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7篇
综合类   51篇
水产渔业   181篇
畜牧兽医   6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汪开毓 《水利渔业》2002,22(2):47-49
名特优水产品市场旺销、消费需求大、利润丰厚,巳成为各地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疾病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常常造成大批名特优水生动物的死亡,经济损失巨大,因此,加强名特优水生动物疾病的研究,探索其防治对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2.
殷中琼  汪开毓 《畜禽业》2000,(10):16-17
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又称白冠病或出血病,是由卡氏住白细胞原虫Leucocytozoon Caulleryi寄生鸡、乌骨鸡、珍珠鸡的血液及内脏器官所引起的疾病。该病最早由Mathis和Leger在越南的鸡体内发现而定名,以后相继在日本、我国台湾及东南亚各国发现,国内自1965年在广州市发现类似疾病以来,许多省、市先后报道了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先后发现本病。最近几年,南方地区发病较多,如四川的乐山、邛崃、重庆的大足等地常常呈大规模暴发,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引起鸡只大批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该病已成为仅次于烈性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的又一严重疾病,引起兽医界的普遍关注。为了正确认识和防治本病,现就国内外对本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诊断方法、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3.
一种斑点叉尾鮰急性暴发性细菌性传染病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2004年4月底至6月期问.先后在四川省的鲁班湖、三岔湖和龙泉湖等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区发生一种暴发性传染病,具有发病突然、死亡率高、传染快等特点,与目前报道的斑点叉尾鮰疾病在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都不完全一致,给当地的斑点叉尾鮰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其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左右。本文就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症状与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等作一初报。  相似文献   
84.
对一只野生大熊猫因创伤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死亡的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大熊猫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腹水,肝、肾肿大,脾脏体积缩小,被膜皱缩;胃及小肠黏膜充血,出血,胰腺水肿,肾上腺肿大,心包积液,心脏扩张;肺充血,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器官的水肿,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及心、肺、肾、脑等器官的毛细血管兼或小血管内形成微血栓。  相似文献   
85.
赶黄草总黄酮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赶黄草总黄酮对脂多糖(LPS)诱发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及赶黄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赶黄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分别按照10 mg/kg、2 mg/kg的剂量灌服;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按照5 mg/kg的剂量灌服;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胃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观察小鼠生长状况,末次给药之后2 h,空白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 L/kg,其余各组尾静脉注射5 mg/kg LPS,12 h后眼球取血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肝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将肝脏进行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赶黄草总黄酮对小鼠生长有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赶黄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血清中ALT活性分别降低26.53%(P0.01)、16.74%(P0.05),AST活性分别降低12.50%(P0.05)、9.88%(P0.05),SOD活性分别升高26.46%(P0.05)、21.77%(P0.05),MDA含量分别降低48.73%(P0.05)、59.80%(P0.01);小鼠肝脏指数分别降低10.36%(P0.05)、3.80%(P0.05);赶黄草总黄酮各剂量组肝组织病变程度明显减轻。以上结果表明,赶黄草总黄酮对LPS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6.
斑点叉尾鱼回“传染性套肠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种斑点叉尾鱼回的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很大,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大批的斑点叉尾鱼回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鱼回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引起的斑点叉尾鱼回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批的斑点叉尾死亡,我们称此病为“斑点鱼回叉尾鱼回传染性套肠症(InfectiousintussusceptionofchannelcatfishIICC)”。由于该病具发病突然,来势凶猛,传染快,呈流行性,死亡…  相似文献   
87.
齐口裂腹鱼疾病防治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口裂腹鱼为四川有名的珍贵鱼类,属鲤科、裂腹鱼属,为“雅安三绝”之一,其肉质鲜美,市场批发价格达100元/kg,与重口裂腹鱼、隐鳞裂腹鱼等被称为雅鱼。目前随着水产业结构步伐加快,齐口裂腹鱼已成为一个新的养殖对象。由于其养殖刚刚开始,对其疾病防治与药物的使用情况还未见报道;为推进其养殖开展,现将我们在驯养中所见的主要疾病及采用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88.
齐口裂腹鱼败血症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发生败血症的齐口裂腹鱼体内分离出2株致病菌,通过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实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经人工感染健康鱼表现出与自然病鱼相同的症状,并从人工感染死亡鱼中分离获得同种细菌,证实齐口裂腹鱼败血症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新霉素、头孢三嗪、庆大霉素对其高度敏感,红霉素、羧苄青霉素、氮苄青霉素和磺胺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89.
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斑点叉尾■肠型败血症 (Enteric Septicemia of Catfish,简称 ESC)又叫■爱德华氏菌病,是由■爱德华氏菌 (E.ictaluri)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斑点叉尾■的传染病。在美国该病每年造成数百万美元的经济损失,是斑点叉尾■的最重要疾病。我国自 1987年开始推广养殖斑点叉尾■以来,该病就时有发生,而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该病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造成的损失也随之增大。因而必须对该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损失。   一、病原   ■爱德华氏菌是斑点叉尾■肠型败血症的病原菌。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  相似文献   
90.
四川省部分地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方法对87份采集于四川省部分地区规模化养猪场病料样品(51份),健康鸡(28份)和野生白鹭(8份)粪便样品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并采用K irby-Bauer法对大肠杆菌分离株的26种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分离鉴定的51株猪源大肠杆菌、28株鸡源大肠杆菌和8株白鹭源大肠杆菌均存在不同程度多重耐药性,3重及3重以上耐药菌株占总菌株数88.51%:其中对青霉素G(100%)、强力霉素(89.66%)、复方阿莫西林(85.20%)、四环素(82.76%)、头孢氨苄(63.22%)、头孢噻吩(52.87%),氨苄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51.72%)的耐药性较强;8株野生白鹭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远低于猪源和鸡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多重耐药性,对受试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等多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