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炭(14 t·hm-2)和种植苜蓿对京郊沙化地的改良作用。试验设裸地(BL)、裸地添加生物炭(BLB)、种植苜蓿不加生物炭(A)和种植苜蓿添加生物炭(AB)四个处理。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使土壤容重显着减小11.5%~11.6%,pH值显着增加0.1~0.2个单位,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分别增加9.1%~10.3%和7.6%~11.3%,土壤总氮、有机碳含量和氮、磷、钾、锌的有效含量分别增加10.3%~25.8%、52.8%~71.7%、12.7%~23.5%、141.7%~233.3%、47.7%~81.1%、94.2%~95.2%,有效铁含量最高减小29.1%,阳离子代换量(CEC)和钙、镁、锰、硼的有效含量无显着变化;种植苜蓿没有显着影响土壤pH值、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CEC和氮、钙、镁、锌、硼的有效性,总体上显着减小了土壤含水量和总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增加了铁和锰的有效含量。BLB处理土壤含水量比BL显着增加13.9%(P<0.05);添加生物炭使苜蓿地上部生物量、含水量和氮、磷、钾、钙、镁、铁、锌、锰、硼的吸收累积量分别显着增加91.1%、3.6%、110.0%、130.9%、200.4%、82.6%、44.8%、89.5%、102.7%、99.5%、104.7%.生物炭与苜蓿种植相结合可在短期内改善京郊沙化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养分有效性和恢复植被。  相似文献   
22.
人工草地是重要的碳汇,但其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10)对气候变化和干扰的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紫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2种人工草地开展了增温和凋落物处理试验,测量了土壤呼吸速率和Q10,并分析了不同草地对这些影响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增温使年均土壤温度显著增加约2℃(P<0.05);同时,使年均土壤湿度和电导率显著降低(P<0.05)。增温使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降低8.81%;凋落物去除使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降低9.33%。增温和凋落物去除均使Q10降低。不同草地对增温和凋落物处理有不同的响应,其中紫苜蓿草地对增温的响应大于无芒雀麦草地,而无芒雀麦草地对凋落物处理的响应大于紫苜蓿草地。本研究表明,试验区无芒雀麦群落相较于紫苜蓿群落更能抵抗气候变化和干扰的影响,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是更好的建植人工草地的物种。  相似文献   
23.
几种水生植物净化能力比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模拟人工湿地的方法测试了7种高等水生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旨在筛选合适的湿地植物。结果表明:有植物处理系统对COD、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植物对照,植物本身的氮磷累积作用对氮的去除贡献为7%~63%,磷的去除贡献为12%~65%。多数测试植物对氮磷的富集量茎叶高于根系。不同植物的净化能力也有较大差异,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芦竹>荻>菖蒲>芦苇>水生鸢尾>千屈菜>野慈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7种植物明显分为3类,其中,芦竹单独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强;菖蒲、芦苇和荻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较强;水生鸢尾、千屈菜和野慈姑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24.
再生水灌溉对草坪草生长和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城市绿地与人争水的问题日益突出,再生水作为替代水资源在草坪草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本试验于2003-2005年用3种类型灌溉水(清水、“清水+再生水”、再生水)处理5种草坪草(草地早熟禾、高羊茅、结缕草、野牛草和山麦冬),从观赏品质和生长指标方面进行耐污性评价,并分析再生水对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使用的再生水对所供测试绿化草种的颜色、覆盖度、质地和均匀性无不良影响,再生水灌溉条件下,高羊茅表现出了最强的综合耐污能力,其次是结缕草和野牛草。灌溉水类型对于草坪草的生长指标的影响具有种的特异性。再生水灌溉和“清水+再生水”交替灌溉提高了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总孔隙度,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25.
分株和遮荫对花叶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菊英  滕文军  袁小环  杨学军 《园艺学报》2009,36(11):1691-1696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分株和遮荫对观赏植物花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Variegatus’) 生长的影响, 为种苗快速扩繁和应用配置提供技术依据。分株试验有4个处理, 初始分蘖数分别为2~3、5~6、10~12和20~23个/盆, 结果表明初始分蘖数对植株生长有明显影响, 分株生长6个月后, 植株的茎数、花序数、冠幅和地上生物量随初始分蘖数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但对植株高度没有影响。初始分蘖数为20~23个/盆时, 繁殖系数最低, 仅为2.1, 而初始分蘖数为2~3个/盆时繁殖系数最高, 为6.7, 是前者的3.2倍。通过覆盖不同层数的黑色尼龙网形成了4个遮荫度, 分别为0, 25% , 50%和75%。遮荫度对花叶芒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 25%~50%遮荫度下, 花叶芒的株高、茎数、花序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含量都显著高于全光照条件下的, 但遮荫度增加到75%时, 这些指标又明显降低, 由此得出25% ~50%的遮荫度适合花叶芒生长, 高于50%的遮荫度不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26.
27.
种植方式和越冬保护措施对芦竹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芦竹(Arundo donax Linn.)为禾本科芦竹属多年生高大禾草,是极具应用潜力的生物质能源作物[1,2]和理想的造纸原料[3].芦竹适应范围广,抗涝能力强,还抗瘠薄、耐盐碱和耐干旱[4];对重金属污染水体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因此,可用作改良盐碱地和紫色页岩,防止水土流失[5,6].另外,芦竹株形优美,淡紫色的圆锥花序,碧绿的条形叶片,丰富了北方水体和庭院的景观.芦竹在北方虽有引种历史[7],但由于越冬表现不良,很少产生有活力的种子[8],因而在北方干旱地区少有种植.  相似文献   
28.
以水培试验为基础,比较了3种挺水植物在抑菌和不抑菌条件下对培养液中毒死蜱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植物处理系统中毒死蜱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不抑菌条件下的显著高于抑菌条件下(P〈0.05);不同植物处理系统,植物和微生物对毒死蜱的降解贡献差异较大。水生鸢尾、水葱和菖蒲的去除贡献分别为39.98%、62.37%和65.29%,微生物的去除贡献分别为41.28%、17.92%和13.79%,植物的贡献起主导作用。抑菌条件下植物生物量增量低于不抑菌条件下的,微生物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4种苔草种子生物学特性(千粒重、生活力、含水量)和种子主要内含物(淀粉、粗脂肪、粗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矿质元素)含量与发芽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活力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正相关,千粒重、含水量与发芽率、发芽指数负相关;粗蛋白、粗脂肪、纤维素和矿物质含量对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影响较小,淀粉含量与种子的发芽显著正相关,半纤维素与种子发芽负相关。  相似文献   
30.
1 播种后出苗前葱田化学除葱苗期生长缓慢 ,且幼小 ,很易造成草荒。播种后出苗前常使用的除草剂有 33%除草通乳油 10 0mL·(6 6 7m2 ) -1左右 ,30 %毒草胺乳油 5 0 0mL·(6 6 7m2 ) -1,这两种除草剂在低洼的地方或多雨的时候使用易产生药害。若是整地较早 ,杂草比葱先出土 ,对于一年生杂草可用 10 %草甘膦水剂 30 0~4 0 0mL·(6 6 7m2 ) -1,加入 0 .2 %中性洗衣粉 (洗衣粉 /药液 =质量 /体积 )或 0 .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帮助药液在杂草上展着 ,利于吸收。不主张草甘膦和液态肥料混用 ,大雨或灌水前不宜使用 ,以防产生药害。草甘膦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