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7 毫秒
21.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等优点,作为1种新型的快速检验检测技术被应用于动物疫病的检测诊断,并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检测效果。文章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的设计原理、基本特点以及在多领域动物疫病检测诊断中的开发现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为基因芯片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诊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大黄鱼肠道菌群合成短链脂肪酸(SCFAs)的情况和相关的细菌以及海藻酶解物对体外培养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合成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使用GAM培养基(对照组)、添加0.5%复合海藻酶解物的GAM培养基以及添加0.5%海带酶解物的GAM培养基厌氧培养4尾大黄鱼的肠道菌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方法检测培养物中7种SCFAs的含量,并采用NovaSeq PE250方案对培养物中菌群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大黄鱼肠道菌群可以体外合成SCFAs,使用GAM培养基培养时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约为94∶5∶1,在GAM培养基中添加0.5%复合海藻酶解物可增加丁酸合成量,使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变为92∶4∶4,并提升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提高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分类未定细菌门(unidentified_Bacteria)的相对丰度。SCFAs合成与肠道菌群联合分析显示,大黄鱼肠道中以产酸拟杆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单形拟杆菌(Bacteroides uniformis)、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和肠鼠杆菌(Muribaculum intestinale)为代表的拟杆菌属细菌是增加丁酸合成的主要细菌;在GAM培养基中添加0.5%海带酶解物时丁酸合成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与对照组间无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菌群。本研究证实大黄鱼肠道菌群可以合成SCFAs,拟杆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与丁酸的合成量呈正相关,且体外试验表明复合海藻酶解物可显著提升大黄鱼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促进具有抗炎作用的丁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23.
目前,教育部高度重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但是兽医类的线上课程较少。笔者基于福建农林大学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兽医寄生虫病学"的建设情况,论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4.
采用体外细胞黏附模型,研究菠萝蛋白酶对K88+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黏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菠萝蛋白酶能显著降低K88+ETEC的黏附率,且与庆大霉素的抑菌效果相当(P>0.05).由此可以推测,菠萝蛋白酶能体外抑制K88+ETEC菌毛黏附上皮细胞,阻止K88+ETEC对肠道的侵袭,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90头体重为6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根据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分为比较组和中药组,每组3个重复,研究中草药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明显改善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与对照组相比较,在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补体C3、C4的含量,IL-2、γ-IFN的含量等均有显著的提高;CD3、CD4、CD8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但CD4/CD8的比值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6.
松狮犬的眉和眼内角上方本有皮肤疙瘩.眼睑上:下皮肤有皱襞,但不应有眼睑内、外翻现象。在品种不纯或高龄犬时由于皮肤松弛,眼睑易发生内翻而引起结膜和角膜炎症。我们接诊一例双眼均有眼睑内翻伴有前肢肘关节创伤及臀部脓肿病例.现报道如下。1主诉松狮犬.10岁.营养良好,近一年来发现双眼经常流泪,有眼屎,畜主常用各种眼药水点眼无效.近两个多月前肢皮肤创伤久不愈合.臀部又发生脓肿.挤出脓汁.遗留下豆人创曰不断流脓,只不能愈合。该犬每年均进行防疫.其他正常。2检查该犬营养良好.行动正常,体温38.6(,全身情况正常。…  相似文献   
27.
以金霉素、土霉素、甜菜碱、维生素B1等4种原料为试验因子,每个因子设3个水平,其余原料为固定因子,按正交设计组成9种配方.大黄鱼秋苗和春苗平均体重分别为24.3和12.5g,各设10个网箱;饵料为鲜饵.试验结果显示,7号配方养殖效果最好,其秋苗和春苗的饵料系数分别为3.15和3.93,比对照(CK)低41.9%和26.32%(P<0.01和P<0.05);日均增重分别为1.23和0.70g·尾-1,比CK高70.67%和33.76%;平均日增长分别为0.09cm和0.15cm,比CK高142.68%和43.66%(P<0.01和P<0.05).大黄鱼秋苗各添加剂组与CK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春苗各添加剂组与CK存在差异(P<0.01);添加剂组鱼种均匀度明显提高.经测算添加剂组饵料产投比均高于CK,亦以7号配方组产投比最高.  相似文献   
28.
我国教育部高度重视慕课建设,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慕课建设和应用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招。笔者以福建省精品慕课“兽医产科学”为例,介绍兽医类慕课建设和应用,为高校教师进行慕课建设、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对1例中华蟾蜍多脏器寄生虫感染临床案例进行病理诊断并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其物种分类。【方法】 对实验室饲养的1只消瘦、拒食后发生死亡的雌性中华蟾蜍进行解剖观察,病理组织学研究,采用蠕虫剖检法、结节压片法对分离获得的虫体进行形态学观察研究,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剖检发现蟾蜍心脏、肝脏等脏器及多系膜寄生棘头虫,未在蟾蜍体内发现线虫、吸虫等其他蠕虫寄生。HE染色结果显示,棘头虫的感染寄生造成了蟾蜍肺脏、肝脏等多脏器的机械性损伤、炎性反应,其中肠壁黏膜发生严重损坏脱落。通过PCR扩增其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Ⅰ,COⅠ)基因片段,获得5株不同部位的目的虫株COⅠ基因目的片段,经对比发现,鉴定的棘头虫均为同一种棘头虫,且其GC含量在40.14%~40.83%之间。选取JS-01株进行NCBI-BLAST比对,与似矛球吻棘头虫(Sphaerirostris lanceoide,登录号:MG931943.1)相似性最高,为99.5%。借助分子生物学分析并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确定其为似矛球吻棘头虫。【结论】 似矛球吻棘头虫的大量感染寄生造成了蟾蜍的死亡,本试验结果可为药用蟾蜍棘头虫病的防控提供临床症状、病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参考,对两栖动物似矛球吻棘头虫的诊断与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