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8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红三叶种群生物积累速率的动态曲线分为正单峰—负单峰、正双峰—负单峰和正双峰—负双峰3种类型,其生物积累速率曲线的正(第一)峰值出现在枝条形成盛期—现蕾期者居多;具第二正高峰者,其峰值多见于开花—结实初期,其负峰值大都出现于结实中—末期。根据红三叶种群元素的积累速率特征,草用种群的追肥期以枝条形成盛期为宜,收种用的红三叶种群应在开花期进行第2次追肥。  相似文献   
42.
西藏阿里地区山羊绒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飚  樊江文 《家畜生态》2002,23(3):33-36
本文在西藏阿里地区资源考察的基础上,对山羊绒资源及日土山间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国内外山羊绒市场的分析,提出了在狮泉河镇建设羊绒分梳厂的建议。结论是西藏阿里地区山羊绒质量好,资源潜力大。开发利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43.
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世界和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碳循环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同时,对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的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碳、枯落物、放牧利用、草地开垦、火烧等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4.
中国典型草原优势植物功能群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氮(N)和磷(P)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生长、发育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而植物氮磷(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研究植物的养分利用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N、P元素的系统研究将为草地生态系统植被的限制元素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因此,以涵盖中国北方温带草原区和青藏高原区主要草地类型的草地样带为平台,通过系统采集该样带上132个采样点的33个主要优势植物叶片,分析了中国典型草地植物叶片N和P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样带上主要物种的N含量、P含量、N/P的均值分别为18.18±6.16 mg·g-1、1.25±0.64 mg·g-1和16.75±6.67。其中,N和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C3植物和C4植物的N、P含量无明显差异;双子叶植物、非禾本科植物、豆科植物、中生型植物的N、P含量分别高于相应的单子叶植物、禾本科植物、非豆科植物、旱生型植物;C3植物、双子叶植物、禾本科植物、豆科植物、旱生植物的N/P分别高于相应的C4植物、单子叶植物、非禾本科植物、非豆科植物、中生植物。总之,高寒草地植物的N、P含量高于温性草地植物,但其N/P却低于温性草地。  相似文献   
45.
1988-2005年三江源草地产草量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分析该地区草地生产力的变化动态,探讨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自然和人文驱动机制,对于制定科学的草地恢复、管理和利用战略,以及开展有效的生态工程成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LOPEM模型对三江源地区1988-2005年的草地产草量变化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草地生产力呈现出3-5年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其产草量的年际变幅表现出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依次增高;从沼泽草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到温性草原依次增高的特征。同时,18年来三江源地区草地产草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特别以高寒草原或西部地区草地的提高幅度较大。尽管如此,它仍受到气候变化的强烈驱动。因此,应该对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生态系统牧草供给功能的短期增加保持清醒的认识,这种增加有可能掩盖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长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6.
生态工程前后三江源草地产草量与载畜压力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其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GLO-PEM模型和载畜压力指数,对比分析了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工程前后草地产草量和载畜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的2005-2012年8年的草地平均产草量为694 kg/hm2,比工程实施前1988-2004年17年的平均产草量(533 kg/hm2)提高了30.31%,减畜措施实施后的2003-2012年10年的平均载畜压力指数为1.46,比1988-2002年15年平均载畜压力指数(2.49)下降了36.1%。草地产草量的提高和载畜压力的减轻,主要归因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以及气候变化。其中,生态工程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7.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江河发源地,分析该地区多年草地产草量的时空动态变化,探讨产草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对于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合理管理草地、指导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6-2013年MODIS-NDVI数据和同期442个地面采样数据,对3个草地类型分别建立NDVI与实测产草量之间的经验关系模型,并用这些模型推算2006-2013年三江源草地产草量的分布;同时,从三江源不同类型草地产草量与年降水量、不同月份降水量及不同降水累积时期的关系入手,探讨三江源地区草地生产力如何响应降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整个三江源地区来看:(1)2006-2013年产草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不同草地类型产草量对年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同。(2)对产草量影响最重要的降水月份是前一年10月,其次是当年4和5月。(3)驱动产草量年际变化最重要的累积降水时期是前一年的10月到当年5月。(4)前一年秋季和当年春季的累积降水量对第二年产草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草地植物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对草地植物竞争的主要生态学理论及目前常见的植物竞争模型和竞争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在草地植物竞争研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在草地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光照、水分、养分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与植物竞争的关系以及植物组织构件的竞争等方面开展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49.
作为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耦合指标,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衡量区域资源转化效率的重要参考。为了解开垦利用对放牧草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放牧区域和开垦利用区域毗邻的两套涡度相关系统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群落调查和采样测定,对比分析了两种管理利用方式下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GPP)的动态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WUEGPP在夏季达到全年峰值,6月开垦站点日均WUEGPP 3.61 g C·kg-1 H2O,较放牧站点高58%,全年WUEGPP 3.07 g C·kg-1 H2O, 较放牧站点2.11 g C·kg-1 H2O提升约50%;2)开垦站点较高的WUEGPP归咎于生长季较高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和非生长季更低的蒸散耗水(ET);3)ET变化对放牧站点WUEGPP变异解释程度较高(26%, P<0.001),而GPP对开垦站点WUEGPP变化的解释程度(45%, P<0.001)高于ET;4)环境因子中,土壤含水量对WUEGPP变化的调控作用最强,两者负相关关系在开垦站点、放牧站点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研究结果能为合理规划区域土地利用,促进干旱区关键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0.
红三叶栽培管理专家系统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栽培管理专家系统的设计思路与结构体系.该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平台,建立了以草地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红三叶试验观测数据等为基础的数据库,并构建相关模型,实现在我国南方山区,红三叶品种选择、播种、灌溉、施肥、刈割利用等栽培技术的决策;同时对不同管理措施下红三叶生长情景进行预测,并提供相应的目标管理决策建议.该系统有红三叶基本信息、草地资源环境综合信息数据与模型、红三叶栽培技术决策、红三叶生长情景预测与目标管理决策4个模块.通过系统运行,可实现红三叶栽培管理信息的查询、栽培技术的智能决策,以及红三叶生产情景预测和目标管理的科学决策,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