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3篇
  7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7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羊为节粮型动物,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及农副产品,在育肥生产中,有投入少、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是农民切实可行的一条致富之路.但是,由于生产理念的原因,导致农户在育肥羊生产过程中,出现羊只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等系列问题.为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下面将育肥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2.
本文将大学生创业与所学专业结合,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及其利弊。利用所取得的专业优势带动大学生就业创业,从栽培、生产、加工到果品零售各个方面,都是好的创业出发点。通过立足园艺专业,将园艺科技创新基础与大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紧密结合,开辟"立足专业做实创新就业之路"的新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43.
为了解大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各器官蜡质的组成及其晶体结构,以大麦品种Morex 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GC)技术对其叶片、穗下茎和叶鞘三个器官的表皮蜡质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蜡质晶体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从大麦品种Morex 表皮蜡质中鉴定出烷烃、初级醇、醛、脂肪酸和二酮等20种主要化合物成分,且蜡质碳链长度的分布范围主要为C22~C33。大麦叶片中初级醇含量最高,以C26 醇为主,其次是烷烃、醛和二酮,脂肪酸最少。大麦孕穗和扬花期,不同器官间蜡质总含量有显著差异,叶鞘最高,穗下茎最少。二酮在不同器官中都存在,其中,叶鞘和穗下茎中β-二酮的含量最高。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叶片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均为片状,而叶鞘和穗下茎表皮晶体蜡质结构均为棒状。  相似文献   
44.
为建立高效的节节麦幼胚再生体系,以节节麦幼胚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设计,探索基本培养基、2,4-D、碳源、KT等因素对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因素中,基本培养基对节节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最显著(P0.05),2,4-D浓度对节节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也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3.0mg·L~(-1) 2,4-D的培养基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量高,淡黄色,表面呈不规则颗粒状,质地致密,再生频率可以达到17.62%。KT浓度对节节麦愈伤分化影响最显著,基本培养基、2,4-D和碳源对节节麦幼胚愈伤分化均无显著影响。不同碳源对节节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均不显著,为节约成本可直接选用30g·L~(-1)蔗糖作为碳源。节节麦幼胚组织培养的最佳组合是: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3mg·L~(-1) 2,4-D+15g·L~(-1)蔗糖+15g·L~(-1)甘露醇,愈伤分化培养基为MS培养基+15g·L~(-1)蔗糖+15g·L~(~(-1))甘露醇+1.0mg·L~(-1) KT。  相似文献   
45.
细胞分裂素(CTK)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主要作用是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此外,CTK能够通过参与细胞分化来调控根分生组织大小,对根系生长有负调控作用。异戊烯基转移酶(IPT)是CTK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限速酶,在高等植物中均以多同源拷贝形式存在。为了探寻二穗短柄草IPT基因的进化起源,并阐明同源基因间潜在的功能分化及其在根系生长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首先,对拟南芥及二穗短柄草的IPT基因进行了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其次,利用荧光定量的方法对二穗短柄草中各IPT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通过构建IPT基因RNAi的表达载体,对二穗短柄草中多个IPT基因的转录进行了沉默干扰。结果表明,tRNA-IPT可能代表了IPT祖先基因的功能,而且是ATP/ADP-IPT基因的供体基因。二穗短柄草各IPT基因具有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大部分ATP/ADP-IPTs处于转录不活跃状态,而tRNA-IPTs在根部和叶部的表达量都很高。因此,IPT基因在单子叶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中可能采用了不同于拟南芥的方式发挥功能,其主要的发挥功能形式是tRNA类型。二穗短柄草转IPT-RNAi植株表现出根系增强的表型,说明在根系早期发育阶段,二穗短柄草ATP/ADP型IPT基因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由于IPT基因在早熟禾亚科物种中较为保守,本研究可为增强麦类作物根系发育与提高抗旱性提供必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6.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致病因子1 (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Ⅰ,MEN1)参与乳腺发育与泌乳行为的调控.本研究克隆了牛(Bos taurus) MEN1基因(bMEN1)的全长cDNA,并在不同细胞中检测bMEN1mRNA及其编码蛋白menin的表达情况.根据GenBank中bMEN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qRT-PCR方法得到附带EcoR 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bMEN1片段,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中.体外转染物种同源性细胞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gland epithelial cell,MAC-T)和异源性细胞中国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CHO)、小鼠(Mus musculus)成肌细胞(mouse myoblast cells,C2C12),利用qRT-PCR和Westem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bMEN1 mRNA和蛋白menin的表达.双酶切和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bMEN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bMEN1.所建立的转染体系可以使目的基因bMEN1在3种不同细胞中成功表达mRNA和目的蛋白,转染后24 h都达到最高表达量,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之后逐渐降低.其中,CHO细胞中的转染24 h后bMEN1 mRNA和menin蛋白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的28 415倍和5.65倍.本研究建立了bMEN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转染体系,能够在不同细胞中成功表达,为体外研究MEN1基因对于乳腺的调节功能及其对于机体代谢的调节机制提供了一种工具和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7.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与抗旱性及产量性状的关系,以小麦品种宁春4号和宁春27号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材料,分析△在不灌水(W0)、灌1水(W1)、灌2水(W2)和灌3水(W3)四种水分条件下与其他不同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并定位控制小麦△的QTL位点。结果表明,△在RILs群体中呈双向超亲分离,分布频率表现为正态分布。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值降低,RILs株系间的△变异程度增大,△双向超亲分离的比例增加。四种水分处理下叶片△与千粒重、穗粒重均呈负相关。穗粒重(Y)与△ (X1)、叶绿素含量(X2)、千粒重(X3)的回归方程为:Y=0.056-0.110X1+0.046X2+0.037X3,表明在适度干旱条件下低△影响了穗粒重。采用QTL IciMapping 4.0对△进行QTL检测,共检测到5个QTL,其中位于7B染色体上的有3个,位于5B和3D上的各1个。位于7B染色体上的3个QTL是在W0、W2和W3三种水分条件下分别检测到的,且W0和W3下检测到的2个QTL的标记区间相同(barc267~gwm46),其中Q△-7B.3对△表型的贡献率达到40.3%。  相似文献   
48.
根据邯郸市草本水生植物的资源现状及应用特点,选用5项指标:观赏价值(G);生育周期(S);扩展度(K);生长势(Z);适应性(X);采用公式Y=0.4G+0.1S+0.2K+0.1Z+0.2X对邯郸市5种类型共计27科46属62种草本水生植物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园林应用表现优良、良好、一般的草本水生植物分别为22种、17种、23种;为邯郸市及周边地区草本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9.
李属植物叶片红色性状RAPD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李属(Prunus)植物‘红叶李’(P.salicina×P.atropurupurea)和‘安哥诺李’(Prunus salicinacv.‘angenuo’)正反交的56株F1代群体为试材,结合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构建"红叶"和"绿叶"近等基因池,应用RAPD标记技术,进行了李属植物叶片红色性状相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通过对350个随机引物的筛选,获得一个在红叶基因池中能稳定扩增的RAPD标记,该片段大小约为2 300 bp。经过重复性验证和群体单株验证,该标记片段仅在红叶个体(重组型除去)中出现,表明与李属植物叶片红色性状相连锁。  相似文献   
50.
王中华 《吉林农业》2011,(12):243-243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阐述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提出结合农科院校的专业优势和生产实际,成立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在校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平台,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园的育人功能和开展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