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为了解上海地区动物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999年、2011—2018年(2016年除外)分离鉴定保存的7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19种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菌株筛选,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mecA基因检测。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夫西地酸、莫匹罗星外,均产生耐药性,多重耐药现象严重,耐药谱广;MRSA检出率为51.3%,发病样品、健康畜禽的粪便样品、环境样品中均检测到MRSA;mecA基因检出率为51.3%,MRSA中mecA基因携带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  相似文献   
82.
一起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病例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猪场发生以体温升高为特征的病例。笔者对其送检的内脏样本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结果从其内脏样本中检测和分离到多种病原。从其内脏组织中分离到2株细菌,通过细菌学方法鉴定,一株为副猪嗜血杆菌,另一株为猪链球菌;将送检样本接种到Marc 145细胞,能观察到细胞病变,收获的病毒液经PCR检测,为蓝耳病病毒阳性;将送检的样本接种SPF鸡胚,收获的鸡胚尿囊液有血凝性,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鉴定为猪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上海市屠宰场屠宰生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情况,采取传统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利用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普通PCR方法进行细菌鉴定。结果发现猪丹毒丝菌分离率为61%,猪链球菌分离率为7%,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1%;猪丹毒丝菌从肺脏、扁桃体中均分离到,分离率高,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从扁桃体中分离到,分离率低。  相似文献   
84.
上海市动物源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上海市动物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耐药规律,对2013—2015年在门诊畜禽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共分离到236株大肠杆菌,其中猪源164株、禽源72株。选用15种抗生素,采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猪源大肠杆菌,还是禽源大肠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程度均较高。其中,对磺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和大观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对丁胺卡那霉素和阿莫西林/棒酸2种抗生素较为敏感,耐药率低于20%。从耐药谱型来看,猪源大肠杆菌较禽源大肠杆菌具有更加复杂的耐药谱型。  相似文献   
85.
<正>上海市宝山区某养兔场存栏獭兔2000只,2011年7月中旬,发生一起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仔兔传染病。驻场兽医人员医治无效后,送样至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诊断,最后确诊为兔波氏杆菌病和球虫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6.
1发病及临床症状上海市某猪场饲养有70日龄左右的仔猪120多头,于2月中旬开始发病,主要病症为体温升高,高烧不退,厌食,呕吐,耳朵、鼻尖呈蓝紫色,严重的腹式呼吸,呼气音重,病危仔猪站立不稳,畏寒怕冷,肌肉震颤。开始有2窝15头发病,9头死亡,后其他猪群也陆续发病,磺胺类药物及头孢菌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87.
从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耐药特性等多方面研究了副猪嗜血杆菌(HPS)上海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各分离株因生存环境差异等原因表现出不同的生化和耐药特性,分离菌株对多种药物完全耐药,并且各菌株耐药性各不同。根据16SrRNA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目的条带为821bp的特异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其产物进行测序鉴定与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的PCR扩增产物序列比对结果与此前报道的HPS的同源性为97.3%~100%。运用ERIC-PCR扩增建立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以确定其基因型特征,ERIC-PCR将20株菌分为Ⅰ和Ⅱ2个大类群,分离株均属于Ⅰ群A亚群。快速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基因型研究为上海地区HPS的监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揭示各分离菌株具有一致的遗传进化背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90例临床猪病例的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猪肾脏的病理损伤占到送检病例的77.8%左右。肾损伤的类型多种多样,归纳为8种,其中肾病占到43%左右。根据临床调查推测,肾损伤的严重性与临床用药有很大关系,肾毒性药物使用不当是肾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9.
动物及动物产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带菌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埃希氏菌O157(Escherichia coli O157)是一种出血性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其感染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982年美国首次报道了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暴发,此后世界各地相继有由该菌所致疫情的报道,尤其在1996年5~8月日本发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O157:H7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累积患者近万人。  相似文献   
90.
猪圆环病毒2型继发感染大肠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某猪场断奶仔猪发生以体温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本研究对其送检的病死猪样本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结果从其内脏样本中检测和分离到多种病原。通过细菌学方法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和大肠杆菌,通过病毒学方法分离到猪圆环病毒2型(PCV-2)。通过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和实验室确诊,综合判断该猪场感染了PCV-2,并继发感染了副猪嗜血杆菌和大肠杆菌,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