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40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9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将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强毒株以不同途径接种10日龄鸭胚,研究了病毒在鸭胚中的繁殖规律,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感染鸭胚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同时用DSHDV人工感染不同日龄雏鸭,比较了不同感染途径对雏鸭的致病性和对不同日龄雏鸭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尿囊腔和卵黄囊2种途径均能使病毒在鸭胚上繁殖并传代,对鸭胚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7.24/0.2mL和10^-6.4/0.2mL。病毒感染鸭胚后,电镜下可观察到肝和尿囊膜中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60~80nm,无囊膜;病毒在细胞浆内复制,可形成特征性包涵体;病毒侵害的主要靶器官为尿囊膜与肝,细胞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粗面内质网扩张以及线粒体肿胀和嵴断裂、消失。病毒经肌肉注射、口服和滴鼻均能使28日龄鸭感染发病,致死率分别为86%、89%和97%。研究表明,DSHDV能很好地在鸭胚上生长并致鸭胚各组织器官超微结构发生变化,不同感染途径均能使雏鸭感染发病且致病性强。  相似文献   
22.
为给水貂阿留申病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对疑似感染阿留申病死亡的水貂内脏处理后,接种猫肾传代细胞(CRFK)分离病毒,并对分离的毒株进行PCR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与此同时,首次应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实验(IPMA)对所分离的水貂阿留申病毒进行TCID50的测定。结果成功分离并鉴定出5株水貂阿留申病毒株,分别命名为ADV-DL124、ADV-DL125、ADV-ZJ3、ADV-QD2、ADV-QD3,各分离株的TCID50分别为105.7TCID50/ml、105.0TCID50/ml、104.6 TCID50/mL、105.2 TCID50/mL、104.1 TCID50/mL。动物回归实验显示,所分离的病毒对水貂具有致病性,为水貂阿留申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23.
【目的】明确长期优化施肥(减施氮肥)和减氮覆膜下土壤有机碳(SOC)与各组分有机碳含量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贡献,以期为黄土高原旱地土壤培肥和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山西省洪洞县7年定位试验,采集0—20 cm土层原状土样,利用连续物理分组方法进行分组,结合冗余分析,研究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冬小麦籽粒产量、SOC以及颗粒有机碳(POC)、矿质结合态有机碳(MOC)、轻组颗粒有机碳(Light-POC)和重组颗粒有机碳(Heavy-POC)含量特征,明确SOC含量与各组分有机碳含量的关系,量化其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贡献。试验共设农户施肥(FP)、测控施肥(MF)、垄膜沟播(RF)和平膜穴播(FH)4个处理。【结果】分析不同管理措施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SOC含量发现,FP处理的冬小麦平均产量最低,为3 070 kg·hm-2,与FP相比,MF在减少氮肥用量的情况下并未造成小麦减产,而RF和FH可进一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增幅分别达到27.0%和46.4%;与试验初始(2012年)土壤相比,经连续7年采用不同管理措施后SOC含量均显著提高,提高幅度从小到大依次为11.8%(MF)、22.4%(RF)、25.5%(FP)和36.1%(FH),即MF对试验地石灰性褐土SOC提升作用最小,但结合地膜覆盖会显著提升其培肥土壤的效果,FH对SOC含量提升的效果最佳。进一步分析不同处理下SOC组分的差异发现,与FP和MF相比,两种减氮覆膜措施不同程度提高了POC和Light-POC含量及Light-POC在SOC中的分配比例。结合SOC及其各组分有机碳含量与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冗余分析、敏感性指数分析和SOC与各组分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有机碳组分均以POC对小麦产量的贡献最大(达71.0%)并对SOC含量的变化和农田管理措施的响应最为敏感。因此,平膜穴播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提高土壤有机碳中POC含量得以实现的。【结论】在减氮优化施肥的基础上进行平膜穴播,有利于提高黄土高原南部旱地褐土区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实现冬小麦可持续增产。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苦荞样品中10种真菌毒素.[方法]苦荞样品经水和乙腈提取后,采用QuEChERS方法净化.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目标真菌毒素的分析.试验对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条件进行优化;考察方法的基质效应、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等参数.[结果]根据基质效应考察结果,50%的目标真菌毒素具有显著的信号抑制/增强效应.为了补偿基质效应的影响,选用基质配标法进行目标真菌毒素的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50.0μg/L(对于黄曲霉毒素B2、G2,线性范围为0.125~12.500μg/L),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低至0.011和0.040μg/L,回收率为89.70%~105.83%,RSD<9%(n=6).[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能有效用于苦荞样品中多组分真菌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快速测定野生毒蕈中6种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类毒素的分析方法.[方法]将采集的四川野生毒蕈子实体低温烘干,用甲醇超声提取,40℃旋转蒸发近干,加水复溶,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经Waters HSS T3色谱柱分离,ESI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方式分析.[结果]6种毒肽在50~1000μg/k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30μg/kg.α-鹅膏毒肽、β-鹅膏毒肽、γ-鹅膏毒肽、二羟鬼笔毒肽、羧基二羟鬼笔毒肽、羧基三羟鬼笔毒肽在低、中、高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在93.1%~117.5%,变异系数(CV)在1.49%~7.77%.[结论]该方法能准确、灵敏地测定野生毒蕈中6种毒肽,适用于野生菌中毒肽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26.
【目的】明确旱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对地膜长期覆盖的响应及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进而深入理解土壤有机碳的转化与稳定机制,为旱地土壤培肥和作物增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黄土高原东南部2012年开始的旱地小麦田间地膜覆盖试验的基础上,采集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常规施肥(不覆膜)、测控施肥(不覆膜)、垄膜沟播(覆膜)、平膜穴播(覆膜))试验的0—20 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不同温度(15、25和35℃)进行室内有机碳矿化培养实验。在培养后的第1、3、5、7、14、21、28、35和42天运用碱液吸收法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结合双库指数模型拟合土壤活性和惰性有机碳库的容量及其分解速率,研究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及有机碳矿化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温度升高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和惰性有机碳库(Cs)的矿化量,但是显著降低了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和活化能(Ea)。25℃和35℃时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5℃时的2倍,Cs的矿化量分别较15℃时提高了93.4%和105.3%。但是Q10(25-35℃)比Q10(15-25℃)降低了19.3%,Ea(25-35℃)比Ea(15-25℃)同步降低了68.0%。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Q10、Ea以及Cs的矿化量。同常规施肥相比,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增幅分别为26.5%—38.6%(25℃)和27.8%—64.4%(35℃),且以平膜穴播提升幅度最大;平膜穴播处理亦显著提高了Q10和Ea,其中Q10增幅分别为28.5%(15—25℃)和25.8%(25—35℃),Ea增幅分别为93.4%和193.1%;平膜穴播处理还显著提高了Cs的矿化量,增幅达115.8%—2 208.2%。【结论】黄土高原旱地麦田土壤上地膜覆盖加速了土壤有机碳矿化,尤其是平膜穴播,主要通过增加惰性有机碳库的矿化,进而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及其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27.
桉树-药材复合经营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桉树复合经营林-药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并筛选出同时具备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良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连续5年对桉树人工林间种药材(扶芳藤、金银花和鸡骨草)的6种模式进行对比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6种模式中A1和A3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对比CK模式,A1和A3的枯落物量分别增加了19.5%和30%;蓄积量分别增加了25.18 m3/hm2和36.39 m3/hm2;林分空气和土壤温度明显下降,湿度有所提升;土壤孔隙度和最大含水量明显提高,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提高3.5%以上;地表径流降低9.2%以上。(2)A3和B3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药材净收益率分别为94.10%和185.16%;总净收益率分别是CK模式的102.2%和86.5%。(3)A3模式同时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江南油杉种质资源与苗木繁殖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与收集,对江南油杉在我国天然种群资源的分布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江南油杉自然繁衍对生境的需求、过度砍伐利用是导致其濒危的原因,分析自然种群生境、染色体核型研究、育苗技术和引种驯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实现江南油杉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并进一步研究江南油杉的人工林栽培技术和高效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29.
广西江南油杉人工林冠幅与胸径 相关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南宁、玉林不同地点人工林江南油杉样地数据为基础,通过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回归方程分别为C=0.264D0.877、C=0.414D0.794,该回归方程能较好的描述其冠幅和胸径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 以上,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广西南宁、玉林江南油杉林分适宜经营密度表,为其人工林遗传育种、定量间伐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0.
以人参栽培智能化为对象,介绍了BP神经网络在人参栽培中对预测人参土壤肥效的应用,从而指导人参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