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8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1.
鄱阳湖和洞庭湖地区草地资源及季节性畜牧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鄱阳湖和洞庭湖地区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特点和开发潜力等进行了分析,对以开发草地资源、发展草地畜牧业作为该地区退田还潮后替代产业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了几种利用湖洲草地进行季节性草地畜牧业生产的模式方案,进而提出了发展替代性草地畜牧业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红三叶再生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樊江文 《草业科学》2001,18(4):18-22,26
对红三叶再生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该牧草再生草达到相同生育期时的时间、株高、单株重和产草量等都有按一定规律逐渐减少或降低的趋势,作者拟把这种特性称之为“相同生育期再生草生长的序时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西藏阿里地区资源考察的基础上,对山羊绒资源及日土山羊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国内外山羊绒市场的分析,提出了在狮泉河镇建设羊绒分梳厂的建议.结论是西藏阿里地区山羊绒质量好,资源潜力大,开发利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4.
南方山区草地植被理论类型及演替导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植被与环境条件互作关系的分析,将我国南方山区草地划分为C型、C-S型、C-D-S型、S型、S-D型和D型(C为竞争,S为压力,D为干扰)等7个植被理论类型,探讨了这几类草地演替(或改良)的主要导向措施,并提出了“导向演替”和“非导向演替”的概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世界和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碳循环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同时,对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的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碳、枯落物、放牧利用、草地开垦、火烧等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天然草地生产力较低,草畜矛盾长期尖锐。人工草地逐渐在该区域发展,但不同种植模式人工草地的影响和应用适宜性尚未得到准确的量化评估。以青海省天然草地(NP)为对照,选取相互毗邻的3种不同人工草地:单播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A1)、单播燕麦人工草地(A2)和混播燕麦、青稞和油菜的人工草地(A3)设置实验样地,通过群落调查、刈割称重、根钻采样等方法,测定分析4种群落物种组成、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探讨燕麦和垂穗披碱草两种牧草及单播和混播两种种植方式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人工草地均显著减少有毒植物生物量(P<0.05),显著提高优质牧草占比(P<0.05),改善牧草质量。A2地上生物量最高(1263.21 g·m-2),为NP的9.77倍,显著高于其他3种草地(P<0.05)。本研究草地地下生物量占比高(73.22%~95.79%),3种人工种草对地下生物量改变不显著,对总生物量的影响也不显著。A2、A3的物种组成与NP迥异,A2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NP和A3(P<0.05),A3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NP(P<0.05);而A1的Glea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较高,与NP差异不显著。基于结果,认为相比于天然草地,单播燕麦人工草地可以获得更高的地上生物量,但强烈改变群落物种组成,降低群落物种多样性;而种植垂穗披碱草地上生物量增幅不显著,但其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均较高,有利于群落在不利条件下维持相对稳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黑麦草种间竞争与草地数量化管理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我国中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主要建植类型黑麦草Lolium perenne群落的主要植物种进行不同管理压力和干扰条件下的种间竞争研究.采用封闭型环境因子梯度试验设计,运用de Wit的RCC模型评价牧草之间的竞争力,同时应用草地管理指数对各管理因子进行数量标准化,并分析牧草种间竞争与管理指数的关系.研究表明:数量化管理指数是对草地管理因子标准化研究的有效方法,其中刈割次数、施肥和灌溉为草地管理的主导因子;黑麦草与其他种的竞争特征表现出黑麦草的竞争能力明显弱于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但强于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var. nepalensis,芒Miscanthus sinensis ,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和地榆Sanguisorba o f ficinlis ,而黑麦草与鸭茅Dactylis gomerata之间的竞争相对平衡;黑麦草与其他种的竞争强度随管理指数的提高而增强,其中黑麦草-白三叶的竞争指数随管理指数的变化明显呈"∩型"趋势,而黑麦草与绣线菊、芒、白茅、地榆、鸭茅的种间竞争指数随管理指数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线型"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云南省几种主要豆科饲用灌木不同生育期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宁的含量变化范围从银合欢的枯黄期(42.9g/kg)到假大青蓝的开花期(123.6g/kg)之间;简单酚的含量变化范围从银合欢的营养期(11.6g/kg)到结荚期(58.7g/kg)之间;总酚的含量在各生育期的变化范围依次为109.1~173.3,104.1~169.2,103.7~153.0和86.6~155.6g/kg。4种酚类化合物含量都较高的灌木有假大青蓝,含量均较低的有多花木蓝和假木豆。4种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总体表现为总酚>单宁>缩合单宁>简单酚。缩合单宁与总酚和单宁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犘<0.01),与简单酚之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犘>0.05)。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在同一生育期不同灌木间差异显著(犘<0.05),体外有机物消化率(IVOMD)在同一生育期不同灌木间差异显著(犘<0.05)。体外消化率和体内消化率与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呈极显著负相关(犘<0.01),且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7。  相似文献   
19.
植物氮同位素组成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氮同位素组成(δ15N)能够综合反映氮循环特征,研究植物δ15N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通过概述菌根类型、叶片N含量、氮源、温度、降水、大气CO2浓度、土壤N有效性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植物氮同位素组成(δ15N)的影响以及植物δ15N随海拔的变化趋势,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在群落水平上,采用野外调查和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尤其是大气CO2浓度)对植物δ15N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将是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氮肥对红三叶和鸭茅草地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红三叶和鸭茅单、混播草地对施氮肥的反应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氮肥对鸭茅的株高、分蘖及产草量具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红三叶对氮肥的反应则不十分明显。同时施肥后,单播处理牧草的产量增幅比混播处理大。试验结果还表明,鸭茅和红三叶产量与施氮肥量均呈指数关系。通过对单播鸭茅和混播草地总产对氮肥的反应规律进行分析,可以把混播草地对氮肥的利用情况及氮肥对该草地中红三叶固氮作用影响的变化规律分为3类:第1类为混播草地投入最低氮肥量,草地生产力较低,此时红三叶能提供较高氮素价值量;第2类,混播草地投入中等氮肥量,草地生产力中等,但红三叶提供氮素的价值量减小;第3类,投入较高氮肥量,但红三叶失去提供氮素价值。本试验显示,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对混播草地以少施氮肥为好,特别是在0~0.3t/ha范围内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