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灰色系统理论在木薯引种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期为江西红壤旱地木薯良种选择提供依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方法,对2010年和2011年新引进的38个木薯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8个木薯品种中以H867、H628、H989、H632、H680、SC205、GR024-2、ZM99229、SC8和H1312与参考品种的关联度较高(大于0.619),在江西红壤旱地的综合表现较好,而‘瑞士P11’、‘桂热3号’、G37、F100和‘瑞士88’与参考品种的关联度较低(小于0.506),综合表现较差。可见,灰色系统理论可作为木薯引种适应性的评价方法。H867、H628、H989、H632、H680、SC205、GR024-2、ZM99229、SC8和H1312等品种适宜在江西种植,并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红壤旱地肥料配施对秋芝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红壤旱地秋芝麻的需肥规律,开展了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红壤旱地肥料配施以N∶P2O5∶K2O=6∶4∶6对秋芝麻产量构成有利,且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有利于秋芝麻蒴果及籽粒的形成,进而提高秋芝麻的产量。另外,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秋芝麻能起到一定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3.
喷施多效唑对木薯产量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江西红壤旱坡地生态条件下喷施多效唑对木薯块根产量、干物质含量、株高及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可抑制木薯地上生长,使植株矮化和块根增粗、增重,提高块根干物质含量和收获指数,从而提高木薯地下块根的产量。其中,以喷施浓度为500mg/L和750mg/L的多效唑溶液效果最好,与清水对照比较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分别增产16.2%和17.8%。  相似文献   
14.
江西发展能源作物木薯的可行性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从江西的气候条件、边际土地资源、种植效益和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开发生物燃料乙醇等方面,分析了江西发展能源作物木薯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并提出了江西加快发展木薯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木薯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花生品种‘粤油256’为试验材料,在木薯间作花生种植模式下,设置5个木薯施氮水平(0、90、135、180、225 kg/hm2),共5个处理,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随着木薯施氮量的增加,木薯和花生的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均以木薯施氮量135 kg/hm2(N135)产量最高,分别为木薯鲜薯23.86 t/hm2和花生荚果2 027.5 kg/hm2,较N0分别增加了17.9%和23.9%,所有处理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N0相比,N135处理下木薯单株生物产量、株高、茎粗、薯数均表现为增加,花生单穴生物产量、百果重、百仁重也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木薯增施氮肥,花生饱果期的叶面积指数在3.72~4.64,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透光率在7.09%~11.73%,其变化趋势与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6.
木薯种茎地窖越冬贮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介绍一套相对较高纬度区域(江西)木薯种茎地窖越冬贮藏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不同栽培模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超级早稻春光1号和超级晚稻淦鑫688为材料,采用抛秧方式,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其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晚稻的产量均以三高一保栽培模式和精确定量栽培模式>三控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三高一保栽培模式的有效穗数、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而精确定量栽培模式的有效穗数最高,但成穗率较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精确定量模式、三高一保模式和三控栽培模式可提高双季超级稻的生物产量、氮素积累总量和氮素利用率。三高一保栽培模式明显降低了生产100 kg籽粒的需氮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芝麻茎点枯病的有效防治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药剂拌土处理和开花结蒴期药剂喷施处理对芝麻茎点枯病的防病效果。结果显示:55%杜邦升可湿性粉剂拌土处理能在芝麻生长前期(如苗期、蕾期、初花期)对茎点枯病起较好的预防作用;开花结蒴期以喷施40%氟硅唑乳油10 000倍液的防效最好,且可增产40.95%。这表明结合2种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芝麻茎点枯病的发生,适宜在江西红壤旱地的芝麻茎点枯病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本文总结了一套红壤旱地木薯间作冬瓜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