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8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3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究clpV基因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APEC)感染雏鸡气管黏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将APEC野生株(DE17)及其基因缺失株(DE17ΔclpV)感染7日龄雏鸡气管,12、24 h后收集雏鸡气管黏膜细胞进行转录组学测序,筛选野生株和缺失株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感染12 h后,共筛选到108个差异表达基因(36个上调,72个下调);在感染24 h后,共筛选到59个差异表达基因(34个上调,25个下调)。GO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内信号转导、RNA聚合酶Ⅱ的转录正调控等生物学过程;蛋白质结合、ATP合成、DNA结合等分子功能类;生物膜及膜的组成成分、细胞质等细胞组分功能;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紧密连接通路、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通路、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内吞通路、Wnt信号通路等。结论为clpV基因缺失后,会使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量下调,对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2.
针对安徽省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发病率较高,给全省的养猪业造成较大危害的状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安徽省7个地区21个养猪场的187头疑似发病猪的血清进行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检测,并对阳性猪的流行病学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猪PRV平均阳性率为34.2%;其中安徽省南部地区PRV阳性率最高,北部地区最低,规模养殖场PRV阳性率明显低于散养户,其结果为安徽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3.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活性多肽,被称为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它是生物非特异性防御系统的免疫应答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不仅可以抑制多种细菌或真菌,甚至可以在不伤及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抑制动物体内的肿瘤细胞.因此,抗菌肽的研究已成为基因工程、药物开发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生物被膜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探究Ⅲ型分泌系统2(ETT2)转录调节因子YqeI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为探究ETT2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机制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利用Red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yqeI基因缺失株,并通过检测野生株与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合转录组学测序及荧光定量检测生物被膜基因表达量等,探究转录调节因子YqeI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yqeI基因缺失株,且yqeI的缺失并不影响生长曲线,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且相关生物被膜基因转录量显著下调。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TT2转录调节因子YqeI显著影响了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从ETT2及yqeI的角度发掘潜在的调控网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为掌握安徽省禽群的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以及引起免疫不合格的主要风险因素,在2018年春季集中免疫前,对安徽省7个市开展了H5和H7亚型禽流感血清学检测和问卷调查。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7个市选择种禽场、蛋禽场和肉禽场,共140个养禽场,在每个养殖场内随机抽取35份血清样品,进行HI抗体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计算群体水平的真实免疫合格率/阳性率;将H5或H7亚型禽流感抗体群体合格率低于70%的养禽场定义为免疫不合格场,进行单因素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7个市H5(Re-8株)和H7N9(Re-1株)的场群真实抗体合格率/阳性率分别为67.7%(95%CI:60.0%~75.4%)和39.8%(95%CI:31.7%~47.9%),62个养禽场的H5或H7亚型抗体未达标(70%);存栏量越小(P=0.046)、免疫次数越少(P=0.016),H5或H7亚型免疫抗体不合格的可能性越高(P 0.05);存栏量小于4 000羽、免疫后时间≤21 d或≥91 d、家禽日龄≤26或≥2 200、免疫次数≤1、规模化饲养鹅,以及不使用"H5+H7"二价灭活疫苗(OR=2.66,95%CI:1.34~5.35)、周边3 km内有野禽栖息地(OR=2.78,95%CI:1.10~7.65)的养禽场的H5或H7亚型免疫抗体不合格风险相对较高。结果表明:2018年春季安徽省7个市H5、H7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保护率下降幅度明显,需要及时开展春季集中免疫;养禽场规模、类型以及家禽种类、是否免疫疫苗、免疫次数、养禽场周边是否有野禽栖息地等,均与群体的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显著相关,因此在制定强制免疫计划时,应视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实时补免或增加免疫次数。此外,养禽场选址时应尽量避开野禽栖息地。本研究为决策部门制定禽流感免疫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6.
以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为核心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专业目标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出发,以动物病理学这一动物医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为核心,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创建特色教材体系,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强调理论学习与实验教学的协调统一,增强学生实验技能,重视综合素质培养,切实加强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建立起一套与培养目标一致、结构严谨协调、实践性强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7.
【目的】为建立能够稳定表达禽β-防御素9(AvBD9)的DF-1细胞系,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耐药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将AvBD9基因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LOV-eGFP中,将重组质粒与psPAX2和pMD2.G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含AvBD9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并将其感染DF-1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和纯化,获得稳定表达AvBD9蛋白的DF-1细胞系。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AvBD9基因在DF-1中的转录和表达;将细胞培养上清液与耐药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检测其抗菌效果,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对菌体的损伤情况。【结果】筛选出了稳定表达AvBD9的DF-1细胞系,且AvBD9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细胞培养上清使耐药大肠杆菌的存活率低于55%,电镜观察显示菌体皱缩,损伤严重。【结论】成功建立能够稳定表达AvBD9的DF-1细胞系,为抗生素替代品的生产制备提供了借鉴思路,为进一步开展AvBD9的抗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随着贸易和运输物流网络的发展,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移动更加快速和频繁,因而畜牧业面临的外源和内源性动物疫病传播风险日渐加剧,使得风险评估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技术支撑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本文概述了国际、国内和安徽省动物卫生风险分析应用现状,分析了在学科建设、制度建设、监测体系、人才队伍和经费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风险评估体系,完善动物卫生风险分析制度,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技术能力以及完善监测体系和大数据共享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建设的建议,以期为重大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为了提高畜禽粪便堆肥降解效率和堆肥质量,比较不同堆肥时期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堆肥前、中和腐熟时期样品的优势细菌,通过检测油脂、淀粉、纤维素、明胶分解性能和生理生化特性,筛选堆肥中的优势菌株,并优化优势菌株的培养条件和筛选最佳的菌剂载体.结果 表明:茅孢杆菌是堆肥过程中的优势菌,成功筛选出具有堆肥微生态菌剂优势的3株茅孢杆菌,分别是D1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5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D7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3株菌在环境温度为41℃时,pH为6.5~7.5,以酵母提取物为3株菌氮源时,酶活性最高,各菌同组产酶差异显著(P<0.05);以玉米芯粉为载体更能有效保护菌株活性.筛选优质高效的微生物和制备固体堆肥复合菌剂,有利于揭示堆肥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的本质规律,为加速畜禽排泄物资源化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0.
本文针对目前应用广泛的剪力墙结构,结合规范与工程实际,总结了自己的设计体会和一些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