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在该专业的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从4个方面介绍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以期为我国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2.
为分离纯化奶牛腐蹄病坏死杆菌,分析其与其他菌株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坏死杆菌白细胞毒素特异性引物,对奶牛腐蹄病病牛蹄部拭子样品进行了PCR检测,利用厌氧培养基对PCR检测阳性样品进行了坏死杆菌的分离培养,以分离的坏死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对白细胞毒素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9份奶牛腐蹄病病牛蹄部拭子样品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对其中一份样品中的坏死杆菌进行分离培养,获得了纯培养物,命名为bFR13-1。坏死杆菌bFR13-1菌株白细胞毒素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与GenBank已发表的H05、A25和B35菌株的白细胞毒素基因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分别为98.40%、98.35%和90.79%,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7%、97.6%和89.0%。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坏死杆菌bFR13-1菌株白细胞毒素与H05菌株的同源性最高,bFR13-1菌株与H05菌株和A25菌株呈较近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坏死杆菌分离株的白细胞毒素呈现一定的变异性,这种变化是否与坏死杆菌致病性相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3.
荷斯坦奶牛酮病对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讨酮病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以荷斯坦奶牛为实验动物 ,应用酮粉法和改良式水杨醛比色法随机检测结果 ,一组为 1 0头阳性牛 ,另一组为 1 0头对照牛。应用DTNB显色法测定血清中GSH Px活力 ,应用黄嘌呤氧化法测定血清中T SOD活力 ,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中MDA含量。结果表明 ,酮病奶牛血清中GSH Px活力极显著降低 (P <0 .0 1 )、T SOD活力显著降低 (P<0 .0 5) ,血清中MDA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5)。因此酮病影响奶牛抗氧化系统 ,这一结论对揭示奶牛酮病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为了解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猫下泌尿道疾病(FLUTD)的发病规律,本调查收集大庆地区4家宠物医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704例有完整病史、临床检查、血液和尿液分析结果的病例,对其病因、患猫年龄、发病季节、品种、性别和去势(绝育)情况、体重、食用粮、共同居住猫数量、发病史、临床症状和血液生化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引起猫FLUTD的病因主要包括猫自发性膀胱炎(FIC,n=351,49.9%)、尿石症(UC,n=227,32.2%)、细菌性膀胱炎(BC,n=70,9.9%)、尿道阻塞(UO,n=52,7.4%)和膀胱肿瘤(BT,n=4,0.6%);1~6岁猫多发(n=649,92.2%);春季和冬季(发病率分别为43.6%和22.7%)是高发季节;短毛猫易发(n=606,86.1%);公猫发病率(n=478,67.9%)明显高于母猫(n=226,32.1%),尤其是去势公猫(n=265,37.6%);各诊断结果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食用干粮猫的患病率(n=393,55.8%)高于食用湿粮的猫(n=160,22.7%)和干湿混合粮的猫(n=151,21...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对镉暴露家兔睾丸和肝脏中小分子金属结合蛋白分离与比较,揭示动物睾丸组织镉高敏感性的机制。【方法】6月龄雄性青紫兰家兔经皮下染镉,9 d后将兔子杀死,制备睾丸和肝脏匀浆超离上清液,用Sephadex G-75凝胶层析法进行蛋白分离,经双波长(280 nm和254 nm)测定紫外吸收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d、Zn元素含量两种方法确定洗脱液小分子量金属结合蛋白峰管;通过试验比较它们的紫外扫描特性、热稳定性、镉锌元素比值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肝脏分离蛋白分子量为6.0~10.0 kD,有254 nm特征紫外吸收峰,OD250nm/OD280nm的值为13.13,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不被无水乙醇抽提,每摩尔物质中Cd与Zn的摩尔比为4.7﹕2,半胱氨酸相对比例为32.89%、不含芳香族氨基酸、氨基酸组成与MT的理论值非常接近。睾丸分离蛋白无254 nm特征紫外吸收峰,Cd结合能力低,半胱氨酸相对含量只有2.36%,氨基酸组成与MT的理论组成相差较大。【结论】雄性动物睾丸对镉暴露敏感性高的原因是睾丸中不能被诱导产生能够拮抗重金属镉毒性作用的特殊蛋白质——金属硫蛋白。  相似文献   
86.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中药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年,Watson和Crick对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阐明,使分子生物学在20世纪的下半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1世纪,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icProject,HGP)的完成,后基因组时代揭开了序幕,这是生命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在后基因组时代,通过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  相似文献   
87.
奶牛乳房炎(Bovine mastitis)是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性变化,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一般根据病原微生物传染方式及生存繁殖的场所分为两类:传染性病原菌和环境性病原菌.传染性病原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主要在奶牛乳房内生存繁殖,多是在挤奶时通过挤奶员的手、清洗乳房的毛巾、挤奶杯等途径传染;环境性病原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主要在牛体外生活和繁殖,如粪便、垫料、污水、泥土及蝇类等.当牛与外界环境接触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生感染而发病.  相似文献   
88.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生产无抗奶已成为畜牧兽医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学者利用传统的中医理论和中药资源优势,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此次试验主要针对中药乳膏剂对乳清中白蛋白(S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和泌乳量及乳常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开发安全、有效、稳定的新型中兽药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指导。1材料与方法1.1中药乳膏剂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当归、瓜蒌、牛蒡子、川芎、青皮、黄芩、连翘组成复方,将其提取液加到乳膏基质和促渗剂氮酮中,制成乳膏剂,用于临床试验。1…  相似文献   
89.
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复方药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机理及中医理论,选取连翘、黄柏、金银花等中药组成方剂,并对其对五种致病菌抑菌作用、抗炎作用及毒性作用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此中药复方具较强的抑菌作用及抗炎作用,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其LD50为39121.00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36119.36-42372.10mg/kg。说明此中药复方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90.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子宫内膜发生的炎症,可使奶牛产犊间期延长、产奶量减少、淘汰率和治疗费用增加。目前主要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但南于此类药物耐药性菌株不断产生,疗效明显降低且易在畜产品中造成药物残留。而中草药有来源广泛、疗效显著、药物残留少、毒副作用小等优点。随着人们对绿色畜产品的需求,应用中草药作为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的替代产品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将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