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3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试验对“两厂二号”不同用种期别的杂交种进行了水中浸渍安全期限研究。结果得出三种生产用种的水浸安全期限为:即浸期种0.5日,滞育期保护种1.5日,冷藏期种2日。  相似文献   
22.
[目的]从分布、感染性和分类特征三方面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多样性,为蚕业生产上有效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跟踪蚕种生产微粒子病检疫数据及抽样检验家蚕受微孢子虫感染的情况,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分布;通过测定微孢子虫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和胚种传染率及检验带毒蚕种的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率,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感染性;基于微孢子虫SSU rRNA序列构建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系统发育进化树及进行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分类特征.[结果]不同时间和不同蚕区生产饲养的广西家蚕均存在一定量的微孢子虫感染,蚕种微粒子病发生率(毒率)呈波动起伏态势.GXM3、GXM4、GXM5、GXM6、GXM7、GXM8、GXM9、GXM10、GXM11、GXM12和GXM13等11株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均具有较强食下传染力,大部分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的IC50与N.b同一级别;各种微孢子虫对家蚕的胚种传染力存在明显差异,N.b的胚种传染率达51.67%,其他异型微孢子虫均比N.b低,部分异型微孢子虫(GXM6和GXM13)对家蚕无胚种传染力.GXM3、GXM4、GXM5、GXM6、GXM7、GXM8、GXM9和GXM11等8株异型微孢子虫均位于Nosema属的类群分支上,除GXM7与GXM9、GXM3与GXM5间存在较低分化度和较高相似度外,其他微孢子虫间的分化度和相似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广西蚕区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且各种微孢子虫的感染力存在明显差异,即广西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存在丰富的种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全面掌握广西昆虫微孢子虫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并进行感染性和分类研究,为经济昆虫微孢子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捕捉或诱虫灯引诱方式在广西蚕区的桑园、菜地及周围收集野外昆虫,显微镜检验各种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自然感染率;通过生物试验鉴定部分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食下感染性,并分别检测桑尺蠖微孢子虫和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原始寄主的胚种传染性;基于SSU rRNA序列构建昆虫微孢子虫系统发育进化树,明确昆虫微孢子虫的分类特征.[结果]广西昆虫微孢子虫资源分布广泛,大部分昆虫已感染微孢子虫,其中菜粉蝶、稻纵卷叶螟、桑螟、桑尺蠖、斜纹夜蛾和红腹灯蛾的微孢子虫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4.95%、4.38%、0.08%、0.28%、0.64%和1.14%,其他鳞翅目昆虫的总体微孢子虫感染率为0.75%.部分昆虫微孢子虫可食下感染家蚕,交叉感染率达40.00%;部分昆虫微孢子虫还具有很强的胚种传染力,其中桑尺蠖微孢子虫和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原始寄主的胚种传染率分别为77.48%和66.15%.从桑尺蠖分离获得的3株微孢子虫虽然为不同的微孢子虫,但均属于Nosema属,与家蚕微孢子虫同属异种.[结论]在广西各地区存在丰富的昆虫微孢子虫资源,种类多样,且大部分昆虫微孢子虫属于Nosema属,与家蚕微孢子虫亲缘关系密切;部分野外昆虫微孢子虫还对家蚕形成交叉传染危害的风险,因此杜绝昆虫微孢子虫污染桑叶交叉感染家蚕是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4.
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上海市郊绿地建设中的色叶植物种类、类型和造景方式,结果表明上海市目前绿地中应用的色叶植物有72种;类型上以季节型为主,占60%以上;色彩上以紫红、鲜红和红色为第一大色彩;丛植、色块和基础种植是色叶植物造景的主要方式;城区与郊区、新建居民区与旧居民区之间色叶植物应用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25.
毛洪斌 《广西蚕业》2000,37(3):24-25
根据多年的原种即时浸酸生产实践,总结出7条有利于提高杂交原种“7.湘、9.芙”孵化率的技术要点,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6.
广西桑蚕小蚕共育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广西桑蚕小蚕共育技术水平,通过调查、研究、集成总结出一套适合广西养蚕及气候特点的桑蚕小蚕共育集成创新技术,包括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小蚕共育高效省力化技术、控制日眠和强健体质、专用设备创新、专用蚕种自动催青等5项创新技术,通过扶持建设我区50个标准化小蚕共育室、举办小蚕共育现场会和技术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在广西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动广西小蚕共育率、单张蚕种产茧量增加,全面提高广西蚕茧产量和质量,实现广西桑蚕生产的高产、高效、优质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7.
为了充分发挥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在广西蚕桑产业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和对蚕桑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总结了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十三五”以来采取的强化科技管理、积极组织科技项目申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对外交流合作等促进科技创新的措施,并阐述了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的科研项目大...  相似文献   
28.
本文通过对广西现行三对实用品种的原种的淡色卵的保护和孵化情况调查,发现淡色卵可分为滞育性淡色卵和非滞育性淡色卵,认为造成淡色卵的原因较复杂,有待于进一步试验找出原因。  相似文献   
29.
广西蚕桑业科技创新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蚕桑科技创新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为广西蚕桑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采用档案查询、农业统计数据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调查广西蚕桑业科技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总结了广西蚕桑业科技现状及成效,主要包括新品种研发取得新成效、蚕桑生产技术体系稳步推进、蚕桑资源开发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科技队伍提升、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等方面.分析了主要做法与体会,指出广西蚕桑业广西蚕业科技创新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对策与措施,以推动广西农业科技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研究了“三因素”(浓度、液温、时间)在即浸种和滞育卵冷藏浸酸种的使用安全范围。三因素中以液温对浸酸蚕种最为敏感,浸渍时间和盐酸浓度对蚕种的安全使用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