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8篇
  28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为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基于此,课题组在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意义,并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从聚焦乡村民生需求、提升乡村配套设施、丰富乡村建设内涵、实现乡村村民增收等方面迈出美丽中国建设重大步伐,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32.
氮胁迫下不同效率玉米基因型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控制光照条件下,采用水培方法,对不同氮效率玉米基因型的根分泌物含量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氮胁迫条件下,不同氮效率玉米基因型根分泌物中可溶性总糖、氨基酸、酚类物质含量及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等差异极显著.在氮营养缺乏时,高效玉米基因型根系能比低效玉米基因型提供更多的分泌物.不同玉米基因型间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与氮营养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33.
开展长江“1515”三道防线实施后的植被恢复效果分析,对评价生态修复成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5年和2021年高分一号卫星影像数据,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转移矩阵法,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评价安徽沿江地区植被恢复成效。结果表明,2021年较2015年植被覆盖度整体明显提高,其中高覆盖度由2015年的61%增加到2021年的88%;植被覆盖度等级主要由中高覆盖度、中覆盖度向高覆盖度转移,转移面积分别为18.57%和6.31%,其中安庆和芜湖发生转移的面积最为突出,植被恢复最好;“1515”防线内,以植被中高覆盖度、中覆盖度和中低覆盖度向高覆盖度转移为主,转移面积占比由大到小的区域依次为安徽沿江1 km(27.2%、16.79%和8.06%)、5 km(24.02%、13.91%和6.01%)、15 km(22.78%、10.79%和4.35%),芜湖市在“1515”三道防线的植被恢复效果最好;植被覆盖度等级向好转移以耕地、林地、裸地为主,转移面积占比为耕地>林地>裸地,其中耕地随着防线距离的增加而转移面积减少,林地和裸地随着防线距离的增加而转移面积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和安徽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234.
当前大豆品种较多,不同品种适宜生长的环境不同。筛选适合养分吸收利用高效品种对黄淮海流域大豆养分高效利用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河北藁城大豆主产区,筛选河北省25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品种大豆产量与养分吸收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产量间差异较大,产量介于881~4169 kg/hm2,最大产量差异为3288 kg/hm2。同时,不同品种大豆养分吸收利用间差异较大,高产品种籽粒氮、磷、钾平均养分吸收量较中产和低产品种分别显著增加43.9%、39.4%、41.2%和126.0%、124.9%、120.8%,而高产和中产品种每生产100 kg籽粒氮、磷、钾平均养分需求量较低产品种分别显著减少9.8%、17.0%、28.9%和12.3%、16.0%、21.8%。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差异明显,产量较高的品种养分吸收利用的能力也较强,在实际生产中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的品种,既可增加大豆籽粒产量,又可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达到减少肥料投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5.
氮肥对菘蓝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氮素用量对不同生长期菘蓝叶、根产量及其氮素吸收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为氮素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调查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不同生长期根(板蓝根)和叶(大青叶)干质量,并测定叶、根氮素含量和收获期土壤硝态氮。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75 kg/hm,大青叶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为150 kg/hm时,板蓝根产量、根冠比、植株氮素吸收量及产值达到最高值,超过150 kg/hm时开始下降。同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60~100cm的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应增加,从而对环境污染的风险明显增大。综合大青叶、板蓝根产量及其氮素吸收量、根冠比、0~100 cm土壤硝态氮的结果可知,氮的合理用量为150 kg/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