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SSR标记检测棉铃种仁DNA鉴定杂交种纯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付小琼  叶武威  彭军 《中国棉花》2017,44(11):28-32
利用棉铃种皮DNA和种仁DNA的差异,通过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分子鉴定技术在棉花制种后期快速检测制种质量。筛选杂交种亲本间的多态性SSR引物,应用多态性引物鉴定棉铃种仁的指纹图谱,指纹图谱与种皮一致,表明该棉铃为自交铃;种仁图谱为共显性谱带,则该棉铃为杂交铃,计算杂交铃的比例得出杂交种的制种纯度。F2的图谱分离验证了遗传的分离规律,F2的个体间具有不同的指纹图谱,育种过程中的杂交后代的分子检测能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7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棉花GhLEA3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其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研究其抗逆功能。【方法】利用同源序列克隆法在陆地棉中克隆GhLEA3;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蛋白质性质,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In-Fusion连接技术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35S∷GhLEA3-GFP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在棉花三叶期进行叶片低温表达分析;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将GhLEA3基因转入拟南芥;对T_3转基因拟南芥种子进行4℃低温萌发试验;低温处理后测转基因拟南芥叶片的电导率。【结果】GhLEA3基因编码序列全长1 218bp,编码405个氨基酸;GhLEA3蛋白含有4个功能结构域PF02987。陆地棉GhLEA3与拟南芥AtLEA3氨基酸序列之间相似性为52.6%。GhLEA3蛋白可能定位在液泡和小泡中。GhLEA3基因在低温处理的棉花叶片中上调表达。T_3转基因拟南芥低温萌发率显著高于野生型,低温处理后转基因拟南芥叶片电导率显著低于野生型。【结论】陆地棉GhLEA3属于典型的LEA3家族成员,与拟南芥AtLEA3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响应低温胁迫,可能在抗冷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74.
为比较农大3号蛋鸡与海兰褐蛋鸡消化生理的差异,本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选取33周龄商品代农大3号蛋鸡和海兰褐蛋鸡共72只,根据品种、体重分为4个处理,海兰褐-体重正常组和海兰褐-体重偏轻组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02±0.08)、(1.56±0.05)kg,农大3号-体重正常组和农大3号-体重偏轻组的平均体重分别为(1.46±0.05)、(1.19±0.04)kg,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3只鸡,预试期12 d,正试期3 d。通过代谢试验测定饲料表观代谢能、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屠宰取样后检测蛋鸡消化道pH、消化酶活性、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海兰褐相比,农大3号蛋鸡饲料表观代谢能、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肌胃pH、空肠食糜淀粉酶与黏膜蔗糖酶活性、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胆汁酸与尿素氮含量均显著提高;不考虑品种因素,相较于体重正常组,体重偏轻组蛋鸡的肌胃pH、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发现,蛋鸡表观代谢能与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回肠pH、淀粉酶活性、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总胆固醇、胆汁酸、甘油三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与回肠pH、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知,农大3号蛋鸡的消化、吸收、代谢功能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且体重偏轻组更好。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系统调查TM-1农艺性状及纤维品质,研究芽期和苗期的耐冷性,以及对其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耐冷相关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深入挖掘其耐冷机理,为该种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以中棉所35为对照,以人工调查方式对TM-1进行表型鉴定,依据国际校准棉花标准(HVICC)测定纤维品质,同时采用卡那霉素筛选...  相似文献   
76.
稻麦周年生产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及其操作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深松整地技术是改善耕地质量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在介绍农机深松整地原理和作用的基础上,从作业条件、作业技术要求以及作业规程等方面总结了深松的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77.
盐胁迫下不同耐盐类型棉花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滤纸卷直立发芽法,将两个不同耐盐性棉花品种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0.1%、0.2%、0.4%、0.6%、0.8%、1.0%、1.2%、1.4%)处理后,测定棉花的发芽势、芽长、芽重等指标,结果表明,低盐浓度(≤1.2%)对棉花发芽势几乎没有影响,高盐(≥1.2%)胁迫显著降低棉花发芽势,故用发芽势来鉴定棉花的耐盐性,浓度至少要达到1.2%以上.盐胁迫对棉花芽长影响大于棉花芽重,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棉花芽长受抑制程度不断加强,盐浓度为0.8%时的棉花芽长作为棉花耐盐性指标是最理想的选择;盐浓度与棉花芽重呈高度负相关,盐浓度为0.8%的棉花芽重可以作为鉴定棉花耐盐性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究不同盐胁迫后的棉花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情况,并比较分析叶片和根部DNA甲基化变化差异,进而探究DNA甲基化与棉花耐盐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陆地棉耐盐品种中9806和盐敏感品种中S9612为试验材料,分别用NaCl和Na2CO3(浓度均为0.4%)处理。提取对照和处理材料的DNA,进行双酶切、连接、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然后采用MSAP技术(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棉花幼苗在盐胁迫前后的DNA甲基化情况。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纯化多态性片段并进行测序,通过NCBI进行比对分析;设计引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多态性片段在棉花幼苗中的表达量进行验证。【结果】盐胁迫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盐胁迫对棉花幼苗的影响不同;0.4%的中性盐NaCl对棉花幼苗的影响相对较小,各部分组织的形态变化不明显,而0.4%的碱性盐Na2CO3对棉花幼苗的影响较大,使棉花幼苗子叶变软,茎基部和根部发黑;MSAP分析结果表明,NaCl胁迫后中9806和中S9612叶片的甲基化比率分别为23.5%和27.7%,其中,全甲基化比率分别为20.3%和22.9%,根部的甲基化比率分别为24.7%和27.1%,其中,全甲基化比率分别为19.6%和21.6%;Na2CO3胁迫后中9806和中S9612叶片的甲基化比率分别为28.9%和28.1%,其中,全甲基化比率分别为24.3%和24.5,根部的甲基化比率分别为25.7%和27.6%,其中,全甲基化比率分别为21.5%和24.0%。叶片和根部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随着盐类型由中性盐向碱性盐转变的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迅速增加,并在Na2CO3处达到最大值。通过分析胁迫以后的甲基化状态,在NaCl和Na2CO3胁迫后,中9806叶片的甲基化条带所占多态性条带比率分别为40.00%和50.00%,去甲基化条带所占多态性条带比率分别为54.12%和46.67%,中9806根部的甲基化条带所占多态性条带比率分别为35.53%和43.59%,去甲基化条带所占多态性条带比率分别为56.58%和51.28%。而中S9612叶片和根部中的甲基化条带比率和去甲基化条带比率的变化不明显。对多态性片段回收共获得6条序列,这6条序列涉及不同的同源基因,在基因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均有分布,参与不同的代谢反应。qRT-PCR分析结果表明,6个同源基因在对照和处理之间的表达差异显著。【结论】耐盐性不同的棉花品种对盐胁迫反应不同,耐盐品种中9806在中性盐NaCl胁迫后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诱导相关耐盐基因表达来抵抗胁迫而盐敏感品种中S9612则缺乏相应的耐盐基因使植株受到伤害增加,在Na2CO3处理以后受到伤害最大,对照与处理间甲基化水平差异显著,叶片和根部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具有组织特异性;多态性片段比对分析可知,同源性基因涉及多条代谢途径,通过多种代谢途径间的协同作用来抵抗胁迫。  相似文献   
79.
武威  陈禾 《蔬菜》2006,(9):28-29
黄瓜栽培时,健壮的幼苗是增产的基础。传统的育苗技术主要集中在深翻土地、平衡施肥、选择优良品种、精细管理等方面,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增加使用一定的新型叶面肥料,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由天津水木天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肥料——浸种型植物核心增产剂,为黄瓜的壮苗生产更是助上一臂之力,它不排斥农民原有的育苗方法,使用安全、简便,容易获得合格的幼苗。主要特点为:1.浸种型植物核心增产剂中含有的活性物质促进了种子内贮存养分的分解,使胚根加速萌动;2.浸种型植物核心增产剂的破皮技术又使胚根容易从种皮的孔道——种…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