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免疫毒性出血症病毒的提纯及部分特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免疫是猪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是保证猪场正常生产的有力措施,所以免疫对养猪人来说都非常熟悉。但就是这个非常普通的工作环节,却一直存在很多问题 。 猪病种类多,感染途径复杂,所以很多猪场使用疫苗十几种,小猪一出生就要各种疫苗的“辅佐”,并且跟随其一生,疫苗能有效地防止疫病发生,但是增加的应激也着实不少;因此产生一个极端反向观点,认为猪病太多了,我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打哪些苗,如果都打,不但投资大,而且可能产生副作用,所以什么苗也不打;另外一部分猪场比较重视防疫,请兽医制订免疫程序,这其中有饲养管理各个方面措施到位的,生产平…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规模化猪场健康断奶仔猪携带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情况,对2017年采自我国25个省(市)38个规模化猪场的断奶仔猪咽拭子、肛拭子、血清共4 059份样品进行了高通量测序,然后对检测到的病毒进行RT-PCR或PCR验证。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学结果显示,健康断奶仔猪的咽拭子、肛拭子、血清中共出现1 706条动脉炎病毒科的病毒基因Reads,其中包括PRRSV。通过RT-PCR扩增从咽拭子和肛拭子中共检测出46个PRRSV样品,样品阳性率为1.1%,猪场阳性率为39.5%。同时,试验成功扩增出7个毒株的ORF5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基于ORF5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试验获得的PRRSV流行毒株为高致病性毒株,属于TypeⅡ中的Subgroup 4。对健康断奶仔猪携带PRRSV的研究结果可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4.
猪瘟和猪伪狂犬病均为OIE规定的通报疫病.引起猪瘟的猪瘟病毒为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伪狂犬病病毒是疱疹病毒科的DNA病毒.母猪感染猪瘟病毒或伪狂犬病病毒后都会引起流产,产下弱胎死胎,成为病毒传播的重要来源,为猪场疫病防控带来很大难度.近年来我国有这两种病毒混合感染报道[1-2],并未分离到病毒.我们在对1份母猪猪瘟阳性病料进行猪瘟病毒分离时,同时分离出1株致细胞病变的病毒,终鉴定该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本试验从同一份病料中成功分离到这两种病毒,为猪瘟、伪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报道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5.
由上海申港机械厂(200042)研制生产,采用先进的辊轮式结构,平进干出,颗粒含水量低于10%,在加工颗粒饲料过程中能加入各种添加剂,营养损失极微,且便于密封后贮存,可广泛用于各类养殖业加工饲料的需要。主要型号及技术参数如下:GNJ型高效颗粒饲料机@涂长春  相似文献   
16.
猪瘟病毒保护性抗原E2基因的克隆及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RT-PCR分两段扩增猪瘟病毒(HCV)石门株E2基因,然后对其进行了克隆。利用两个片段重叠部分的单一BglⅡ位点,将它们连接成为完整的E2基因,并克隆到PUC19质粒中,获得重 质粒PHCF2。另设计一对引物,以PHCF2为模板扩增出不含信号肽的E2基因,然后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质粒pBV220和PET_28a(+)中,获得重组质粒PBVE2和PETE2,用酶切,PCR和序列分析鉴定E2基因插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P125基因重要区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NADL株的序列,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化学合成1对引物(W1/W2);应用RT-PCR对国内不同地区分离的4株BVDV的P125基因外源序列插入区进行了扩增,并将扩增的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同时以DNASIS和PROSIS计算机软件将测定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证实,国内分离的4株BVDV在这一区域中既没有外源序列的插入,也没有基因重组、基因重排或基因缺失,但存在某些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替换,表明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除与外源序列的插入、基因重组、基因重排或基因缺失有关外,可能还存在其他机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及系统树分析的结果表明,国内的BVDV毒株存在Ia和Ib2个基因亚型,它们均属基因I型BVDV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已发表的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从SAD株驯化的SRV9。蚀斑株中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出核蛋白的全长cDNA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与国外报道的SAD母源株序列一致。将核蛋白的cDN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b( )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于30℃1mmol/LIPTG条件下诱导表达,大肠杆菌菌体裂解产物经SDS-PAGE分析,在分子量约为56kDa处出现一新的蛋白带。和预期的目的蛋白分子量相符,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表达产物能与狂犬病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出现单一反应带,扫描分析显示,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23%,包涵体分离,纯化后,纯度达89%,上述结果为核蛋白在狂犬病基因免疫和免疫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并且能获得大量猪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本研究采集新生健康长白猪脐带,取其脐静脉血管,灌注0.1%的Ⅰ型胶原酶,于37℃水浴消化10 min后收集内皮细胞,培养于含20%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中,长满单层后用胰酶消化传代培养。并对培养的细胞形态学、相关抗原和其他特征以及对病毒的易感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Ⅰ型胶原酶消化后可获得大量内皮细胞,细胞培养后的形态学观察显示细胞贴壁生长良好,呈典型的铺路石状排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细胞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均呈阳性,内皮细胞比率可高达100%。传3代后的生长曲线显示细胞传代后延迟期小于1 d,对数生长期约3 d,第5 d进入平台期,第7 d开始脱落死亡。病毒感染试验表明所获得的内皮细胞对猪瘟病毒高度易感,病毒生长与常用的PK-15没有区别。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简便有效,为大量制备原代血管内皮细胞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9株猪瘟分离毒株的致病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9株临床表现强、中、低致病特点的猪瘟野毒分离株第3代细胞毒作为种毒,按3mL/头剂量分别注射猪瘟抗原及抗体阴性猪,再用上一代传代猪发病后的血毒作为下一代接毒用种毒接种试验猪1头或2头,或上一代传代猪发病后,同圈放入1头或2头试验猪进行同居感染.如此进行,GDGZ1/95、BJCY1/96和JL1/94传至8代;FJFQ1/99传至7代;HeBHH1/95、HeNBY1/96、BJTX3/96、GXBH1/98和HeNXH2/98传至3代.结果显示:上述分离株传至3~5代过程中均表现出毒力增强的趋势,从3~5代传代到8(7)代的过程中毒力进一步增强并保持稳定,且均超过了标准石门强毒株的发病特点.所有试验猪均出现较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解剖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死后或解剖后的各种脏器经HCFA检查均为强阳性,这种现象进一步证实了猪是猪瘟病毒的敏感动物,各毒株之间毒力没有明显差异.对其中7株分离株传代血毒部分代次E2基因主要区域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仅GDGZ1/95株从F1~F8代中的F6代有2个核苷酸的差异,引起1个相应氨基酸的变异,其余毒株的不同代次没有碱基发生变异,初步说明猪瘟病毒基因型表现相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