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0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400篇
林业   417篇
农学   584篇
基础科学   336篇
  446篇
综合类   3639篇
农作物   388篇
水产渔业   179篇
畜牧兽医   1882篇
园艺   736篇
植物保护   255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397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411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484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548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478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研究不同用量的藻酸丙二醇酯对调配型酸性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藻酸丙二醇酯在酸乳饮料中的最适用量,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调配型酸乳饮料复配乳化稳定剂的最佳配方:藻酸丙二醇酯0.2%、羧甲基纤维素钠0.25%、高酯果胶0.1%、蔗糖酯0.015%。  相似文献   
992.
为比较自拟方芩连液和白虎汤对气分证的疗效差别,以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制作气分证家兔模型,在两种药物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了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的含量变化,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显示,白虎汤对气分证家兔升高了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AOC的含量变化无显著影响,但能使血清SOD下降,MDA上升;芩连液可使得IgM和IgG含量下降,SOD上升,MDA无显著变化,而T-AOC含量下降。结果表明,白虎汤对气分证家兔免疫调节和总抗氧化能力的保持优于芩连液,但对SOD和MDA调节不及芩连液。  相似文献   
993.
狐狸是特种经济毛皮动物,狐皮在国际市场上被公认为"软钻石"、"软黄金",其市场价格也逐年上涨,狐狸养殖具有投资少、产出快、效益好的优势,是一种朝阳养殖业(聚焦三农,2010)。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犬科动物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双相热型,消化道、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发病后期发生非化脓性脑  相似文献   
994.
以枸杞为试验材料,以不同灌水量为试验因素,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枸杞耗水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枸杞的水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枸杞对水分的消耗基本呈现为秋果采收期小、营养生长期较大、高峰为盛果期和盛花期的特点。通过对枸杞产量和耗水量进行拟合,得出水分生产函数为y=-0.00025X2+0.39276X-17.2013(r=0.9547),当耗水量为达到781.47mm,产量达到1944.05kg/hm2,即当灌水量达到675mm时,不仅可获得最高产量,使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同时也获得了较好的枸杞品质,实现了高产与高效的统一。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亚麻专用除草剂在亚麻田上应用效果,我们在黑龙江省四个种麻区开展了两年小区试验和一年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杂草2—5叶期,亚麻专用除草剂用药商品量1050ml/hm2,喷液量405㎏/hm2,苗后茎叶处理,可以完全控制亚麻田杂草危害。亚麻原茎和种子产量比不除草田分别增产28.41%和39.59%,增加工农业产值5865.35元/hm2;比常规药剂除草田分别增产9.16%和25.28%,增加工农业产值3000元/hm2左右,对亚麻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多年接虫和田间病圃抗性鉴定,发现普通小麦品种太空6号对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郑州群体具有较好的抗性。以抗病品种太空6号为父本、感病品种豫麦47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构建遗传分离群体,通过田间病圃鉴定和室内接虫鉴定对太空6号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发现豫麦47×太空6号杂种F2代单株孢囊量为连续分布,具有数量性状特征;F2代群体单株孢囊量分布图呈偏态分布,说明存在明显的主效基因。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单个分离世代分析方法,分析豫麦47×太空6号杂种F2代群体在室内接种二龄幼虫和田间病圃中对H. avenae郑州群体的抗性遗传效应均符合B-2模型,推测太空6号对H. avenae的抗性由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表现为加性-显性效应,在室内人工接种和田间病圃鉴定条件下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73.54%和86.90%,说明太空6号对燕麦孢囊线虫郑州群体的抗性是主效基因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林下养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探讨林下养鸡的可持续性,以浙江临安横路乡生态鸡场为实验点,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对生态鸡场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和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等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鸡的活动强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影响显著, 鸡舍附近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水解氮和微生物总数有所增加。②林下养鸡降低了植物多样性,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距离鸡舍越近多样性指数越低。③山核桃林比早园竹林的生物量和凋落物持水量高,有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更适合发展林下养鸡。这表明在林下养鸡,鸡的活动对样地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因此在林下养鸡时,通过调控鸡群密度与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平衡,从而达到林下养鸡的可持续和高效益。图1表8参12  相似文献   
998.
天然沙冬青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种子鉴定及种子发芽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天然沙冬青种群种子库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天然沙冬青土壤种子库特征及与种群更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沙冬青种群土壤种子库比较丰富,平均密度为11粒/m2;种子主要存在于土壤表层,在有结皮存在的情况下,种子才有可能存在于0~2 cm土层中,以下土层没有种子;沙冬青种子发芽率与土壤种子库呈负相关,种子库丰富的地方,种子的发芽率较低,这一对矛盾造成幼苗数量的稀少,进而影响天然沙冬青种群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999.
棉花萎蔫综合症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询该病害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便为制定综合治理措施提供基础依据。通过使用澳作生态仪器有限公司的叶绿素仪SPAD-502,测试病株与正常株上部第一和第二节主茎叶和果枝第一叶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发病初期病株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低于正常株,随时间推移,其差别缩小。通过调查测量同品种(系)的发病株与正常株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发病早的植株株高和果枝数比正常株显著降低,发病较晚的,株高和果枝数比正常株有所降低但不明显;病株不论发病早晚,7—8月均表现为幼蕾大量脱落,这与棉花其他病害造成幼铃而不是幼蕾脱落明显不同。其次是病株大铃、小铃脱落增加及花朵减少。通过分别采摘收获病株和正常株的子棉并分别称重轧子计算,所有病株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减产。通过将病株材料减产比例与其发病株率挂钩测算,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系)减产比例和其发病株率呈正相关(系数R=0.98),其拟合的回归方程为Y=-1.180+0.852X。通过对同品种(系)病株和正常株纤维作专业检测,结果表明:发病株纤维品质明显下降,尤以马克隆值下降幅度最大。说明病株棉铃的成熟发育进程发生变异。观察测试结果表明,发病棉株生理机制发生变异,造成叶绿素含量降低,株高降低,果枝减少,幼蕾脱落和幼铃脱落增加,结铃减少从而造成减产,还造成病株纤维成熟度下降;发病越早造成的影响越大,发病株率越高减产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1000.
棉花萎蔫综合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棉花新病害“棉花萎蔫综合症”的研究进展。田间观察、调查、检测结果表明:“棉花萎蔫综合症”病株于棉花花铃期至吐絮期都可以发病。棉株一旦出现萎蔫症状,基本上不会再恢复正常。病株主要特征特性为:全株无病斑,叶片略微萎蔫并褪色,病株铃虚软,发育迟滞吐絮慢,病铃僵瓣糟絮瘪子。病株发病初期叶绿素含量有所降低;病株在株高和果枝出生方面受到一定影响;发生早的病株幼蕾大量脱落;病株率越高产量越低,纤维品质也差;病棉子丧失发芽能力。转基因材料有部分发病,而其亲本几乎不发病;非转基因老品种没看到发病。种植发病株种子不会加重和提早其后代的发病。山西省和外省品种(系)都有发病,部分发病品种(系)还通过了区试新品种审定。发病情况和气象资料拟合分析表明,7—8月降雨次数较少和降雨量较少的气候年型发病较重;发病情况和田间小气候观测资料拟合分析表明,田间地膜下土面≥40℃的高温天数多时发生较重。还比较了该病和棉花其他病害的异同。其病株样本分离不到真菌性病原物。最后提出了棉花萎蔫综合症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研究方向和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