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54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4篇
  28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4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40头芬兰艾尔夏牛奶牛(16头初产和24头经产)随机分配进入两个处理组(FF1或FF5)。FF1组饲喂1次/d全混合日粮(TMR),FF5组饲喂5次/d。试验自奶牛产犊时开始到泌乳28周时结束。TMR由牧草青贮和精料组成,其中精料的比例为51%(干物质基础)。试验结果表明:饲喂频率对产奶量或能量校正产奶量和乳成分没有影响。FF1组的平均能量校正乳产量为32.8kg/d,FF5组为32.5kg/d。减少饲喂次数增加了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试验期间,FF1组的平均DMI为20.9kg/d,FF5组为19.9kg/d。DMI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成年奶牛的DMI差异造成的。FF1组的能量和蛋白质转化效率低于FF5组。本试验还对奶牛的采食行为进行了观察。饲喂5次/d的奶牛每次给料后的采食量较为均匀,而饲喂1次/d的奶牛则在每次给料后表现出两个明显的采食高峰。在观察期间,FF5用于采食的时间多于FF1组,而FFl组卧地休息的时间多于FF5组。基于采食行为的观察,由于饲喂5次/d使奶牛无法获得更多的时间休息,使奶牛卧地休息的时间减少,因此,饲喂5次/d似乎过于频繁。  相似文献   
102.
214头猪(180头F2个体)组成的资源家系中,在猪的第4、8和13染色体上共选取23个微卫星标记,对11种肉质性状做了QTL定位,这些肉质性状包括:背最长肌肌内脂肪率(IMF)、背最长肌含水量(WM)、背最长肌系水力(WHC)、背最长肌失水率(DLR)、背最长肌pH(pH1)、股二头肌pH(pH2)、头半棘肌pH(pH3)、背最长肌肉色值(MCV1)、股二头肌色值(MCV2)、背最长肌大理石纹评分(MMS1)和股二头肌大理石纹评分(MMS2)。结果表明:检测到2个染色体极显著水平的QTL(P≤0.01),它们是定位在SSC13上55 cM处的IMF QTL,和定位在SSC4上10 cM处的WM QTL;4个染色体显著水平的QTL(P≤0.05),它们是2个MCV2 QTL(SSC8上110 cM处和SSC13上70 cM处)、1个MMS1 QTL(SSC8上185 cM处)和1个MMS2 QTL(SSC8上185 cM处)。上述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从0.16%(SSC8上MCV2 QTL)到17.84%(SSC8上MMS2 QTL)。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2)系为基础,以肉质性状为主选性状,经过6个世代选育,培育的优良肉质瘦肉猪新品系(DⅣ2系),具有肉质好、瘦肉率高、生长快、产仔多等优良特性,是理想的瘦肉型母本新品系。DⅣ2系后备公母猪6月龄体重分别为103.50和97.77 kg,达90 kg日龄分别为161.68和169.42 d,活体背膘厚分别为1.69和1.70 cm;同胞测定猪肥育期日增重714.23 g,达90 kg日龄170.02 d,饲料利用率2.80∶1,胴体瘦肉率60.23%,肌内脂肪3.13%;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3.53头。以DⅣ2系作母本生产的“大×DⅣ2”、“长×DⅣ2”二元和“杜×大DⅣ2”、“杜×长DⅣ2”三元杂优商品猪,达90 kg日龄145.1~157.6 d,饲料利用率2.4~2.9∶1,瘦肉率66.4%~68.1%,肌内脂肪2.75%~3.36%,是理想的杂优商品猪生产配套组合。  相似文献   
104.
雄激素受体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作用机理、定位、结构、代谢和它对数量性状的影响,并展望了其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对 2个不同加工方式生产的中国“双低”菜粕A和B以及 1个加拿大卡诺拉菜粕进行了体外消化和肉鸡饲养及代谢试验 ,以评价其营养价值。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 ,卡诺拉菜粕、样品A和样品B的可消化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73 .6%、59.0 %和 51 .0 %(P <0 .0 1 ) ;2周的肉鸡生长试验表明 ,试验各期生长速度、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差异显著 (P <0 .0 5)或极显著 (P <0 .0 1 ) ;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氮沉积率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过热处理时 ,与中性洗涤纤维相连的蛋白质消化率降低 (P <0 .0 1 ) ,是导致氮沉积率低和肉鸡生长性能差的直接原因。试验结果也表明 ,过热处理或热处理不足 ,都对“双低”菜籽饼粕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清远市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6月~2000年6月,对清远市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发现野和珍稀濒危植物41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4种,裸子植物5科7属7种,被子植物22科28属30种;国家一级保护稀有植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渐危植物12种,稀有植物15种,广布种2种,国家三级保护渐危植物5种,稀有植物3种,省级保护稀有植物1种;另外还发现栽培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植物2种。它们具有种类组成丰富,地  相似文献   
107.
人肥胖基因(Obese)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三个含有兔乳清酸性蛋白基因(rWAP)启动子,人ob基因(cDNA)及rWAP基因终止子的质粒经亚克隆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用NotI消化表达载体,回收包含上述三个表达元件且插入方向正确的片段(约7.5 kb)并进行显微注射.注射用的DNA浓度为2 g/mL,每mL注射液中DNA的拷贝数约为2.4??011 ,每一枚原核期小鼠胚胎注射1~2 pL.采用标准的显微注射方法,获得48只后代小鼠.四周龄时剪尾并提取尾组织DNA,以人ob基因cDNA为探针,用EcoRI消化总组织DNA,经Southern杂交确证其中两只母鼠为转人ob基因小鼠.在出生的后代小鼠中,转基因阳性率约为4 %(2/48).  相似文献   
108.
应用动物模型BLUP方法估计猪个体育种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华中农业大学养猪科学研究所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 1986~ 1992年期间测定资料 1747条、繁殖性能资料 5 2 0条和系谱资料 ,对日增重、背膘厚、边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 6个性状进行了详细的遗传统计分析。用非求导的REML方法 (MTDFREML软件 )估计了这些性状的不同遗传模型条件下的遗传力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和表型相关系数。用BLUP方法 (PEST软件 )估计这些性状的育种值 ,并计算遗传进展。日增重、背膘厚和边膘厚遗传力分别为 0 .41、0 .47和 0 .42 ,日增重和背膘厚两性状间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别为 0 .0 2和 - 0 .0 2 ,背膘厚和边膘厚遗传相关为 0 .99。而繁殖性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遗传力分别是 0 .0 9、0 .12和 0 .2 1。日增重、背膘厚、边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遗传进展分别为 3g/d、- 0 .14mm、- 0 .13mm、0 .0 13头、0 .0 2头和 0 .0 3kg。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 ,经 6个世代的选育 ,主要性能指标均取得一定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09.
激素敏感脂肪酶 (HSL)是动物体脂肪分解的关键酶。本研究采用PCR RFLP法研究了 5个不同品种猪HSL基因部分 5’端区域和第 6内含子至第 9外显子区域DNA多态性。结果在对应于基因第 7内含子的DNA扩增片段中发现一AluI酶切位点多态性 ,梅山猪和湖北白猪中表现 3种等位基因型 (PP、PQ和QQ) ,等位基因P和Q的频率分别为 0 .6 5、0 .35和 0 .1 5和 0 .85,而通城猪中全部表现为PP基因型 ,大白猪和长白猪中全部表现为QQ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0.
系统地评价了 3个中国双低油菜与加拿大卡诺拉的商品饼粕与脱脂种籽的蛋白质、氨基酸、蔗糖、寡聚糖、饲粮总纤维和灰分等化学特性 ,并对饲粮总纤维的构成成分及加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饲粮总纤维由非淀粉多糖、木质素和多酚、细胞壁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 3个中国双低菜粕的粗蛋白、蔗糖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接近或高于卡诺拉帕 ,但饲粮总纤维含量显著不同 ,尤其是蛋白质含量由于加工方式不同变异极大。在试验室条件下加工的脱脂种籽样品与相应的饼粕样品相比 ,蔗糖、赖氨酸和饲粮纤维含量变化显著。因此 ,改进双低油菜的加工技术是提高饼粕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