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8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草地植物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对草地植物竞争的主要生态学理论及目前常见的植物竞争模型和竞争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在草地植物竞争研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在草地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光照、水分、养分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与植物竞争的关系以及植物组织构件的竞争等方面开展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52.
中国典型草原优势植物功能群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氮(N)和磷(P)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生长、发育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而植物氮磷(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研究植物的养分利用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N、P元素的系统研究将为草地生态系统植被的限制元素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因此,以涵盖中国北方温带草原区和青藏高原区主要草地类型的草地样带为平台,通过系统采集该样带上132个采样点的33个主要优势植物叶片,分析了中国典型草地植物叶片N和P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样带上主要物种的N含量、P含量、N/P的均值分别为18.18±6.16 mg·g-1、1.25±0.64 mg·g-1和16.75±6.67。其中,N和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C3植物和C4植物的N、P含量无明显差异;双子叶植物、非禾本科植物、豆科植物、中生型植物的N、P含量分别高于相应的单子叶植物、禾本科植物、非豆科植物、旱生型植物;C3植物、双子叶植物、禾本科植物、豆科植物、旱生植物的N/P分别高于相应的C4植物、单子叶植物、非禾本科植物、非豆科植物、中生植物。总之,高寒草地植物的N、P含量高于温性草地植物,但其N/P却低于温性草地。  相似文献   
53.
草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自然资源、人-草-畜社会生态系统的载体,然而仍有大面积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亟待保护修复以提升质量、功能和稳定性。本研究利用生态价值核算作为一种监测和评估草原多重生态功能变化的有效途径,更新并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价值的地域分异特征,评价了草原核心生态价值的时空演变态势,并基于核心生态功能及价值变化方向和程度提出了分区分类的草原保护修复优化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2020年,中国草原潜在生态价值约24.7万亿元,每km2约760万元,以防风固沙(27.3%)和物种保育(25.8%)为主。2)近20年,超过90%草原的生态价值呈增长趋势,特别是青藏高原东部、黄土高原北部和内蒙古中部东部等。3)省域比较而言,蒙、藏、青、川、新的草原生态价值之和约占全国的67.4%,近20年增长较多的省域为陕西、北京、宁夏、天津与山西,增幅均超过65%。4)按照主导功能及价值动态趋势,可将中国草原区分为3种类别12种类型,应采取差异化的保护、修复或保护修复并重的措施,以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4.
草地月适宜载畜量的计算,能够有效反映草地季节性草畜矛盾,帮助决策者及时调整放牧策略。本研究提出一种将基于遥感和地面调查建立的月牧草产量遥感经验模型与牧草产量月动态系数相结合的方法,用于估算月草地适宜载畜量,并在青海省河南县荷日恒村的季节牧场对该方法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反映各月适宜载畜量动态,使年内放牧地载畜平衡状况更明晰。荷日恒村放牧地在7月末草地产量达到最高,8月开始逐渐减少,除7月外,其他各月均有不同程度的超载。综合目前荷日恒村放牧地现实载畜情况和对补饲量的评估,本研究认为应以8月末适宜载畜量作为该村合理放牧量。本研究提出的月适宜载畜量计算方法,更有助于合理放牧数量的确定和草畜平衡状况的评估,为当地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红池坝野生鸭茅生物学和生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红池坝地区野生鸭茅的植物学、生物学特性、生产力状况及饲用价值进行了观测分析,并通过试验提出了该牧草混播、施肥、刈割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6.
根据目前国内外白三叶混播特性的研究进展情况,综合分析了白三叶混播草地的建植、环境影响及施肥、利用技术,提出了一些该类草地的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57.
对红三叶群落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积累量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有关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在红三叶群落中的积累、分配和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红三叶群落11种元素的积累量水平为Fe和Na元素积累量大于100mg/m2,Mn、Cu、Zn、B、Sr元素积累量在10~100mg/m2之间,Mo、V、Ni、Co元素积累量小于10mg/m2;各元素积累的部位表现为Zn、B、Mo、Cu、Mn、Ni、Co、Sr元素为地上部高积累特征,Fe和Na则表现为地下部高积累特征;在器官分配上表现为叶>茎>花序;红三叶群落营养元素积累动态以正态单峰型和W或M波型为基本模式,但地下部元素积累量动态有较大的差异,地下部元素积累量动态则以半W波型和线性化的正态单峰型动态为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58.
黑麦草人工草地数量化管理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综合分析影响黑麦草人工草地生长发育的管理因子基础上,选择了4个管理因子,进行封闭型管理因子梯度试验设计,模拟草地管理过程。并采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以赢麦草单株产草量为因变量、管理因子为自变量,建立管理指数的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主导因子,以主导因子建立预测方程,编制出了黑麦草人工草地数量化管理指数表。该管理指数表经检验符合精度要求,可以对黑麦草人工草地的管理效率进行统一评价。  相似文献   
59.
红三叶再生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红三叶再生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 ,该牧草再生草达到相同生育期时的时间、株高、单株重和产草量等都有按一定规律逐渐减少或降低的趋势 ,作者拟把这种特性称之为“相同生育期再生草生长的序时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60.
在综合分析影响白三叶人工草地生长发育的管理因子基础上,选择了4个管理因子,进行封闭型管理因子梯度试验设计,模拟草地管理过程。并采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以白三叶单株产草量为因变量,以管理因子为自变量,建立管理指数的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主导因子,以主导因子建立预测方程,编制出了白三叶人工草地数量化管理指数表。该管理指数表经检验符合精度要求,可以对白三叶人工草地进行管理效率的统一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