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214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119篇
  73篇
综合类   1254篇
农作物   78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938篇
园艺   169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不同种植模式下坡耕地红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中有机碳转化和稳定的作用机制,以坡耕地红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通过室内有机碳矿化培养方法,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培养过程中CO_2通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动态特征及其对土壤总矿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均以2 mm和2~0.25 mm为主,其总量在78%以上,玉米单作显著减少2 mm团聚体的比例,但却显著增加0.25 mm团聚体的比例。不同种植模式下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全土、2 mm团聚体和2~0.25 mm团聚体。全土中玉米大豆间作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大豆单作处理,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在单作处理与对应的间作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种植模式下全土和团聚体中有机碳矿化作用的强弱表现为单作处理比对应的间作处理更强,并且大豆单作处理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高。不同种植模式下2~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最快,有机碳矿化作用最强,而0.25 mm团聚体C_0/SOC值(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作用消耗土壤中有机碳的比例)较全土及其他两个粒径团聚体显著降低,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存。2 mm和2~0.25 mm团聚体对全土有机碳矿化的贡献最大。研究表明,大团聚体(0.25 mm)在坡耕地红壤有机碳矿化中起重要作用,玉米大豆间作和玉米白萝卜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增强土壤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12.
盐胁迫对阿月浑子可溶性糖、淀粉、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用NaCl和Na2SO4处理两个阿月浑子品种,处理浓度均为50,150,250,500mmol·L-1,盐胁迫5,10,20d后取叶样,并测定可溶性糖、淀粉、脯氨酸含量变化。NaCl,Na2SO4胁迫下,长果和Kerman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高,借此来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平衡,其中Kerman植株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大,而长果增加幅度较小;叶片内淀粉含量略有增高,使其能够维持一定的渗透平衡,其中Kerman植株中淀粉含量增加幅度大,长果的增加幅度相对较小;叶片内脯氨酸(Pro)含量迅速上升,来维持渗透平衡,当阿月浑子植株受到盐胁迫时,叶片中的Pro含量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不同香稻品种的耐盐性,筛选出适应新疆盐渍化稻区的香稻耐盐品种。【方法】分析不同NaCl浓度(0、3、6、9和12 g/L)对20个香型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香稻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根数、成活率及叶片成活率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中、高盐浓度(9、12 g/L)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缩短芽长和根长,减少根数,致使盐害指数增加;同一盐浓度处理下,不同水稻材料的耐盐表现有差异。【结论】香型水稻品种的芽期和苗期的适宜筛选NaCl盐浓度可为6 g/L,超过其浓度对水稻的萌发及苗期生长均不利;粮香6-4香型品种的芽期和苗期的综合耐盐性好,97-4-3、粮香2-1、新策粳1号、新粳香1号、新粳香83号和新粳香8号的芽期耐盐性强,以上香稻品种可作为耐盐的香稻品种或资源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114.
水温和光照对牙鲆亲鱼性腺成熟和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报道了不同水温和光照时间对牙鲆亲鱼性腺成熟和产卵的影响。通过提高水温和延长光照时间,可促使亲鱼提前1~5个月成熟和产卵,并得出促熟培育与光照时间和水温的相关方程式  相似文献   
115.
干旱是制约新疆玉米生产的首要因素,[目的]本研究以利用96 个自交系为母本,4个骨干自交系为父本,依据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设计构建了包含384 个F1 的群体。选定开花-吐丝间隔时间(ASI)、结实率(ESP)、产量(GY)和相对产量(RGY)等指标,开展玉米杂交种(F1)群体田间耐旱性鉴定,从F1群体中选择耐旱优异的材料,用各自骨干亲本进行回交,结合田间耐旱表型,[方法]采用 FarmCPU (fixed and random model circulating probability unification)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鉴定到16个REC关联的位点。整合四个指标关联区域,初步获得138 个与花期干旱相关的整合区域,[结论]能够解释34-49%的性状表型变异。聚合控制玉米耐旱性优良的等位基因,创制耐旱性优异的玉米新种质、新材料,服务新疆及全国玉米耐旱育种。  相似文献   
116.
弧目大蚕蛾卵块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种聚集度指标对弧目大蚕蛾卵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该虫卵的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空间图式是聚集的,分布的基本成分是卵块的个体群;(2)最适抽样数N与平均卵密度m及允许误差D的关系为N=(I/O)。[(6.6814/m)+0.9758]。  相似文献   
117.
寄主植物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选择了青杨Populus cathayanaRehd.、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Mayr.和山杏Aarmeniaca sibiricaLinn.,研究植物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生长发育历期、蛹重、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发育历期、蛹重及产卵量与所取食的寄主植物有明显的相关性,取食华北落叶松的舞毒蛾个体发育历期最短,平均为38.22±0.56 d,蛹最重,平均为1.48±0.09g,产卵量最多,平均每雌560.65±41.67粒;取食青杨的舞毒蛾发育历期最长,平均为46.68±0.65 d,蛹最轻,平均为1.17±0.08 g,产卵量最少,平均每雌315.47±49.07粒;取食山杏的舞毒蛾间于二者之间,平均历期为39.53±0.58 d,平均蛹重为1.24±0.08 g,每雌产卵量394.50±58.65粒。可以认为,在供试范围内华北落叶松最适宜舞毒蛾生长发育,山杏次之,青杨最不适宜。  相似文献   
118.
通过林间用触破式微胶囊剂防治杨树光肩星天牛试验 ,发现该胶囊剂对光肩星天牛有较强的杀灭效果 ,而且持效期长达 42d以上。并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防治光肩星天牛的林间最佳防治用药浓度、施药方法和施药期。  相似文献   
119.
研究了杉木(Cunninghamia laceolata)木粉不同粒度对羧甲基取代度及丙烯酸接枝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00目和200目木粉与40目木粉X射线衍射峰没有区别,表明100目和200目木粉纤维结晶没有被破坏,木粉粒度对羧甲基取代度的影响不大;100目和200目木粉直接接枝丙烯酸聚合物吸水倍率明显降低,表明木粉颗粒逐渐变小,木粉原有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不足以形成网络结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杉木木粉羧甲基化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中引进了大量的羧甲基,且保留了木质素特征峰,但在丙烯酸接枝的高吸水树脂中木质素吸收特征峰不存在,说明过硫酸钾引发剂产生的自由基优先与木质素苯环反应,使木质素苯环开裂,导致木质素苯环的吸收特征峰消失。  相似文献   
120.
利用超声波预处理半纤维素酶,使其活性得以提高,进而提高马铃薯渣的酶解效率。首先,考查酶解条件,即pH值、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对马铃薯渣酶解效果的影响;其次,考查了超声波预处理条件(如超声功率、超声处理时间)对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再次,考查了放置时间(0~2.5 h)对超声处理后的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5.0~6.0,水浴温度50℃,水浴时间15 min为半纤维素酶的最佳酶解条件;超声功率600 W,超声时间4 min为半纤维素酶的最佳超声处理条件;在放置时间为0~2.5 h时,超声波处理后的半纤维素酶与未处理的酶溶液相比,依然保持了较高的酶活性(p0.05)。该研究表明,超声波预处理有助于提高半纤维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