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5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71.
 【目的】针对猪附红细胞体g1基因编码的MSG1表面粘附蛋白(rMSG1)和以此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建立相应的ELISA方法进行猪附红细胞体的临床检测,并进行效果评估,以获得一种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有效检测手段。【方法】将MSG1-pET28c_E.coli BL21菌株,在适宜的条件进行诱导表达,经菌体破碎、层析等步骤获取纯化的目的蛋白。以纯化的rMSG1制备免疫原接种小鼠,获取符合要求的多克隆抗体。以rMSG1和多克隆抗体建立ELISA检测方法,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符合性和重复性。【结果】接种后获得了符合效价的抗血清;基于rMSG1的间接ELISA方法临床检测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46.25%,其中阳性样本对已知小鼠抗血清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并且与其它一些抗原无交叉反应;此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可达到97.06%和95.92%,较间接血凝试验(IHA)有更高的检出率。【结论】结果显示MSG1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性和可重复性,在临床检测中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2.
【目的】从奶牛瘤胃液中分离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兼性厌氧细菌,用于绿色粗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研发。【方法】从奶牛瘤胃中采取瘤胃液,接种于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采用严格厌氧结合需氧培养方式进行培养,通过刚果红染色,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兼性厌氧细菌;采用生化试验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细菌进行鉴定,并绘制系统发育树;同时对细菌生长特性及有无致病性进行初步测定。【结果】共分离到63株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细菌,其中29株有较强的分解纤维素能力,包括24株G-菌,5株G+菌;24株G-细菌中,18株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3株为铜绿假单胞杆菌,2株为大肠杆菌,1株为产酸克雷伯氏菌;5株G+细菌中,2株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有99.7%的同源性,2株与巨大芽孢杆菌有99.6%的同源性,1株与蜡状芽孢杆菌有99.5%的同源性,分类学上可分别归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细菌的生长特性及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到的细菌在20~41℃、pH 5.0~9.0条件下生长良好,肺炎克雷伯氏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无致病性。【结论】分离到的奶牛瘤胃兼性厌氧细菌,可用于绿色粗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73.
本试验旨在从泰山土壤中筛选出具有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经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最终确定1株具有较高降解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泰山枯草芽孢杆菌,并利用该菌株对AFB1进行了降解率、活性组分、性质的确定及降解饲料中AFB1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泰山枯草芽孢杆菌对AFB1的降解率达90.28%,其中,泰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的上清液对AFB1的降解活性最高,确定发酵后的上清液中存在解毒活性组分;对解毒活性物质进行加热和蛋白酶K变性处理后,解毒活性显著降低,表明起解毒作用的活性物质是其分泌的一种胞外酶;应用性试验进一步证明泰山枯草芽孢杆菌能降解霉变饲料中的AFB1,可在饲料或食品行业应用。  相似文献   
74.
为深入认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气溶胶的发生与传播机制,将35日龄无PRRSV抗体仔猪预饲1周后分为4组(PRSSV攻毒组、直接接触组、间接接触组和阴性对照组),饲养于正负压隔离器中。2个隔离器置于不同室内并通过管道相连,采用AGI-30收集器收集其空气样品。然后,将其接种Marc-145细胞,再用RT-PCR检测病毒;并检测血常规和抗体变化。结果发现,攻毒组于攻毒后4d开始形成气溶胶,并持续到试验结束。气溶胶高峰出现在攻毒后15d。气溶胶传播的间接接触组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提取病理组织核酸和抗体检测等多个方面都证明其感染了PRRSV,并经鼻腔向外排毒;直接接触组和间接接触组几乎同时感染PRRSV。试验表明,PRRSV不仅能形成气溶胶并且能够通过其迅速感染临近猪群。  相似文献   
75.
为了深入认识鸡舍环境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及其向舍外环境的传播,同时比较ERIC-PCR和PFGE对细菌的基因分型结果,本研究以大肠埃希菌为指示菌,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分别在两个鸡舍的舍内、舍外上风向10 m和50 m和下风向10、50、100、200、400 m的距离处收集空气样品,同时采集鸡的粪便,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采用ERIC-PCR和PFGE两种方法对不同来源的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根据每个采样点大肠埃希菌的相似性指数,确认动物舍内微生物气溶胶向舍外环境传播的模式,并比较这两种方法对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分型结果,分析这两种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性。本试验共采集到28株大肠埃希菌,ERIC-PCR和PFGE两种方法分别进行同源性鉴定显示,从鸡的粪便中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与从舍内空气中分离到的部分大肠埃希菌(62.5%)具有相同来源;从鸡场舍外下风方向分离到的多数大肠埃希菌(20%)与舍内空气或粪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来源相同。而从鸡舍上风没有分离到大肠埃希菌,排除了下风向采得的大肠埃希菌来自上风向的可能。而很多从舍内空气和舍外下风方向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与粪便中的具有相同来源,说明粪便中的细菌能够形成气溶胶,并且通过舍内外气体交换传播到舍外,依气象条件传播到舍外不同的距离。造成周边环境的生物污染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本研究同时对ERIC-PCR和PFGE两种方法所得的分型结果进行了比较。PFGE的分辨率高于ERIC-PCR,而且PFGE的重复性也很高,不同试验室得出的结果可以相互比较,是细菌基因分型的"金标准"。但是PFGE试验费用高,需要时间长,对试剂、仪器和操作都具有很高的要求;ERIC-PCR虽然分辨率不及PFGE,但是ERIC-PCR简单、快速,成本低,对操作和试剂以及仪器要求都不高,所以ERIC-PCR也可以对肠杆菌进行同源性鉴定,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对气源性微生物传播的鉴定。由于ERIC-PCR和PF-GE是根据DNA中不同的遗传特征进行分类的,所以这两种分型技术结合起来分析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76.
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微生物气溶胶检验效果的影响。采用国际标准的AGI-30空气采样器,收集空气样品,分别用培养计数法和DAPI(4,6-联脒-2-苯基吲哚)染色计数法来比较不同养殖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培养计数法测得鸡舍、猪舍和牛舍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分别为5.73×105~6.72×106cfu/m3空气,9.5×105~4.01×106cfu/m3空气,5.4×104~8.33×105cfu/m3空气,而DAPI染色计数的浓度分别为8.0×106~3.25×108cell/m3空气,1.5×107~2.28×108cell/m3空气,9.0×105~5.93×107cell/m3空气。培养计数法所得浓度仅为DAPI染色计数法的0.04%~10.4%。染色计数法可能会更加客观的反映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  相似文献   
77.
目的是以大肠埃希菌为指示菌研究猪舍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产生及向其舍外环境的传播。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和RCS-离心式采样器分别在4个猪场舍内、舍外不同距离收集大肠埃希菌气溶胶,计算每个采样点大肠埃希菌的浓度;同时,采集猪的粪便,分离大肠埃希菌。利用ERIC-PCR技术,扩增其DNA条带,形成聚类图谱。通过每一个采样点大肠埃希菌遗传相似性分析及其浓度变化的比较,确认动物舍微生物气溶胶向舍外环境的传播模式。结果表明,4个猪场舍内空气中大肠埃希菌的浓度远远高于舍外大肠埃希菌浓度(P0.05)。52.4%粪便大肠埃希菌与舍内空气中的大肠埃希菌相似性可达90%以上;从猪场舍外下风方向分离到的多数大肠埃希菌(55%)与舍内空气或粪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相似性可达90%以上。说明源于猪舍的微生物气溶胶能够传播到舍外环境或居民社区,具有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78.
为研究产气荚膜梭菌在淡水鱼中的分布及毒素型,随机采取同一水库的鲤鱼、鲢鱼、鲫鱼、鲶鱼、黄鳝等淡水鱼样品420尾,细菌学方法分离肠内容物中的产气荚膜梭菌,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的毒素基因确定毒素型,PCR扩增片段克隆后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且与Genebank相应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自75份肠内容物样品中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58株为C型(α、β毒素基因),13株为A型(α毒素基因),4株为B型(α、β、ε毒素基因);三型菌株均能扩增出特异性2条带;检出基因与Genebank相应基因的同源性为98.15-99.29%。在淡水鱼检出产气荚膜梭菌的α、β、ε、β2毒素基因,在B型产气荚膜梭菌中扩增出2毒素基因均属首次,本研究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及人类的食品安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本文研究了添加假单胞菌、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对奶牛粪便中温(35℃)厌氧消化过程中消化体系稳定性和指示菌(粪大肠菌群、产气荚膜梭菌、厌氧菌和需氧菌)存活情况的影响。通过采用1L抽滤瓶作为消化罐,置于恒温箱内35℃模拟中温厌氧消化。检测厌氧消化过程中粪大肠菌群、产气荚膜梭菌、厌氧菌和需氧菌数量的变化,同时对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NH4^+ -N含量和pH值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厌氧消化体系中添加假单胞菌、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对整个消化过程中VFA含量、NH4^+ —N含量和pH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可提高酸化阶段丁酸和乙酸的产量,降低丙酸的产量,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稳定的厌氧消化体系。添加的微生物可以显著促进粪大肠菌群数量的减少(P〈0.05),但对产气荚膜梭菌、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数量并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试验结果表明,假单胞菌、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在厌氧消化处理畜禽排泄物过程中的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推广价值,其实际应用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80.
用细菌学方法分离并初步鉴定文蛤内脏中的产气荚膜梭菌,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的α、β、ε、ι、β2和肠毒素等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基因,PCR扩增片段克隆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然后与GenBank相应毒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离菌株α毒素全长基因克隆、测序后与不同来源分离株进行同源性比较;检测内脏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的蛤肉组织中的α毒素基因以判定食品安全性。结果表明,文蛤内脏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为71%,69%的分离菌株为C型,31%的为A型,两种毒素型均能扩增出特异性β2条带及肠毒素条带,检出基因与GenBank相应毒素基因的同源性在98%以上;蛤肉组织α毒素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文蛤内脏分离菌株α毒素全长基因与不同来源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8.64%~99.58%。本研究首次在文蛤内脏检出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基因,对水产动物产气荚膜梭菌的进一步研究及人类的食品安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