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就海龟的种属、流行病学及各国采取的一系列对海龟的保护措施进行介绍.重点综述了海龟常见疾病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更深入地探讨了海龟组织病理学、病原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为海龟保护计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2.
随着集约化养殖工艺的逐步深化,由环境条件等因素引起的非寄生性鱼病日趋严重,尤其是由于饲料营养失衡、强化投饲、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乱用药和滥用药,造成鱼类肝、肾、脾损害及其综合症肆虐,并继发传染性疾病,罹病养殖动物临床症状复杂、诊治困难。这类疾病中,最...  相似文献   
33.
中华鳖肝组织炎性细胞的浸润及其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组织化学和显微及亚显微生物技术,研究了患非寄生性肝病中华鳖(Trionyxsinensis)的外周血、肝静脉血血相变化和浸润肝组织炎性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其细胞免疫病理反应。结果表明,中华鳖的炎性细胞趋化性强、浸润面广。其剧烈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表现为: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多、个体大、结构变化复杂,并在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是淋巴细胞、Kufer细胞;肝组织中被激活的白细胞在结构和数量上发生显著变化,并在浸润肝组织后聚集、吞噬、消化,发生强烈的细胞免疫反应。红细胞发生渗出性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34.
不使用增氧机和增氧剂,池塘不换水,采用自制配合颗粒饲料,训练投饲,两口池塘主养丰鲤,生长期105d,亩产分别为560.2kg和556.5kg,出塘规格750g/尾和650g/尾,增重倍数18.8和16.3,饲料报酬1.8和2.0,亩纯利润871.8元,亩成本利润率达40.9%.  相似文献   
35.
褐菖鲉和松江鲈侧线形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的侧线类型是由分类地位还是由环境的适应而定是进化形态学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首次描述和比较了同属鲉形目的褐菖鲉和松江鲈的侧线形态及其分布。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研究对象的侧线都仅具机械感觉系统,包括管道侧线和表面神经丘,但它们的形态及分布有差异。褐菖鲉头部管道属分枝型;松江鲈属简单型管道,比褐菖鲉有更多的表面神经丘。这两种鱼都属以管道为主,表面神经丘为辅助来感知水流动态的类型,但是,栖息在急流的褐菖鲉具有分枝型管道侧线和较少的表面神经丘分布;生活在缓流的松江鲈有简单型管道侧线和较多的表面神经丘分布,表明这些侧线的形态特征与不同栖息地水流环境关系密切。本文认为,分类地位接近的褐菖鲉和松江鲈侧线系统的形态区别,是其在进化过程中对不同栖息地水流特征的适应而形成。  相似文献   
36.
集约化水产养殖动物的非寄生性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人类疾病的历史,它经过了寄生虫病、细菌病、病毒病和非寄生性疾病三个阶段。医学研究证实,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疾病的种类也在发生演变。调查发现,目前危害人类的主要疾病已不再是过去的传染性疾病,而是其它一些疾病,且排在前三位的都是非寄...  相似文献   
37.
一、生物毒素中毒性疾病环境污染使海洋近岸富营养化逐年严重,导致海洋赤潮(红潮)近年来频繁发生,赤潮发生海区及其周边海域的水生动物因中毒而大规模死亡,尤其是使大片的海水网箱养殖区鱼、贝类死亡,对海洋生态以及人类生活危害十分严重。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控制海...  相似文献   
38.
宠物龟眼炎的病原鉴定及临床药物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眼炎是宠物龟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闭眼、眼睑红肿、瞬膜异位等症状。从患有眼炎的宠物龟眼部分离出菌株A5,经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为眼炎的病原菌。综合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测序分析等检验结果,确定A5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bv.C)。药敏试验证实,该菌对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40个眼炎病例进行分组药物治疗,比较治疗方案,结果显示:氧氟沙星药效优于氯霉素与磺胺醋酰钠,养殖水温25 ℃治疗效果优于5 ℃,眼科手术剔除分泌物可缩短治疗时间。增加给药次数至6次/d、增加肌肉注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此研究结果将为宠物龟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39.
为诊断中华草龟Chinenys reevesiis腹甲腐皮裂甲病,于江西省南昌市某养龟场采集种龟池患病和濒死的中华草龟种龟11只(编号为1~11号),采用病原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试验、疑似病原菌人工回感试验、病原菌药敏试验、组织病理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病因分析及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腹甲角质层干裂、骨质层发黑,病龟精神状态均表现呆滞、不爱爬动;病理解剖显示,患病龟肝脏发黑,肺发白,胃肠道无内容物、有腹水,内脏团伴有恶臭味;组织病理观察显示,多数病龟密质骨发生裂解坏死,骨髓腔浸润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同时内脏组织有炎症特征;进一步从病龟腹甲、肝脏、肺组织分离获得5株菌株,经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等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回感染试验显示,感染龟与自然发病龟的临床症状一致,且在回感中华草龟脏器中再分离到相同的菌株;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头孢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四环素抗菌类药物有耐药性.研究表明,中华草龟腐皮裂甲病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头孢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可作为该病临床防治的首选药品.  相似文献   
40.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患肝胰腺病症的中华绒螯蟹不同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同时测定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肝胰腺和鳃为主要病变组织,在病变最严重的蟹中,这两个器官的基本组织结构均完全崩解,呈一片无结构的物质,其他组织如心、肌肉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肠中未发现有明显病变情况的发生;肝胰腺中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MDA含量在不同程度病变的河蟹中都有较大程度的变化,其中肝胰腺组织轻微病变的河蟹肝胰腺中CAT活性呈现不显著变化,但随着病情的加重,3种酶活性及MDA含量均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