;73.3%对35.8%);5001、0001、500 IU/ml 3种不同浓度的hLIF都可提高小鼠受精卵体外发育率,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以添加1 000 IU/ml hLIF组中,桑椹胚/囊胚率及囊胚脱出率为最高。结论:在mM16中添加血清不能有效地支持小鼠受精卵在体外的发育,添加1 000 IU/ml hLIF能够很好地支持小鼠受精卵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