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8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的固氮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江文  高永革 《中国草地》1994,(6):64-69,73
对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的固氮价值,影响豆科牧草固氮作用的主要因素,豆科牧草种的固氮能力及其固氮效益进行了综合探讨,指出应利用植物潜在的固氮价值更经济地进行草地生产。  相似文献   
32.
人类对草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程度影响着草地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草地的光谱特征.采集不同利用方式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温性草原地面高光谱数据并分析其光谱特征,可为温性草原植被类型遥感分类和草地退化遥感监测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750~950 nm处反射率、730 nm处反射率的一阶导数、红边斜率、NDVI和EVI等特征值的组合可以将粟(Setaria italica)、大针茅(Stipa grandis)及羊草(Leymus chinensis)植被类型加以区分;且红边斜率、NDVI和EVI等特征值分别能对内蒙古温性草原围封和天然放牧2种利用方式下大针茅植被,以及打草前和打草后的羊草打草地进行区分.在内蒙古温性草原,NDVI与植被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较好,线性拟合R2分别为0.601和0.818,优于EVI的0.281和0.675,因此在估算该地区草地生物量和植被盖度时,应选择植被指数NDVI而非EVI,且用NDVI来估算地上生物量的可信度远高于植被盖度.  相似文献   
33.
对三江源地区不同剥蚀退化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地上、地下与总的生物量随退化加剧而降低,群落总生物量的变化受地下生物量的变化影响较大。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由群落功能群组成的变化引起,随着剥蚀退化的加剧,群落中各功能群生物量均降低,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相对生物量降低最为明显,而杂类草相对生物量随退化的加剧而增加。不同剥蚀退化程度下,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群落中度退化时各指数最低。物种多样性与功能群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4.
在横穿内蒙古和青藏高原的中国草地样带中,设置了132个采样样地,采集到138种、329个植物叶片样品。在对植物样品进行化学元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植物叶片氮磷元素空间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试图为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草地的C,N,P元素循环研究以及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相关生态学模型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植物N,P含量均高于内蒙古地区。随着年均温的增加,植物叶片N元素含量呈降低趋势,P元素含量和N/P变化不明显;随着年均降水量的增加,植物叶片N,P元素含量均略呈增加的趋势,而N/P变化不明显。上述研究结果验证了温度-植物生理假说(TPPH),同时,还支持土壤年龄假说和生长速率假说。然而,地带性气候因子对植物叶片N,P元素变异的解释率并不高,这表明草地植被N,P元素变化的格局、规律和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5.
红三叶种群的叶片干重和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呈正单峰曲线.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动态类型,除Mo为正双峰型外,其余N、P、K、Ca、Mg、Fe、Mn、Cu、Zn、B 10种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动态亦均为正单峰型.叶片干重的绝对增长速率动态和叶面积的绝对扩展速率动态为正-负单峰型.在结实中期之前,叶片干重的相对增长速率或叶面积的相对扩展速率与生长时间之间均成对数函数关系.叶片与非光合器官的干重比值和叶面积比率于枝条形成盛期达到最大值,结实中期出现最小值.随着生育期后移,叶片干重和面积的最大值的分布高度随之上移.  相似文献   
36.
在对北方农牧过滤带典型地区(内蒙古赤峰市)畜牧业生产系统的资源特点、生产效率和能量及物质输出入状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该地区畜牧业生产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性限制因素,进而提出了畜牧业生产系统改良建议和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7.
白三叶混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江文 《草业科学》1995,12(5):39-41
根据目前国内外白三叶混播特种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白三叶混播草地的建植,环境影响及施肥,利用技术,提出了一些该类草地的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38.
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施肥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了红池坝3个地点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牧草产量与施氮、磷肥量的关系,提出施肥效应函数后,运用每一地点的土壤自然肥力状况与该效应函数建立土壤肥力与施肥量相关的草地施肥模型方程,然后通过该方程再与肥料和牧草价格建立关系函数,由此求出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经济合理的施肥量,从而建立该地区草地的施肥优化模式。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牧草对施肥的反应情况是不一致的,而且牧草对氮、磷肥的吸收与彼此的施肥量及有效性有关。同时一般磷肥对混播草地中红三叶的增产作用较为明显,而施氮肥对混播鸭茅的促进影响较大。最佳施氮肥量为0.03~0.16t/hm2,最佳施磷量为0.16~0.49t/hm2。对于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草地,以少施或不施氮肥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39.
研究不同利用期人工草地红三叶种群营养元素积累量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即3~5月份(处理Ⅰ)、6~7月份(处理Ⅱ)和8~9月份(处理Ⅲ)]利用红三叶种群其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和最大值一般为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开花期前各营养元素积累量通常随红三叶种群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各营养元素积累量均以现蕾~开花期首次利用者最高,刈割利用较早时所获得的总营养物质较少,且再生草群营养元素积累量低于刈前草群。  相似文献   
40.
针对赤峰地区农牧业资源高效利用问题,通过环境识别和农业生产系统现状分析、农牧业资源利用的现有模式分析、生产模式的优化等方面研究,提出了该地区以农牧业有效结合为中心,以农牧业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的优化模式基本方案,并对优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