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15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鸡绿脓杆菌与鸡伤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断柴家前,徐海花,牛钟相,唐珂心(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山东某种鸡场饲养的28加只种鸡出现死亡,持续5周左右,死亡率达25%左右。我们对发病、死亡鸡进行了系统的诊断,确诊为绿脓杆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2.
AA肉仔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断刁有祥,牛钟相,李久芹,吴玉泉,张嗣林(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省某集团公司种鸡场孵出的肉仔鸡,连续3批发生以瘫痪、头颈震颤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副检、饲料分析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传染性脑脊髓炎。现将结...  相似文献   
23.
李雅林  牛钟相 《中国家禽》2002,24(13):40-41
1前言 1999年3月底,在养禽稠密的意大利东北部,在火鸡和一小部分鸡中暴发了一场疾病.该病的特征为严重的精神沉郁、发烧、有呼吸道和肠道症状,剖检病变:窦炎、气管炎、腹膜炎和胰腺炎,致死率在5%~90%.该病被诊断为低致病性禽流感,血清型为H7N1.经过一个夏季的病情好转后,秋季在火鸡中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24.
应用抗IBDV独特型抗体分别与福氏完全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按1∶1比例乳化制备成抗IBDV独特型抗体疫苗,免疫接种SPF鸡和普通京白公鸡,然后用IBDV野毒株经点眼和滴鼻方式攻毒,保护率分别为8/8,14/14,由此证实了抗独特型抗体疫苗潜在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取320只30~40H龄SPF鸡,经滴鼻和点眼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接种后24~72h出现死亡,病死率51.25%,死亡鸡剖检变化主要为法氏囊肿胀、出血,甚至呈紫葡萄样,脾脏肿大、出血,骨骼肌出血,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呈现以法氏囊淋巴滤泡内髓质淋巴细胞坏死为主的特征性病变,并可在巨噬细胞浆内发现病毒包涵体。电镜观察,在法氏囊内淋巴细胞、异染性细胞、巨噬细胞浆内,见大量晶格状排列的病毒粒子和包涵体,表明IBDV首先损害法氏囊淋巴滤泡髓质内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病毒在淋巴细胞内以包涵体方式增殖。  相似文献   
26.
赭曲霉(Ochraceus)为重要的贮藏菌,寄生在食品、粮食和饲料中,能产赭曲霉毒素A、B、C等有毒代谢产物,这种毒素主要侵害肝、肾,是一种强烈的肝脏毒和肾脏毒。当人和畜禽持续摄入被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及饲料时,不仅会出现急性症状和死亡,也可形成严重的慢性病变,可导致受试动物肾萎缩,胎儿畸形,流产,肝、肾癌变。  相似文献   
27.
28.
29.
利用兔抗鸡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血清,以不连续活性-PAGE电泳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对不同日龄、健康和患球虫病鸡消化道不同部位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日龄鸡嗉囊部位产生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成分,D450nm值为0.181;1日龄鸡小肠部位产生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成分,D450nm值为0.168;5日龄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成分达到稳定,D450nm值分别为0.200和0.123。健康鸡体内嗉囊与小肠部位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含量比患球虫病鸡明显增多,D450nm值分别为:嗉囊,0.143和0.132;小肠,0.148和0.134。  相似文献   
30.
乳杆菌与肠黏膜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杆菌(Lactobacillus)是人和动物消化道的优势菌群,其生理作用比较明显,仅次于双歧杆菌。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定植于胃肠道发挥防病促生长作用机制包括:(1)调节消化道微生态。帮助建立和维持正常的肠道优势种群,通过生物夺氧、黏附机制和竞争排斥作用阻止病原菌的繁殖,通过产生代谢产物和生理活性物质杀害病原微生物;(2)为动物机体提供营养、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