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β-甘露聚糖及其衍生物是半纤维素的第二大组分,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的细胞壁中,在常规饲料原料中,豆粕中β-甘露聚糖的含量最高。β-甘露聚糖能够对玉米-豆粕型日粮的养分利用率产生较大影响。β-甘露聚糖酶能够降解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β-甘露聚糖,改善日粮利用效率,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本文系统论述了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β-甘露聚糖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在畜牧业中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黄芩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回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肉鸡5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空白对照组)、0.1%、0.2%、0.4%黄芩以及1.0%抗生素(阳性对照组),试验期6周,测定1~21 d、22~42 d、1~42 d的日增重、料重比、免疫器官指数和回盲肠中乳酸菌和肠杆菌数量。结果表明,1~21 d时,各处理组日增重较空白对照组均有所增加,其中处理2增加显著(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胸腺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盲肠乳酸菌数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回肠中乳酸菌数量有增加趋势。22~42 d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日增重、免疫器官指数及回盲肠中乳酸菌和肠杆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黄芩在1~21 d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肉鸡生长,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其中添加0.2%黄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技术,评估了新型蛋白饲料原料麻疯树脱毒浓缩蛋白用作山羊蛋白饲料的可能性。试验设对照组及处理组,其中对照底物组成包括苜蓿、玉米、豆粕及棉粕(6∶2∶1∶1),各处理组中分别以麻疯树脱毒浓缩蛋白替代对照组日粮组成蛋白的25%(T1)、50%(T2)和75%(T3)。结果发现接种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以麻疯树脱毒蛋白替代原日粮中的蛋白的处理组中累积产气量、干物质及有机物消失率、微生物蛋白产量、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增高(P0.05),而乙丙比显著降低(P0.05),但对pH值、NH3-N、乙酸及TVFA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德国脱毒麻疯树种仁粕是一种优质的蛋白饲料,可以部分替代山羊日粮中的蛋白原料。但由于本研究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技术,其测定结果与体内试验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仍需要进行动物代谢和生长试验,才能最终确定该饲料产品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瘤胃真胃是瘤胃微生物区系中的一种功能菌,其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纤维物质消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参与瘤胃内淀粉及蛋白质的降解过程。本文在目前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瘤胃真菌在饲料降解中的作用及对真菌种群影响的因素,并简要地概括了此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备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水牛瘤胃液和粪便中微生物区系体外发酵活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的稻草片断(稻草粉,1cm和2cm稻草片断)和精饲料为底物,利用气压转换技术,比较了两头水牛瘤胃液和粪便来源的微生物体外发酵时产气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粪便中的微生物区系有能力代替瘤胃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16.
反刍动物瘤胃真菌在饲料降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瘤胃真菌是瘤胃微生物区系中的一种功能菌,其在反刍动物瘤国内纤维物质消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参与瘤胃内淀粉及蛋白质的降解过程。本文在目前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瘤胃真菌在饲料降解中的作用及对真菌种群影响的因素,并简要地概括了此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备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体外法研究了不同精粗比底物下(A组为全粗料,B组3∶7,C组5∶5,D组7∶3,E组为全精料)瘤胃真菌发酵特性及其对粗饲料(稻草秸)的附着情况。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随底物精料比例的增加,同一时间点真菌数量呈上升趋势,A组到E组发酵96 h的累计产气量显著上升,分别为177.2 mL、198.2 mL、217.4 mL2、33.4 mL和251.5 mL,提示底物中精料比例的增加能促进瘤胃真菌的生长和发酵。此外,随底物精料比例的增加,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酶活呈上升趋势,木聚糖酶酶活则呈下降趋势。稻草秸附着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时期底物精粗比对附着于稻草秸的瘤胃真菌数量有很大影响。发酵前期(24 h),精料组(B组、C组和D组)附着于稻草秸表面的真菌孢子囊数显著高于粗料组(A组)。发酵后期(72 h),A组和B组附着于稻草秸表面和切缘的孢子囊数高于C组和D组,A组和B组附着于稻草秸表面和切缘的孢子囊数与48 h相比无显著变化,而C组和D组附着于稻草秸表面和切缘的孢子囊数显著下降。这种附着差异可能与不同精粗比底物提供的能量和附着位点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8.
高精料条件下延胡索酸对山羊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山羊瘤胃液的体外批次培养,研究延胡索酸对瘤胃混合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瘤胃液在含底物(玉米粉、豆粕和黑麦草)和延胡索酸(0、4、8和12 mmol.L-1)条件下发酵24 h。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期内,不同浓度的延胡索酸均显著提高了累积产气量,同时显著影响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及其组成,降低乙酸的浓度及比例,增加丙酸的浓度及比例。其中4 mmol.L-1延胡索酸在12~24 h提高了TVFA浓度和丙酸浓度(P<0.05),8 mmol.L-1组和12 mmol.L-1组的TVFA浓度和丙酸浓度在16 h和24 h也有显著提高(P<0.05)。在12、16、20和24 h时,3个添加组乙酸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丙酸比例则明显提高(P<0.01),乙酸和丙酸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4 mmol.L-1延胡索酸添加组的乳酸浓度在12、16、20和24 h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延胡索酸能显著提高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液中TVFA及丙酸比例,其中4 mmol.L-1延胡索酸对于调控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断奶前补饲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开食料对羔羊瘤胃上皮发育的影响,选取24只体况良好、胎次一致、体重相近的10日龄羔羊(湖羊),将其随机分为3组,在饲喂相同母乳的基础上,分别补饲以纯木薯(CS)、玉米(MS)和豌豆淀粉(PS)(直/支链淀粉比分别约为0.11,0.27和0.44)为唯一淀粉来源的开食料。试验期间,每天4:00-19:00将羔羊抱入补饲栏补饲不同直/支链淀粉比的开食料,并且在6:30,10:30和15:30将羔羊抱回母羊舍哺乳1h。羔羊自由饮水,单栏饲喂,自由采食燕麦干草。56日龄时屠宰采样,采集瘤胃组织样品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瘤胃乳头形态测定,采集瘤胃上皮样品提取RNA测定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CS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和表面积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乳头宽度显著(P=0.001)高于PS组。对瘤胃上皮各层厚度统计显示,CS和PS组羔羊瘤胃上皮角质层厚度显著(P=0.001)高于M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上皮颗粒层厚度显著高于(P0.001)PS组;CS组羔羊瘤胃上皮棘基层厚度和总厚度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qRT-PCR结果显示: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开食料显著影响羔羊瘤胃上皮CDK2和CDK6的mRNA表达量(CSMSPS,P0.001);CS组羔羊瘤胃上皮细胞cyclin A和CDK4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PS组,但与MS组无显著差异;CS组羔羊瘤胃上皮cyclin D1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12)低于PS组,但与MS组无显著差异。CS组羔羊瘤胃上皮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1)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上皮IGF-1R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01)高于PS组。上述结果表明:较高支链淀粉比开食料与较高直链淀粉比开食料相比,在瘤胃中较易降解生成挥发性脂肪酸,促进瘤胃上皮IGF-1及细胞周期蛋白mRNA的表达,进而有利于断奶前羔羊瘤胃上皮的发育。研究结果对制订羔羊营养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羔羊胃肠道重量、瘤胃发酵及小肠上皮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10只体况良好、胎次一致、体重相近的新生羔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0.5%的牛血清白蛋白,溶于生理盐水)和GLP-2组(50μg·kg~(-1)BW GLP-2,溶于0.5%的牛血清白蛋白中),每组5只。在羔羊28日龄,开始进行皮下注射,每隔12h注射1次,持续14d。羔羊42日龄时,第一次注射2h后进行屠宰。采集瘤胃液测定pH及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浓度,采集小肠上皮用于基因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羔羊相比,GLP-2组羔羊体重和胃肠道重量无显著变化(P0.05),但羔羊空肠重(P=0.083)和回肠重(P=0.060)有升高的趋势。2)GLP-2注射显著升高了羔羊血浆GLP-2浓度(P=0.025),对血浆葡萄糖、瘤胃pH和VFA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3)GLP-2注射显著升高了十二指肠上皮Cyclin B1(P=0.001)、Cyclin D1(P=0.044)、CDK1(P=0.028)及CDK6(P=0.016)的mRNA表达,空肠上皮Cyclin A(P=0.028)、Cyclin B1(P=0.016)、CDK1(P=0.013)、CDK4(P=0.023)及CDK6(P=0.028)的mRNA表达和回肠上皮Cyclin A(P=0.025)、Cyclin D1(P=0.001)、CDK2(P=0.013)、CDK4(P=0.020)的mRNA表达。4)GLP-2组羔羊十二指肠上皮GCG(P=0.036)和IGF-1R(P=0.031),空肠上皮GCG(P=0.049)、IGF-1(P=0.027)、IGF-1R(P=0.036)及GLP-2R(P=0.011),回肠上皮GCG(P=0.025)、IGF-1(P=0.029)、IGF-1R(P=0.029)和GLP-2R(P=0.032)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皮下注射GLP-2对羔羊体重、胃肠道重量和瘤胃内环境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空肠重和回肠重有增加的趋势,升高了血浆中GLP-2浓度,显著影响小肠上皮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了羔羊小肠的发育。研究结果将为促进羔羊小肠发育营养策略的制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