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7篇
综合类   51篇
水产渔业   181篇
畜牧兽医   6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1.
根据GenBank中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外膜微孔蛋白N(outer membrane porin protein,OMP)基因序列(NC_012779.2)设计引物,以鮰爱德华菌Ms12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后克隆至pMD19-T载体,将阳性克隆菌送公司测序。测序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ompN1、ompN2和ompN3序列的氨基酸序列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信号肽、跨膜区、亲/疏水性、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去信号肽的B细胞表位相对集中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后,将截段序列克隆至pMD19-T载体,鉴定成功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化至BL21(DE3)/Rosseta(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最后用兔抗鮰爱德华菌血清对重组蛋白OmpN1、OmpN2和OmpN3进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显示扩增得到ompN1(1 143bp)、ompN2(1 056bp)和ompN3(1 053bp)的序列,获得的基因登录号分别为KJ831564、KJ831565和KJ831566。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OmpN1、OmpN2和OmpN3蛋白分子式分别为C1940H2993N543O622S7、C1817H2723N497O579S5和C1896H2843N519O563S7,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44 100、40 900和41 800,均为含有1个信号肽和跨膜区的疏水性蛋白,具有1个革兰阴性细菌OM_channels超家族结构域,是1种嵌入型的膜外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诱导表达的融合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的形式出现在沉淀中,大小分别约为61 800、58 700和59 100;Western-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OmpN1、OmpN2和OmpN3均能与兔抗鮰爱德华菌全菌血清结合,表明鮰爱德华菌外膜微孔蛋白N具有亚单位疫苗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种斑点叉尾鮰的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很大,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大批的斑点叉尾鮰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引起的斑点叉尾鮰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批的斑点叉尾鮰死亡,我们称此病为“斑点又尾鮰传染性套肠症(Infectious intussusception of channel catfish IICC)”。由于该病具发病突然,来势凶猛,传染快,呈流行性,死亡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等特点,故初期又称其为“斑点叉尾鮰急性流行性传染病”。该病的致病病原和病理变化特征都是在水生动物疾病中罕见的,在此之前,国内外都还未见该菌感染斑点叉尾鮰致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14.
经皮给药系统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经皮给药系统的作用机理、种类、优缺点及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水产渔业中应用的可能性,为我国渔业开发给药方式简便易行、药效高、毒副作用小、无污染的新型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套肠症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对象是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斑点叉尾鲤f大批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鲴养殖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量死亡,我们称此病为“斑点叉尾鲴传染性套肠症(Infectious intussusception of channel catfish,IICC)”该病的致病病原和病理变化特征在水生动物疾病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6.
鱼类“腹水症”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鱼类“腹水症”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是以腹水的形成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大类鱼类疾病的总称。随着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环境的恶化日趋严重,病原微生物的大量孳生,以及药物滥用,营养成分的失衡等因素的作用,导致鱼类发生“腹水症”,甚至发生大量死亡,给水产养殖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大。本文就引起“鱼类腹水症”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防治对策进行一概述,为水产养殖生产中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产动物的维生素E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生素E(VE)是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水产动物机体的代谢、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抗病力、繁殖功能密切相关。综述了维生素E在水产动物中的生理功能、缺乏症、需要量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喹乙醇诱导鲤肝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开毓 《水产学报》2004,28(6):733-737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核的染色质浓缩,边移,聚集在核膜下,进而核发生裂解,核碎片与细胞碎片有单层膜包裹形成凋亡小体(apoptosisbody)[1]。目前已发现某些物理因素(辐射、高温等)、细胞因子、病毒感染和  相似文献   
19.
甲鱼红脖子病的诊疗甲鱼红脖子病又称大脖子病,是一种常见的甲鱼恶性传染病,其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此病的发病季节一般在3~6月份,但温室养鳖全年均可发生。各种规格的鳖都可感染发病,成鳖对此病很敏感,在温室养鳖的条件下,幼鳖也易发生该病。此病传染性很强,一...  相似文献   
20.
套肠症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对象是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斑点叉尾大批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养殖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量死亡,我们称此病为“斑点叉尾传染性套肠症(Infectious intussusception of channel catfish,IICC)”该病的致病病原和病理变化特征在水生动物疾病中是罕见的。1流行情况该病最早发现于2004年3月下旬,在四川省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