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41.
为了解喹诺酮类药物对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本研究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加替沙星、盐酸环丙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5种喹诺酮类药物对A.veronii TH0426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5种抗生素的PAE值。结果显示:5种喹诺酮类药物在1、2、4、8倍MIC时,对A.veronii TH0426的PAE值分别为0.50±0.23、0.80±0.25、1.30±0.21和1.40±0.13(加替沙星);0.30±0.20、0.70±0.12、1.30±0.19和2.20±0.22(盐酸环丙沙星);0.40±0.10、1.00±0.23、2.20±0.15和2.50±0.17(盐酸左氧氟沙星);0.20±0.11、0.20±0.14、0.40±0.18和0.80±0.15(诺氟沙星);0.50±0.20、1.00±0.22、1.40±0.11和1.90±0.12(依诺沙星)。结果表明5种喹诺酮类药物对A.veronii均产生PAE,并且与药物浓度具有明显剂量依赖性。本研究为水产动物合理给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2.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TAS-ELISA检测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Whitish muscle diseases of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近年来流行于罗氏沼虾苗种阶段的严重疾病,该病病原已确定为罗氏沼虾诺达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作者在病毒超离提纯的基础上,制备了罗氏沼虾诺达病毒兔抗血清,并应用抗罗氏沼虾诺达病毒单克隆抗体2B5,建立了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TAS-ELISA).TAS-ELISA最适反应条件为:兔抗体以1μg/mL包板,小鼠单抗2B5的工作浓度为1:50000,该法检测MrNV的灵敏度达0.98ng,对WSSV、TSV及其他细菌感染死亡的罗氏沼虾苗没有非特异性反应.通过对2000-2002年病虾及疑似病虾的病毒检测,表明TAS-ELISA法比间接ELISA法和核酸电泳法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和符合率;此外还摸索了降低孵育温度和缩短孵育时间对病毒检测的影响,表明各步孵育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5℃和20 min对于白浊症状的病苗检测无明显影响,使得本法更加适合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43.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美洲鲶、沟鲇,属鲶形目、(鱼回)科,原产于美国,其商业化养殖占美国有鳍鱼类总养殖产量的50%~85%,我国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后,因其具有生长速度比较快、肉质细嫩、销售价格较高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水产养殖业者的欢迎.2000年我国斑点叉尾(鱼回)开始出口美国,2005年1月就占美国市场6%,并且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更是加快了我国斑点叉尾(鱼回)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
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血清凝集素的凝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血清凝集素对鲫鱼、中华鳖、草鱼、鸡和人类A、B、O型血细胞没有凝集作用,但是对小鼠、兔的血细胞表现出较强的凝集活性,其中对小鼠血细胞的血凝活性达到210,对兔血细胞的血凝活性达到28;盐度对其凝集活性有较大影响,Na Cl浓度在0.6 mol/L以上时基本失活;凝集素活性最适p H值为6.0~7.4;血清凝集素对Ca2+、Mg2+离子有明显的依赖性,EDTA可以明显抑制其凝集活性;糖抑制结果表明,血清凝集素活性能被N-乙酰葡萄糖胺及N-乙酰甘露糖胺特异性抑制;对血清凝集素进行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后,发现凝集素活性主要分布在25%饱和度硫酸铵沉淀区;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表明,主要蛋白条带在72~95 ku。  相似文献   
45.
大口黑鲈(Largemouth bass,Micropterus salmoides)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病害多发,导致养殖业损失严重。本文从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大口黑鲈总体病害情况,描述了疫病的病原特征、发病时间和主要症状,并从机体分子机制、疫苗研究、防控方法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未来的病害防控方向可从疫苗和中草药制剂等方面着手,研发新型、高效、安全的绿色渔药或疫苗。  相似文献   
46.
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血清凝集素的凝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血清凝集素对鲫鱼、中华鳖、草鱼、鸡和人类A、B、0型血细胞没有凝集作用,但是对小鼠、兔的血细胞表现出较强的凝集活性,其中对小鼠血细胞的血凝活性达到210,对兔血细胞的血凝活性达到28;盐度对其凝集活性有较大影响,NaCl浓度在0.6 mol/L以上时基本失活;凝集素活性最适pH值为6.0~7.4;血清凝集素对Ca2+、Mg2+离子有明显的依赖性,EDTA可以明显抑制其凝集活性;糖抑制结果表明,血清凝集素活性能被N-乙酰葡萄糖胺及N-乙酰甘露糖胺特异性抑制;对血清凝集素进行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后,发现凝集素活性主要分布在25%饱和度硫酸铵沉淀区;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表明,主要蛋白条带在72~95 ku.  相似文献   
47.
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长三角地区开展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成虾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所采集病样按其症状分为肌肉白浊病(以上海和浙江病样为主)、蓝体病(以江苏病样为主)、红体病(以浙江病样为主)三类.从采集的罗氏沼虾病样中分离到优势细菌11株,人工感染健康罗...  相似文献   
48.
不同的培养条件影响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分离株L4产生β 溶血素的溶血价。最佳培养条件为将种子液按1∶20的比例接种于THB肉汤培养基中,28 ℃静置培养120 h。该溶血素对热非常敏感,在-20 ℃保存较稳定,在4,28,37 ℃保存均易失活。人O型血红细胞对该溶血素最敏感,其次为小鼠和罗非鱼的红细胞,再次为黄颡鱼、鲫鱼、人的A、B、AB型血红细胞,草鱼红细胞对其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49.
将分离自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主要细菌性疾病—肠道出血性败血症、鳖穿孔病(疖疮病)、红脖子红底板病、鳖腐皮病的4株病原菌,在体积分数为3.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灭活24h。在灭活的4株菌中添加不同佐剂,充分混匀后分别制备成总含菌量为6×10^9个/mL的4价菌苗,分别免疫8只ICR小鼠,并设不加佐剂免疫组及空白组作为对照。经3次免疫后,随机选3只小鼠抽血制备血清,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效价,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4组小鼠的免疫血清效价为1:1.6×10^4-1:2.56×10^5,各免疫组的效价依次为弗氏佐剂〉白油佐剂〉蜂胶佐剂〉不加佐剂。另外5只小鼠用于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佐剂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而不加佐剂组免疫保护率为80%,空白对照组死亡率为100%。考虑到弗氏佐剂的成本较高且白油佐剂有副作用,故选择蜂胶作为免疫佐剂,制备了中华鳖4价菌苗。用该菌苗免疫接种50只体重为100~150g/只的健康中华鳖,注射剂量为0.2mL/只,并设置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接种20只健康中华鳖。分别于免疫后第20、30、40、50天随机采集3只受免疫的中华鳖和对照组的1只中华鳖血液并制备血清,用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制备的针对中华鳖IgM的单抗3H3介导的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当中华鳖免疫后40d,血清中抗体效价达到最高,为1:6.4×10^4;免疫后50d将受免中华鳖分成4组,分别用4种菌株以5LD50(9×10^6个/mL)进行攻毒试验(0.5mL/只),结果免疫保护率均达到100%,而对照组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50.
水生动物的弧菌病及其致病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国内外发现的主要致病弧菌及其致病机理。从黏附作用、脂多糖、溶血素、外膜蛋白和胞外蛋白酶等方面阐述了弧菌的致病机理及其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