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牛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能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是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要求控制的人畜共患病。近几年,上海奶牛养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上海地区猪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分型情况,本研究对2013年分离到的13株猪源沙门氏菌(10株为猪霍乱沙门氏菌,3株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基因分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3株沙门氏菌对磺胺异恶唑、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阿莫西林/棒酸、头孢曲松、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噻呋敏感。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结果显示,10株猪霍乱沙门氏菌中有8株为流行病学相关,是本次研究中猪霍乱沙门氏菌的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53.
禽源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的病原特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2002年从上海地区72个养禽场分离出84株禽源大肠埃希氏菌,结合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血清型等对其进行了鉴定。其形态、染色及生化特性等基本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的特点。用138种大肠埃希氏菌"O"抗原定型血清检测84株分离株,其中O7811株,O210株,O978株,O356株,O1256株,O225株,O925株,O1235株,O964株,O263株,O23、O120各2株,O118、O128、O138、O83各1株。其余13株不在其检测范围。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对其中29株菌株进行了小鼠致病性试验,致病率高达72 8%。  相似文献   
54.
为了评价猪链球菌病二联灭活苗的免疫效果,建立了检测该疫苗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以HRPSPA(酶标葡萄球菌蛋白A)作为第二抗体,疫苗菌株超声波破碎抗原为包被抗原。试验证明所建立的间接ELISA特异性好.比琼扩试验敏感200倍。用此方法检测了氢氧化铝胶、蜂胶、矿物油三种佐剂疫苗的抗体消长情况,铝胶苗抗体产生的时间比较早,抗体水平比较高,4~5周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二免后抗体水平迅速回升,120d时仍保持较高的效价(1:1000);蜂胶苗和油佐剂苗抗体上升比较舒缓,持续时间长,7周后还能维持一定的抗体水平(1:400)。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上海市猪丹毒杆菌流行株的耐药状况,对上海市2011—2017年分离到的猪丹毒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对临床分离株与健康带毒株的MIC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而对林可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等原本敏感的药物,已...  相似文献   
56.
为调查上海市猪链球菌耐药情况,采用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药物敏感试验,对2004—2017年从上海市分离的150株猪链球菌,开展了5类8种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95%的猪链球菌对8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16.67%~90.00%。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16.67%、青霉素19.33%、头孢噻呋26.00%,但也表现出耐药性加重的趋势;对酰胺醇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耐药,其中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24.67%,对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42.00%;对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则出现了极高的耐药性,其中对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达到82.67%、90.00%。46%的菌株为多重耐药,其中10.7%的菌株为8重耐药。结果表明,上海市猪链球菌耐药情况较为严峻,除对β-内酰胺类药物较为敏感外,对其他药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且普遍为多重耐药。因此,上海市需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用药指导,倡导合理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57.
<正>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属鹈形目(Pele-caniforms)鹈鹕科(Pelecanidae),是一种大型游禽,被IUCN列为受威胁物种(Vulnerable),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3]。上海动物园于20世纪50年代引进卷羽鹈鹕进行试养,并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繁殖,现在种群已发展至40多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鹈鹕的人工孵化和育雏技术并取得初步成功,从2008年开始,人工孵化和育雏的1周  相似文献   
58.
上海地区奶牛犬新孢子虫病血清学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上海地区奶牛新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上海地区奶牛血清样品进行新孢子虫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被检的41个奶牛场1239份奶牛血清中有63份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08%。各场阳性率变幅较大(0-44.23%)。  相似文献   
59.
孔雀发生新城疫并发大肠杆菌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上海市郊某养殖户饲养100多只2月龄孔雀,1997年11月,20余只发病,陆续死亡7只。该群孔雀5日龄时曾用新城Ⅳ系疫苗饮水免疫过。当时曾按黑头病,使用青霉素、氨基吡啉、痢特灵治疗无效。1临床症状病孔雀缩颈呆立、羽毛蓬乱、不食、排黄白色稀粪。有的咳嗽...  相似文献   
60.
高利多奶牛乳房炎(J5)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上海市10个规模化奶牛场586头奶牛的抗体效价、体细胞数(SCC)、隐性乳房炎患病情况、细菌总数等进行跟踪监测。以验证高利多奶牛乳房炎(J5)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期。从免疫前后的血清平均ELISA抗体效价监测结果来看,高利多疫苗三免35d左右,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是免疫前的5.4倍。三免后150d左右,疫苗的抗体水平基本降到免疫前水平。从免疫前后SCC监测结果来看,高利多疫苗免疫后奶牛的平均体细胞数呈逐渐下降趋势,免疫组和对照组体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从免疫前后奶样中细菌总数监测结果来看,免疫前后免疫组和对照组奶样平均细菌总数均有下降趋势,免疫组和对照组平均细菌总数差异显著(P<0.05)。从免疫前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来看,隐性乳房炎发病牛数及发病乳区数免疫组与对照组在免疫前后变化不明显,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免疫组要比未免疫组低,经检验差异显著(P<0.05)。高利多疫苗在CCM免疫保护上具有一定的免疫效果,但在预防新生犊牛腹泻上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