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 ,发现从野桑蚕体内分离的核型多角体病毒 (BmmNPV)经空斑筛选 ,其分离株的多角体外形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NPV)的多角体外形呈现差异。对PCR扩增出的Bmm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进行克隆、测序 ,并与BmNPV的polh序列比较 ,结果发现BmmNPV的polh在 +2 2、+70 3和 +711的 3个位点的碱基不同 ,使 +7位、+2 99位的Pro变成了Ser,+711位G变成为A ,而没有引起该位点 +2 31位Ala的改变。由Ser和Pro在形成蛋白二级结构的构象常数可以推测 ,BmmNPV的多角体较BmNPV更稳定 ,查明了多角体在外形存在差异的原因是ORF内碱基的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92.
<正> 近几年,日本蚕丝业的变动十分剧烈。这里用一些实际统计图表向大家介绍一下日本蚕丝生产、消费的实际情况和科研动态。本文主要应用到1983年为止的统计数字,1984年的部分数据虽已统计出来,但还不全,必要时将它作为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93.
老挝家蚕线粒体cox3基因序列分析及分子进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老挝家蚕品种L11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cox3基因(cox3)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测定的909bp的片段中,含有ATPase 6基因及tRNA-Gly基因的部分序列和cox3全序列。其中,cox3读码框包括789个核苷酸,编码262个氨基酸。L11 cox3和已经公布的家蚕(中国家蚕品种夏芳、日本家蚕Aojuku、韩国家蚕Backojam)mtDNAcox3基因完全一致,但与日本野桑蚕、中国野桑蚕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  相似文献   
94.
<正> 日人福田(1952)和我国学者吕鸿声(1958)都认为:不论家蚕品种的化性遗传性如何,即不论一化性、二化性或多化性,也不论催青期胚子发育条件(高温、明亮、低温、黑暗)以及胚后期各阶段的条件如何,咽下神经节都有分泌滞育激素的机能。但他们没有指出这种机能是否具有强弱的差异。  相似文献   
95.
国内外对家蚕(Bombyx mori)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进行研究的学者较多,但一般研究的方法是采用组织切片中染色法的。日本的小林胜利(1959)、诸星静次郎(1973)、赤井弘(1974)等根据神经分泌细胞的大小和染色反应,把脑神经分泌细胞分为 A、B两类,大型的具有空胞的定为 A 细胞,较小的不具空胞的定为 B 细胞。我国的夏振铎、徐静斐(1984)用 Mallory 三重染色法将家蚕脑神经分泌细胞区分成 A、B、C、D、E五种,并发现多化性品种在中央神经分泌细胞群中缺乏 B 细胞。采用整体脑(不行切片染色)来观察研究脑神经分泌细胞的,国内未见有报道,国  相似文献   
96.
农药的压力选择下,害虫的抗性会增加,为了调查连续使用农药后野桑蚕的抗性情况,本试验就野桑蚕进行了连续三个世代的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连续使用敌敌畏明显提高野桑蚕的抗性。  相似文献   
97.
桑疫病的病原是一种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其感染造成桑树幼枝断裂,但分解桑枝的机制尚未发现。以GenBank中同种的另一丁香假单胞菌的序列为参照,通过PCR法克隆了桑疫病病原细菌的糖基水解酶基因。该基因的读码框为1 173 bp,编码390个氨基酸,与已公布的丁香假单胞菌属细菌(pv.syringae B728 a)的纤维素酶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7%。对该肽段的序列进行分析,确定了保守位点和各个功能域的序列。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 a中,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的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酶活力为2.3×103U/L,说明该基因产物具有分解纤维素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98.
家蚕和野桑蚕的起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兵  沈卫德 《中国蚕业》2008,29(2):11-13
综述了家蚕和野桑蚕的起源研究进展,从殷墟的蚕茧、钱山漾的丝线和丝绸残片、南杨庄的陶蚕蛹、河姆渡的“蚕纹”骨盅等出土的文物研究证明:家蚕起源于中国的古野蚕;从近年来对家蚕染色体数(家蚕及中国野桑蚕的染色体数2n=56,日本野桑蚕的染色体数2n=54)、DNA多态性和线粒体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和日本的家蚕都起源于中国的野桑蚕。  相似文献   
99.
核受体基因家族是介导昆虫蜕皮激素(20E)作用的关键信号分子。为了研究家蚕丝腺中核受体异源二聚体编码基因——蜕皮激素受体基因Bm EcR和超气门蛋白基因Bm USP的表达模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家蚕5龄幼虫正常状态下和用2×10~(-3)μg/μL蜕皮激素处理后Bm EcR与Bm USP在丝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20E处理后,Bm EcRA、Bm EcR-B1和Bm USP在中、后部丝腺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说明20E能够促进Bm EcR-A、Bm EcR-B1和Bm USP基因的表达;但中部丝腺与后部丝腺Bm EcR-A、Bm EcR-B1和Bm USP基因的表达变化趋势不同。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技术(ITC)获得的家蚕蜕皮激素受体结构域蛋白Bm EcR-B1D与蜕皮激素响应元件Bm E75A-EcRE及其缺失突变体相互作用的亲和力常数(K)、反应热(ΔH)和熵(ΔS),显示了Bm EcR-B1D蛋白能够与Bm E75A-EcRE进行结合,并发现Bm E75A-EcRE的核心保守区为编码序列TCTTC,推测该区域有可能是Bm EcR-B1D蛋白结合在Bm E75A-EcRE上的精确位点。  相似文献   
100.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野桑蚕采自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桑园;宿主菌E.coli TOP10为苏州大学基础医学及生物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室保存;植物次生性物质芸香苷和内源性物质蜕皮激素均购自SIGMA公司;氯氰菊酯购自拜耳杭州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外源性化合物NaF(分析纯)购自西安化学试剂厂;RNAiso reagent试剂盒购自TakaRa公司;其他常用试剂购自TaKaRa公司或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