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41.
黔北麻羊RARRES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对黔北麻羊视黄酸受体应答蛋白1(retinoic acid receptor responder 1,RARRES1)基因的功能进行初步探究。本研究首先利用PCR扩增克隆得到黔北麻羊RARRES1基因编码的完整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黔北麻羊RARRES1蛋白理化性质、高级结构、疏水性、氨基酸同源性及亚细胞定位,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同时应用qRT-PCR法检测RARRES1基因在单、多羔黔北麻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后构建目的基因pEGFP-N3-RARRES1真核表达载体与pGPH1/GFP/Neo-RARRES1 RNA干扰载体,并转染至黔北麻羊卵泡颗粒细胞,利用qRT-PCR法从细胞水平检测并分析目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与RNA干扰载体对目的基因RARRES1及多胎性状候选基因BMPR-IB mRNA表达的影响。qRT-PCR结果显示,RARRES1 mRNA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单羔组黔北麻羊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多羔组(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黔北麻羊RARRES1基因共编码289个氨基酸,RARRES1是一种定位在细胞质中的亲水性蛋白,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显示,其主要是由α-螺旋与无规则卷曲构成,三级结构预测与二级结构分析一致;同源性以及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黔北麻羊RARRES1基因序列与绵羊、牛的同源性高、遗传距离近,与鸡的同源性最低、遗传距离最远。经双酶切、测序验证后,表明目的基因pEGFP-N3-RARRES1真核表达载体与pGPH1/GFP/Neo-RARRES1干扰载体构建成功。将各载体转染至黔北麻羊卵泡颗粒细胞后,与空白对照相比,重组质粒pEGFP-N3-RARRES1能极显著提高RARRES1与BMPR-IB的表达量(P<0.01)。在各干扰载体中,重组质粒pGPH1/GFP/Neo-RARRES1-4的抑制效率最好,能够显著与极显著下调RARRES1与BMPR-IB mRNA在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量(P<0.05,P<0.01)。本研究克隆了黔北麻羊RARRES1基因编码的完整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将重组质粒pEGFP-N3-RARRES1、pGPH1/GFP/Neo-RARRES1成功转染至黔北麻羊卵泡颗粒细胞并验证其表达变化。结果表明,RARRES1可能对山羊多胎性状具有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探究RARRES1基因对山羊多胎性状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
旨在探究SRD5A2基因对山羊产羔性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健康的(2~3岁)黔北麻羊经产母羊3只,体重约32 kg,采集卵巢组织并成功培养卵巢颗粒细胞。通过在线软件设计SRD5A2基因的4对siRNA干扰序列和1对阴性对照序列,连接pGPH1/GFP/Neo载体后,将构建成功的干扰载体转染至黔北麻羊卵巢颗粒细胞。利用qRT-PCR方法筛选出干扰效率最佳的载体,检测其对SRD5A2基因表达的影响。运用qRT-PCR检测沉默SRD5A2基因对山羊产羔性状相关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生长分化因子9(GDF9)、骨形态发生蛋白1B(BMPR-1B)和卵泡刺激素β亚基(FSHβ)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在培养黔北麻羊卵巢颗粒细胞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黔北麻羊SRD5A2基因的干扰载体,并筛选出shRNA-SRD5A2-1干扰效果最佳(P<0.01);抑制SRD5A2基因表达后,qRT-PCR检测产羔性状相关基因BMP15、BMPR-1B、GDF9和FSHβ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BMP15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shRNA-NC对照组(P<0.01),BMPR-1B、GDF9和FSHβ的表达量显著低于shRNA-NC对照组(P<0.05)。本研究成功构建了SRD5A2基因干扰载体并转染至卵巢颗粒细胞,发现体外沉默SRD5A2基因可抑制产羔性状相关基因的表达,提示SRD5A2基因与黔北麻羊产羔性状密切相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RD5A2基因对黔北麻羊产羔性状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玉米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本研究利用传统植物病理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抗生素溶杆菌对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的生防效果和作用机制,为玉米小斑病的生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抗生素溶杆菌13-6对玉米小斑病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造成菌丝顶端生长受阻、表面粗糙,部分菌丝破裂,代谢粗提物抑制孢子萌发率高达92.19%,PI荧光染色显示病原菌孢子破裂并死亡。温室叶面喷施13-6发酵液、发酵液粗提物后显著降低玉米小斑病病情指数,相对防效分别达到42.43%和68.06%。诱导抗性实验表明:13-6对玉米小斑病的诱导防效达49.57%。玉米植株体内相关抗性基因表达结果显示,在灌根处理3 d后,抗病相关基因PR1PR5、脂氧合酶LOX、乙烯受体ETR1均被激活表达,9 d达到最大值。研究证实抗生素溶杆菌13-6对玉米小斑病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直接喷施可减缓玉米小斑病的发生,灌根施用使植株产生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44.
城市排水泵站受地形和面积限制,并易形成漩涡、回流等不良流态.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城市排水泵站前池水流进行模拟,探讨了前池压水板整流措施对改善前池流态的影响,明确了合理的压水板布置参数.  相似文献   
45.
46.
比较了不同大量元素以及不同的激素组合对化州橘红离体培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3/4MS培养基,其中6-BA质量浓度为0.6~0.8 mg·L-1和NAA质量浓度为0.8~1.2 mg·L-1的组合,芽的增殖率较高.当培养基中6-BA,NAA,GA3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3,0.6,0.3 mg·L-1时可以使丛生芽继代...  相似文献   
47.
农村居民点作为我国城乡二元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居民点适宜程度的高低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农村居民点变化数据、DEM数据以及相关规划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建立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对石柱县居民点适宜进行评价,再结合评价结果和相关规划进行石柱县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分区研究。结果表明:石柱县农村居民点适宜程度总体较好,不同空间分布上适宜度差异性明显,在经济发展状况好地势平坦区域适宜度较高;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整治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势起伏大的区域亟需重点整治,经济发展较为平缓的区域主要以内部改造为主,而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需依据其各自的环境因素通过城镇化改造和重点区域重点整治的方式共同作用;西南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巨大。该研究对实现典型山地丘陵区的农村居民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8.
美洲西鲱仔鱼不可逆点及仔、稚鱼摄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水温(20.5±1.0)℃的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美洲西鲱(Alosa sapidissima)仔鱼在饥饿状态下的生长、形态、不可逆点(PNR)及仔、稚鱼期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美洲西鲱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摄食规律和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美洲西鲱初孵仔鱼全长(7.45±0.15)mm,体质量为(2.15±0.03)mg,卵黄囊体积为(5.99±0.13)mm3,第5日龄,仔鱼卵黄囊被完全吸收。对照组仔鱼全长及体质量随着卵黄囊的消耗、外源性营养的建立逐渐增加;饥饿组仔鱼自6日龄开始,全长及体质量开始呈现负增长,至10日龄全部死亡。美洲西鲱初孵仔鱼初次摄食时间在3日龄,摄食率为46.67%,5日龄摄食率达到最大为89.29%,PNR发生在7~8日龄,综上所述,美洲西鲱仔鱼最佳投喂时间应在2~3日龄。美洲西鲱仔、稚鱼摄食节律研究表明,美洲西鲱早期仔鱼(4日龄)昼夜摄食高峰出现在14:00,平均摄食量达到0.14 mg;晚期仔鱼(17日龄)在10:00和14:00出现较高的摄食量,分别为0.92和1.36 mg;28日龄稚鱼在10:00、14:00和18:00 3个时间段维持着较高的摄食量,摄食量分别为1.77、2.45和1.55 mg,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且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发育,摄食高峰期逐渐延长。美洲西鲱仔、稚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20.08%(4日龄)、29.48%(17日龄)和12.41%(28日龄),可将其作为美洲西鲱日投喂量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49.
化州橘红成年态茎段再生体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外植体组织培养的方式研究了化州橘红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化州橘红外植体的最佳灭菌方法为2.5%次氯酸钠20 min+0.2%升汞8 min,可将污染率控制在15%以下、死亡率小于5%、萌芽率达60%以上;腋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T+BA1.0 mg/L+NAA0.4 mg/L,接种5~7 d后开始有腋芽萌发,每个外植体可长出3~4个芽,且后续生长良好;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T+BA0.25 mg/L+NAA1.0 mg/L+GA30.3 mg/L,且MT基本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以5%最适合,得到了较多茁壮且分枝多的增殖苗;在生根培养中发现,2.0 mg/L的NAA较有利于试管苗不定根的诱导.  相似文献   
50.
以新疆石榴原汁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果胶酶澄清石榴汁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果胶酶澄清石榴汁最佳工艺为:果胶酶添加量64.32 U/100 m L,酶解时间35 min,酶解温度45℃,经该工艺条件澄清后石榴汁的透光率为91.39%,花色苷含量为89.74 mg/10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