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建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研究模型,本研究利用液体LB和4℃联合条件对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78参考株的进行VBNC诱导,构建VBNC研究模型。同时依靠胎牛血清和程序性升温对处于该状态的菌体进行复苏,并对复苏前后的细菌进行了16SrRNA验证。结果表明:实验菌株经液体LB和4℃联合诱导后,可培养菌数在55d后降至零,总菌数在整个观察期内基本不变,而活菌数在150d后开始下降,180d后下降显著,表明实验菌株可在55d进入VBNC,而且维持时间至180d。当进入该状态后,菌体形态可由杆状变为球杆或球形,并且菌体排列可由单在变为聚集。经复苏和16SrRNA鉴定后,"变态"的细菌被证实为沙门氏菌,而非杂污染菌。该实验为规范VBNC沙门氏菌的鉴定程序以及制订相应的国家检测标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是一类利用现行培养技术无法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群,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一些处于VBNC状态下的病原菌,一直是最令人担忧且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论文从种类、形态、排列、组成、致病性、抗原性、黏附性,以及复苏等方面综述了VBNC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旨在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VBNC细菌,从而对VBNC病原菌的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乳酸杆菌的菌悬液中加入6%的吐温20,并在37℃恒温振荡培养箱中振荡培养(200r/min,48h),可使非可培养状态的乳酸杆菌恢复到可培养状态。在复苏过程中加入吐温20可增加益生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一对外引物 (RNP1 ,RNP2 )和一个套式引物 (RNP3) ,对鹿源狂犬病野毒 82 0 2株核蛋白基因 (约135 0bp)进行 2次PCR扩增。第 1次仅扩增出一条约 75 0bp的片段 ,第 2次扩增时 ,将第一次扩增产物进行10 3倍稀释后能较好地扩增出目的片段。结果表明 ,半套式PCR引物的非特异性对目的片段的干扰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为鉴定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下的转录基因,本研究采用液体LB培养基在4℃条件下诱导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 CVCC578株进入VBNC状态,并利用mRNA差异显示RT-PCR技术(DDRT-PCR)分析S.pullorum VBNC状态与正常状态所表达的差异基因.结果表明,在S.pullorum的VBNC状态下克隆得到两个转录基因片段,分别为422 bp和573 bp.序列分析表明:422bp的cDNA片段与不同沙门氏菌株的tRNA硒尿核苷合成酶(tRNA 2-selenouridine synthase)的ybbB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9%;573bp的cDNA片段则与不同菌株S.pullorum的ATP依赖性的RNA解旋酶基因(rh1B)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以上.在VBNC状态下这两个转录基因的发现,将为S.pullorum的VBNC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鸡啄癖是集约化养鸡巾常见的临床症状,根据啄食的部位不同,叮分为啄羽、啄肛、啄蛋等,是当代养鸡业的常见病。它的发生,不分季节,不分日龄,无论蛋鸡、肉鸡或种鸡,无论平养或笼养,均可发生。表现为攻击伤害,同类残食,自食或争食所下的蛋,以至乔食各种异常物质。鸡群中一旦发生,很快蔓及全群。  相似文献   
18.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细菌荧光显微镜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领域中常用的SYTO-9和PI替代吖啶橙和萘啶酮酸,以市售的黑色钢笔墨水替代伊拉克黑,自行建立了一套VBNC细菌荧光显微镜检测方法,以期简化现行技术的操作流程,克服现有技术的适用范围狭窄、取材困难、观察结果不准确等缺点,旨在解决细菌VBNC研究领域中的技术难题,提高同业者的实践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GC—11钢板平面应力断裂韧性Kc的测试及用图解法计算Gc然后转换为Kc的原理,并对常温下此钢Kc值与回火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向日葵籽粒锈斑病又称“水锈病”,是近几年向日葵生产上出现的一种新病害,严重影响向日葵籽的商品性,制约着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在向日葵籽粒锈斑发生严重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和五原县新公中镇试验点调查取样,评价了44份向日葵品种(39份食葵品种与5份油葵品种)的籽粒锈斑抗性,结果表明:乌拉特前旗试验点供试食葵品种中,只有赛瑞1号单盘平均籽粒锈斑率低于25%;另外共有6份品种(包括JK103、LJ188和LD5009等),单盘平均籽粒锈斑率介于25%~50%之间;其余品种的单盘平均籽粒锈斑率都在50%以上。就严重度而言,共有20份品种籽粒锈斑的严重度鉴定为1级,但是其平均籽粒锈斑率却介于17.30%~88.63%之间;其余品种的严重度均为2级以上。五原试验点的调查结果表明,供试向日葵品种的单盘平均籽粒锈斑率介于61.02%~99.63%之间,均显著高于乌拉特前旗试验点相同品种的调查结果;但是就严重度而言,只有10份品种籽粒锈斑的严重度为1级,以3638C为代表。而供试的5份油葵品种中,除了XKS2029外,其余4份品种的单盘平均籽粒锈斑率均低于25%。同时,不同播种时间下同一品种的籽粒锈斑发生程度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如SH361品种单盘平均籽粒锈斑率从5月27日播种的34.49%上升到6月20日的98.47%;相应的严重度也从1级上升到4级,说明播期不同对籽粒锈斑发生程度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