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众所周知,肥猪达到出栏体重的时间越短所获得的利润就会越高,因此,我们必须从仔猪抓起,充分利用仔猪生长快速的生理特点,做好哺乳期仔猪的饲养管理,打好基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本文就哺乳仔猪初生至断奶的21天饲养管理作一简要阐述,供参考。第1天:仔猪初生,首先要用吸水性好的毛巾、棉布等迅速擦净仔猪口腔内的粘液,防止吸入气管引起意外。轻微用力把仔猪身上的粘液也擦拭干净,最好能让仔猪发出叫声以确保呼吸道畅通。用手指捏住仔猪脐带的根部感觉是否有脉搏,如果有脉搏就要用线绳结扎后再断脐带,脐带保留长度应该以仔猪站立时接触不到地面为宜,断脐带后要用高锰酸钾粉末对脐带断端止血及消毒。  相似文献   
12.
玉米苞叶中总黄酮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声波技术提取玉米苞叶中的总黄酮,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得出玉米苞叶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超声波功率700W,温度60℃,料液比(g/mL)1∶50,乙醇浓度为60%,提取时间为35min,玉米苞叶中总黄酮最大提取率为1.225%。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玉米苞叶中的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好,其IC50分别为1.5μg/mL左右和0.14mg/mL,清除能力均高于Vc;对DPPH自由基体系的清除率达到50%时,玉米苞叶中总黄酮的IC50为0.2mg/mL左右,Vc的IC50为0.075mg/mL,说明玉米苞叶中的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低于Vc,但在所选浓度剂量范围内,其最大清除率高于Vc。试验表明,玉米苞叶中的总黄酮是一种较好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13.
比目鱼自古以来,与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其文化历史悠长、底蕴深厚。据传说,比目鱼"合而后行"的形象在古代就被赋予了美好爱情的寓意。在大力传承和发扬鱼文化的今天,我们当积极发挥其对产业发展的文化功能,科学合理地将鱼文化推向市场,使之形成推动科研文化提升、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得对城市NDVI的时空变化研究显得十分迫切。以重庆市都市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988年、2000年、2002年、2012年的4期LandsatTM遥感数据以及重庆市都市区1∶5万DEM数据,通过人机交互、定量遥感技术以及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1988—2012年间研究区NDVI的分布数据。研究表明:在1988—2012年间,重庆市都市区NDVI在时间、空间以及结构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NDVI的变化趋势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区域NDVI指数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在城市已建成区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研究成果旨在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石蜡切片及HE染色的方法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早期发育过程中眼睛的发生、分化和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显示,受精后21 h 13 min,视泡出现;受精后26h 23 min,视泡发育成视杯;受精后35 h 44 min,原始视网膜和晶状体形成;受精后60h 15 min,角膜在视网膜前缘处形成,由单一的立方上皮构成;2日龄仔鱼,巩膜分化完成,由软骨组织和弹力纤维构成,脉络膜出现;3日龄仔鱼,虹膜出现,视网膜分化完全,由外向内的色素层、视觉细胞层、外界膜、外核层、外网膜层、内核层、内网膜层、视神经节细胞层、视神经纤维层和内界膜10层构成,此时视觉细胞层中视杆细胞出现;14日龄仔鱼,角膜分化完全,由自外向内的复层扁平上皮、前弹性层、基质层、后弹性层和内皮层5层构成;22日龄仔鱼,脉络膜腺出现;26日龄稚鱼脉络膜分化完全,由外向内依次为银膜层、血管层和色素层,虹膜也完全分化,由外向内依次为虹膜内皮层、前缘层、基质层、后缘层和色素层;45日龄幼鱼,视网膜内核层分化成两层水平细胞.此时美洲鲥眼睛的各个结构均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6.
茶为国饮.种茶,从南到北;喝茶,从古至今;饮茶,从贵族到平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几乎家家户户离不开茶.云南是茶的发源地,有丰富的茶树资源,造就了当地特色茶文化历史.受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异同等影响,云南饮茶习俗多姿多彩,茶歌文化贯穿于每个少数民族产茶地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之中.该文章通过探讨云南茶歌文化,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洪磊 《农业考古》2012,(3):352-354
农耕文化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民风民俗,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容和形式特征,它分为农耕物质文化和农耕精神文化等不同的层面。农耕物质文化即物质形态、观赏作物、耕作方式、耕作技术、生  相似文献   
18.
洪磊 《农机化研究》2007,(9):24-25,32
自2004年胡锦涛同志提出并阐述了著名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以来,我国逐步确立起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为使人们能够充分地认识实施这一战略的必然性,利用经济理论、借用大量数据,从加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工业化中期阶段和我国农业深入发展要求角度分析了其经济原因,从而得出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势在必行,为我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旨在分析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 CTSD)对黔北麻羊卵泡颗粒细胞的调控机制并初步探究其对产羔性状的影响机理。本研究以36周龄、健康、多胎黔北麻羊母羊(n=5)为研究对象,屠宰后采集卵巢组织分离培养卵泡颗粒细胞,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CTSD,将其导入细胞后在转录与翻译水平验证真核表达效率;通过CCK-8法检测在不同时间段内重组质粒对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质粒对颗粒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随后使用RT-qPCR法在细胞水平检测重组质粒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 A1、Cyclin D2、Cyclin E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最后,以多胎性状候选基因BMPR-IBFSHRINHA为功能基因,在转录与翻译水平上验证重组质粒对其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黔北麻羊CTSD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CTSD构建成功,且在转录与翻译水平极显著上调CTSD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P<0.01);细胞增殖检测结果表明,颗粒细胞中上调CTSD后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其中在12、24、48、72 h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效率达到极显著(P<0.01);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明,CTSD的过表达能够极显著促进颗粒细胞的凋亡(P<0.01),且能够显著下调细胞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P<0.05),极显著上调细胞促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的表达(P<0.01);此外,细胞周期检测发现,pEGFP-N3-CTSD在转染后能够极显著上调G0/G1期与G2/M期的细胞数量(P<0.01),极显著下调S期细胞数量(P<0.01),同时能够极显著提高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 A1的表达(P<0.01),极显著降低Cyclin D2的表达(P<0.01)。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在颗粒细胞中上调CTSD后,能够极显著的下调多胎性状候选基因与蛋白BMPR-IB、FSHR、INHA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中的表达(P<0.01)。本研究发现,CTSD的高表达能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改变颗粒细胞的周期进程;还能改变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ase-3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 A1、Cyclin D2、Cyclin E的表达;同时也能够极显著降低颗粒细胞中多胎性状候选基因与蛋白BMPR-IB、FSHR、INHA的表达量(P<0.01)。这提示,CTSD可能通过改变细胞水平相关因子的表达量来调控颗粒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以及影响山羊多胎性状候选基因的表达进而间接的成为影响山羊产羔性状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CTSD对山羊产羔性状调控机理及对颗粒细胞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旨在验证SMAD1基因在转录组测序中单羔组对多羔组上调的结果,并探究SMAD1基因对黔北麻羊产羔性状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健康、体重45 kg、4岁左右的单、多羔黔北麻羊母羊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法检测SMAD1基因在单、多羔组黔北麻羊母羊子宫、输卵管、垂体、下丘脑及卵巢组织的表达水平,PCR扩增黔北麻羊SMAD1基因CDS区,构建pEGFP-N3-SAMD1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pEGFP-N3-SAMD1重组质粒进入卵巢颗粒细胞,分为超表达SMAD1试验组和pEGFP-N3空载体对照组,通过检测培养基中雌二醇和孕酮的浓度,利用CCK-8法和Annexin V-FITC法检测超表达SMAD1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qRT-PCR检测超表达SMAD1基因对SAMD1、GnRHRFSHRBMP4、TIMP3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来探究SMAD1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SMAD1基因在黔北麻羊各组织中均有表达。组间比较可知,卵巢和下丘脑组织单羔组极显著高表达于多羔组(P<0.01),输卵管组织中单羔组显著高表达于多羔组(P<0.05),其他组织未达到差异显著性(P>0.05)。本研究成功克隆了SMAD1基因CDS序列,未发现突变位点,并将pEGFP-N3-SAMD1重组质粒转染进入卵巢颗粒细胞,转染试验组培养基中E2含量在12、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4含量在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表达SMAD1基因对细胞增殖在24 h达到显著促进作用(P<0.05),48、72 h达到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并且发现超表达SMAD1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与SMAD1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具有促进的结果是相符的。SMAD1基因超表达后繁殖相关基因GnRHRFSHRBMP4、TIMP3 mRNA的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表明,SMAD1基因超表达可提高E2、P4的生成,有助于黔北麻羊发情及妊娠的维持,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也极显著抑制繁殖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而这些繁殖相关基因都能够调控卵泡数、卵泡的发育与形成以及排卵。因此,SMAD1基因能够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致使黔北麻羊单羔组受胎率低,进而降低产羔数,这为产羔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初步认为SMAD1基因可作为探究影响山羊产羔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