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8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樊江文 《草业科学》1996,13(3):23-28
本试验在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刈割频度(刈割2和4次)和刈割强度(留茬2和8cm)对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生产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刈割次数多,则牧草的茬平均分枝(蘖)数少,而累计分枝(蘖)数多;刈割次数少,则茬平均分枝(蘖)数多,而年累计分枝(蘖)数少。留茬高,则茬平均和累计分枝(蘖)数均多;留茬低,则茬平均和累计分枝(蘖)数均少。同时在相同刈割频率下,留茬高度对红三叶分枝的影响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72.
对红池坝野生红三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研究对红池坝野生红三叶的植物学、生物学特性、生产能力动态及饲用价值进行了观测分析,并通过试验提出了该牧草混播、施肥、刈割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3.
红三叶种群生物积累速率的动态曲线分为正单峰-负单峰、正双峰一负单峰和正双峰一负双峰3种类型,其生物积累速率曲线的正(第一)峰值出现在枝条形成盛期-现蕾期者居多;具第二正高峰者,其峰值多见于开花-结实初期,其负峰值大都出现于结实中-末期。根据红三叶种群元素的积累速率特征,草用种群的追肥期以枝条形成盛期为宜,收种用的红三叶种群应在开花期进行第2次追肥。  相似文献   
74.
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综合管理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牧草播种期、混播草地中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混合比例、施氮肥量、施磷肥量和刈割次数五个管理因子 ,建立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参数回归模型 ,并由此进行产量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寻优 ,建立该草地的综合管理优化模式 ,确定最佳的管理因子和水平。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该草地在 3月份播种、禾草混播比例 75%、施氮肥和磷肥量分别为 0 1 5t/hm2 、刈割 3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5.
以锡林郭勒典型温性草原区域不同利用、管理方式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当地较为常见的6种不同利用管理方式围封禁牧大针茅,围封禁牧羊草,公共放牧大针茅、私人放牧大针茅、大针茅火烧围封恢复和开垦人工饲草的典型草地设置实验样地,采用群落调查、收割称重和根钻取样等方法测定、比较上述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构成。结果表明放牧降低大针茅群落的地上、地下生物量,而长时间的围封显著增加群落的地上地下生产力(P<0.05),但对群落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P>0.05)。随着利用程度的减弱,群落C3植物生产力和所占比重逐渐上升(P<0.05),C4植物生物量保持稳定(P>0.05),但比例下降(P<0.05)。火烧显著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P<0.05),同时显著降低地下生物量(P<0.05),但地上生物量变化不大,同时C4植物生物量显著上升。人工开垦极大改变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同时显著增加群落地上生物量,降低群落地下生物量,使群落获得了相对天然群落更高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  相似文献   
76.
以重庆红池坝地区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沿海拔梯度设置了14个样地,利用收获法和土钻法分别测定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同时记录各样方内的物种数,研究了群落生物量及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呈降低趋势,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呈增加趋势;禾本科与杂类草植物的地上生物量与海拔梯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菊科植物地上生物量与海拔梯度相关性较小;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呈负相关关系,分布格局呈单峰曲线;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的关系呈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77.
50年来我国草地开垦状况及其生态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建国近50年来我国草地开垦的状况及其引起的生态后果,提出了今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8.
在对北方农牧过渡带典型地区(内蒙古赤峰市)畜牧业生产系统的资源特点、生产效率和能量及物质输出入状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该地区畜牧业生产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性限制因素,进而提出了畜牧业生产系统改良建议和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9.
鄱阳湖和洞庭湖地区草地资源及季节性畜牧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鄱阳湖和洞庭湖地区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特点和开发潜力等进行了分析,对以开发草地资源、发展草地畜牧业作为该地区退田还湖后替代产业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了几种利用湖洲草地进行季节性草地畜牧业生产的模式方案,进而提出了发展替代性草地畜牧业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0.
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介绍了全球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下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研究的进展,并对世界和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循环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草地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碳、枯落物、放牧利用、草地开垦等因素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的研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研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