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林业   215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175篇
  151篇
综合类   705篇
农作物   83篇
水产渔业   133篇
畜牧兽医   365篇
园艺   116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筛选对花生褐斑病田间防治效果好的杀菌剂,结合室内毒力测定(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萌发法)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对四种杀菌剂与常规使用的杀菌剂多菌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多菌灵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强,抑菌率为91.4%;其余四种供试杀菌剂中以咪酰胺效果最好,抑菌率达85.6%;王铜效果最差;多菌灵对分生孢子的抑制率为60.9%,其余四种杀菌剂效果差异不显著。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咪酰胺2 000mg/kg对花生褐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60.62%,远远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15.53%)以及其它三种供试杀菌剂(王铜、爱可和戊唑醇)。此外咪酰胺比清水对照增产32.28%,也远远高于其它几种药剂。通过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田间杀菌剂防治花生褐斑病时,咪酰胺比对照药剂多菌灵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适用于花生褐斑病重病地区。  相似文献   
992.
对湖北宜城花生枯萎病的病原进行了生物学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6月份的病原主要是真菌,41份样品中,分离的真菌样品有38份,其中23份样品是黑曲霉菌。通过PSA培养基上真菌形态观察、真菌核糖体间区ITS区段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明确6月份花生枯萎病的病原分别是黑曲霉菌、立枯丝核菌和镰刀菌;8月份的病原主要为细菌,10份样品中,9份分离得到茄科雷尔氏菌(青枯病菌),通过细菌的回接试验,部分植株产生典型青枯、萎蔫症状,明确8月份的病原是青枯病菌。  相似文献   
993.
广西热带岩溶区苹婆幼树光合蒸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北热带岩溶区主要树种苹婆幼树的光合蒸腾特性。[方法]利用1年生苹婆实生苗,经盆栽和控水试验,研究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结果]长期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的苹婆幼树,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有极显著差异,干旱胁迫将导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而水分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结论]苹婆属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树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阐明水分条件对蚬木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9种水分处理下蚬木苗高、地径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控水条件下,蚬木苗高和地径增长量及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适宜的水分条件有利于提高幼苗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而水分胁迫,如不供水或连续7 d浇水会降低蚬木幼苗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结论]蚬木苗期对水分比较敏感,应加强苗期的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995.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山东某水貂养殖场送检的5只具有典型出血性肺炎症状的病死水貂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情况分析,为临床用药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细菌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和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药敏法检测分离菌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经鉴定共分离得到5株绿脓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5株绿脓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第3代和第4代头孢类药物较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青霉素类、第1代和第2代头孢类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株绿脓杆菌共检测出6种耐药基因aadA1、aac(3')-Ⅱcaac(6')-ⅠbtetAtetKcat2。且每株分离菌均检测出3种以上耐药基因。结果表明,分离的5株菌株均为绿脓杆菌,主要引起水貂出血性肺炎。分离菌株耐药性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多重耐药现象。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呈多样性,可引起菌株对相应药物产生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996.
为建立猪细胞因子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3种重要的猪细胞因子即猪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α-干扰素(interferon α,IFN-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目的基因.将3种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上,得到各自阳性克隆质粒,以3种阳性质粒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熔解曲线分析以及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标准品稀释度为1×101~1×106 拷贝/μL时,3种基因的Ct值与浓度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2.熔解曲线分析表明,产物为特异性单峰且重复性较好.应用建立的方法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TJM-F92株免疫的30日龄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L-12、IFN-α和TNF-α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免疫了PRRSV TJM-F92株的猪PBMC细胞内3种细胞因子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 0.01).研究结果为IL-12、IFN-α和TNF-α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997.
卵胎生许氏平鲉胚胎离体培养及发育形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吉  冯启超  温海深 《水产学报》2016,40(8):1195-1202
为了探讨许氏平鲉的离体培养发育形态学并设计出最适的体外培养液,以海水生理盐水为主要配方,设为对照(第一组),分别加入1%许氏平鲉血清(第二组),1%许氏平鲉卵巢组织匀浆(第三组),1%胎牛血清(第四组),1%许氏平鲉血清+1%许氏平鲉卵巢组织匀浆(第五组),共形成5组不同的离体培养液。分2次从妊娠许氏平鲉卵巢中获得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分别为高囊胚期、晶体出现期,在上述5种不同的培养液中培养,观察记录发育状况。结果发现,胚胎在体外培养的初始阶段为高囊胚期时,虽然在5组培养液中都能发育到十六肌节期,但是每组的发育时序有很大差别,第五组发育状况最好,发育最快,为60 h。第四组发育最慢,为67 h。其余组的发育时间介于第四组和第五组之间;当初始阶段为晶体出现期时,第五组中的胚胎发育速率最快,为57 h,并且有最高的孵化率,为80%。第二组虽然有很快的发育速率,但其孵化率最低,为40%。研究表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许氏平鲉的受精卵发育至破膜时约200 h,且第五组(1%许氏平鲉血清+1%许氏平鲉卵巢组织匀浆)是使许氏平鲉胚胎离体发育最快的培养液。  相似文献   
998.
正翘嘴鳜以其生长速度快、饵料容易解决、病害相对较少、对气候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在江苏境内被广泛养殖。鳜鱼目前在江苏的养殖方式以单养为主,在养殖区建立专门饵料鱼养殖池塘,根据饵料鱼生产能力及资金等现状决定放养鳜鱼苗种的数量。这种模式已经得到了养殖户的肯定,成为当地高产高效养殖的主要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999.
安徽省GPS/MET水汽反演资料质量控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着提高安徽省GPS/MET水汽反演资料质量的宗旨,利用综合判别法开展了GPS/MET水汽反演资料质量控制。首先,对2011 年7 月—2014 年9 月GPS/MET水汽反演资料进行分析,形成该资料的界限值,作为综合判别法的第1 步;在第1 步的基础上采用偏差(GPS/MET水汽实际观测值与全球再分析GDAS计算可降水量值的偏差)阈值法进行资料的整体质量控制,作为第2 步;进一步对偏差较大月份的水汽资料采用双权重法进行质量控制,作为第3 步,并且初步给出了GPS/MET水汽反演资料与降水的序列关系,最终形成安徽省GPS/MET水汽反演资料质量控制后的数据集。利用GPS/MET观测系统水汽资料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研制的数据集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能够为后期的水汽资料同化和融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硅钙钾肥对红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枣树生产中单纯重视补充大量元素而忽视补充中微量元素的问题,在田间条件下通过向枣园施用不同浓度的中量元素肥料硅钙钾肥,对该肥料在红枣生长量、果品品质以及产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做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钾肥后可以促进枣树叶片及果实生长,叶片长、宽及面积与果实纵径均明显高于对照,4kg/棵效果最明显;施肥后红枣中的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都得到明显提高,尤以4kg/棵效果最显著;施用硅钙钾肥可以明显增强枣树抗病害能力,降低裂果率和病果率并且明显提高吊果比、单果重及产量,以4kg/株增产幅度最大,增产率达到21.8%。本实验为生产中合理施用硅钙钾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内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