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5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后某些免疫介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每只习一次口服25个肝片吸虫囊蚴。通过整体和肝脏离体灌流的方法研究大鼠在感染肝片吸虫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一些免疫介质在抗肝片吸虫和诱导肝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大鼠抗肝片吸虫ES抗原特异抗体(IgG)从感染后第2周开始显著升高,第8周回落到与对照组相当水平。感染组大鼠血浆 和肝组织匀浆中NO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离体肝脏灌流  相似文献   
72.
实验一选择9只健康、6-10月龄雄性白山羊,经粪便学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随机分成感染组(n=5)和对照组(n=4),试验组每只一次口服接种150个肝片吸虫囊蚴,每周定时从颈静脉采集感染前(0周)和感染后23周山羊血液一次,分离血浆,实验二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感染组(n=30)和对照组(n=30),感染组大鼠一次口服25个囊蚴,对照组不感染,于感染前(0周)和感染后(1,3,5,7,9周)采集血样,分别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羊和鼠花生四烯酸代谢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片吸虫感染后,山羊血浆中TXB2水平变化,在1-3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从第5周开始到实验结束,试验组血浆中TXB2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大鼠血栓素水平在感染后前5周逐步下降,以后急剧上升,至实验结束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整个实验期间,两种动物血浆中6-keto-PGF1α水平变化不显著,提示肝片吸虫感染后,机体发生多种功能的改变,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参与了肝片吸虫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3.
在妊娠后期对母羊和胎儿进行外科手术安装血管瘘,定时采取血样,测定IGF-2、IGF-1及有关代谢物水平,统计胎羔/新生羔羊发育资料,并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围产期母羊血浆IGF-2水平明显低IGF-1(P<0.01),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并与其血糖水平呈显正相关(P<0.05),则IGF-1与血糖呈显负相关(P<0.05).胎羔血浆IGF-2极显高于同期母体水平(P<0.01),但与其代谢物没明显的相关性,胎羔出生时血浆IGF-2水平急剧下降,以后逐渐升高,半月内新生羔羊血浆IGF-2分别与其累计生长,血糖和总蛋白水平呈显正相关(P<0.05),以上结果提示,绵羊个体血浆IGF-2水平具有明显的发育阶段性变化;母体血浆IGF-2受体葡萄糖水平的正向调节,其对胎羔发育的重要性不如IGF-1,此外,新生羔羊血浆IGF-2可能与其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胚胎生长发育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素。胚胎许多组织都可产生IGFs,IGFs受体也广泛存在于各种胚组织。局部产生的IGFs以自分泌/旁分必形式诱导胚胎组织细胞增殖或分化;胚胎血液循环中有高水平的IGFs,它们也可能具有代谢调节效应。IGFs还与胎盘发育有关。本文综述了IGFs在胚胎(特别是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给山羊分别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囊蚴 2 0 0、50 0个 /只 ,感染后每周颈静脉采血 1次 ,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抗体动态的变化。结果表明 ,山羊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后 ,血液中 RBC、Hb明显下降 ;WBC和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增加 ;血清中谷 -草转氨酶 ( AST)从第 2周开始上升 ,第 8周和第 9周达到峰值 ;γ-谷氨酰转肽酶( GGT)于感染后第 7周和第 8周开始升高 ,第 1 0周和第 1 1周达高峰 ;以 ELISA检测抗体表明 ,2个试验组山羊感染后血清中 Ig G分别在第 9周和第 6周达峰值 ,随后均稍有下降 ,一直呈波动趋势 ,但在整个试验期内 ,一直高于对照组 ( P<0 .0 5或 P<0 .0 1 )。分析认为 ,山羊感染肝片吸虫后表现的贫血是正细胞正色素型 ,伴有低白蛋白性 ,肝脏损伤明显 ,体液免疫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76.
为了深入了解动物感染肝片吸虫后免疫细胞和内分泌活动的变化,将6只健康山羊均分为感染Ⅰ、Ⅱ组及对照组。Ⅰ、Ⅱ组分别一次性口服感染肝片吸虫囊蚴200、500个/只,试验期17周,每周定时采血,测定血浆T、B淋巴细胞比例、皮质醇、胰岛素、甲状腺激素(T3、T4)等。结果表明,Ⅰ、Ⅱ组山羊T淋巴细胞(%)分别从感染后4、6周开始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直至17周;而淋巴细胞(%)变化与之相反。Ⅰ、Ⅱ组山羊血浆皮质醇变化较大,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T3、T4水平从第4周开始逐渐低于对照组,且在极低的水平上变动;Ⅰ、Ⅱ组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相近。揭示山羊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内分泌活动紊乱,体内细胞免疫反应抑制,而体液免疫反应增加,表现出山羊对肝片吸虫感染的耐受力和抵抗力较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77.
新生反刍动物血浆cAMP和cGMP水平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龙  毛鑫智 《畜牧与兽医》1996,28(6):243-244
初步观察了6头黑白花犊牛和3只湖羊羔生后24h内血浆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水平变化。结果表明:犊牛出生时cAMP和cGMP分别为1.12±0.10pM/ml和0.87±0.04pM/ml,羔羊生后1h分别为1.20±0.01pM/ml和0.39±0.01pM/ml,在生后2~4h内犊牛和羔羊cAMP和cGMP均呈上升趋势,以后在相对高水平波动直至24h,cAMP/cGMP比值生后较高,2h内下降,以后处于较低的比值直至24h  相似文献   
78.
动物胎儿营养代谢和内分泌活动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胎儿营养代谢和内分泌活动特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认为,胎儿营养代谢除母体影响外,还直接受自身神经内分泌活动的调控,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又受营养代谢的影响,但两者相互作用的机制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9.
苏皖水牛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皖两省10县(市)共调查302农户的307头水牛,粪便学检查肝片吸虫阳性43头,阳性率14.0%,其中安徽的阳性率为11.61%(18/155),江苏阳性率为16.48%(25/152);母牛阳性率为11.8%,公牛为11.4%;前后盘吸虫阳性170头,阳性率为55.4%(170/307),其中安徽的阳性率为58.1%(90/155);江苏的阳性为52.6%(80/152),母牛的阳性率为60.1%(137/228),公牛的阳必国41.8%(33/79),两种吸虫的阳性率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经统计学分析,两种吸虫的感染与地形无显著差异(P〉0.05),肝片吸虫的感染与性别、年龄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前后盘吸虫来说,感染与性别、年龄的差异显著(P〈0.05)。而各县间两种吸虫感染则有显著关  相似文献   
80.
水牛感染肝片吸虫后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粪便和Dot-ELIA检查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的20头雄性去势水牛,分两系列试验。系列Ⅰ实验中8头水牛随机分成感染组(5头)和对照组(3头),感染组每头每天口服60个肝片吸虫囊蚴,连续20d;系列Ⅱ实验中12头水牛分成感染组(9头)和对照组(3头),感染组每头一次口服1600个肝片吸虫囊蚴。在感染前及感染后每周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在系列Ⅱ实验中,MDA在感染后15周内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后下降,至19~22周显著低于对照组;GSH-Px、SOD和CAT均表现在感染初期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后呈波动性变化,至感染后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系列Ⅰ实验中,MDA仅在感染后第7和第8周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后则显著低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