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8篇
  28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国际化背景下加快河南种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当前河南省种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南省种业实际,提出了加快河南省种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以期为今后河南省种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2.
以农户习惯施肥为对照,采用多点试验,研究目标产量法和数学模型法平衡施肥对连作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对黄瓜有明显增产、节本增效、改善品质、缓解土壤养分和盐分积累的作用。数学模型法平衡施肥在温室连作年限较长或土壤养分较高的条件下适用,目标产量法平衡施肥在温室连作年限短且土壤养分含量较低条件下适用。目标产量法较农户习惯施肥黄瓜增产5.4%~30.8%,减少化肥投入734~59 253元·hm-2,黄瓜硝酸盐含量降低20.8~145.3 mg·kg-1,VC和总糖含量分别提高0.2~2.5 mg·(100g)-1和0.11%~0.47%;数学模型法较农户习惯施肥黄瓜增产7.6%~34.7%,减少化肥投入944~59 463元·hm-2,黄瓜硝酸盐含量降低14.0~147.0 mg·kg-1,VC和总糖含量分别提高0.4~3.5 mg·(100g)-1和0.14%~1.11%。黄瓜拉秧期平衡施肥与对照相比,土壤养分和电导率明显降低。河北省日光温室黄瓜土壤全盐量与电导率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R=0.949 5),可以用电导率代替全盐作为反映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3.
[目的]合理的滴灌肥水管理是提高番茄生产效益的重要技术。本文研究了番茄不同生育阶段适宜的滴灌参数,为优化关键期肥水施用,确定简便量化滴灌方案,实现设施番茄肥水精量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作物为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品种为荷兰瑞克斯旺1404。灌水方式为滴灌,除基肥外,追肥随水滴施。试验设低量、中量、高量3个灌水量(分别以W1、W2、W3表示)和低量、中量、高量3个施肥量(分别以F1、F2、F3表示),共9个水肥组合处理。W2水量和F2肥量为滴灌番茄相对适宜水肥用量。在F2下,W1、W2、W3处理安装土壤水盐原位监测设备,实时监测0-100 cm土体水分变化。[结果]1)随着滴灌水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但品质显著降低,土壤养分呈现向深层迁移趋势。与W1处理相比,W2和W3处理总产量增加6.8%~12.0%,单果增重6.8%~8.6%,全株N、P2O5、K2O吸收量分别增加5.9%~11.7%、8.9%~20.3%、8.0%~8.3%,主根区0-40 cm土体开花至拉秧期间平均体积含水量增加3.5~5.9个百分点,但果实Vc含量降低4.6%~17.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5.4%~9.7%,0 40 cm土体硝态氮残留量降低17.4%~37.6%,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降低16.5%~26.2%,而20 40 cm土层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5.0%~32.0%、4.3%~8.8%。2)随着滴灌施肥量的增加,冬春茬番茄产量略有提升,养分吸收量和表层土壤养分残留量显著增加,而果实硝酸盐、可滴定酸、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与F1处理相比,F2和F3处理总产量仅增加2.0%~3.1%,全株N、P2O5、K2O吸收量分别增加6.0%~14.7%、7.5%~15.7%、11.9%~19.7%,0-40 cm土体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残留量分别增加71.7%~218.9%、28.9%~57.6%、0.9%~11.3%。3)综合水肥效应,供试条件下W2F1处理能保证较高产量和较优品质,同时降低土壤养分残留,为较合理的肥水组合处理;若仅考虑产量效应,以W3F3处理最优。[结论]冬春茬番茄主根区0 40 cm土体相对含水量“适宜值”/“控制下限”在第1、2、3、4、5穗果座果时,分别为69%/62%、78%/67%、78%/67%、87%/77%、87%/77%;在第5穗果膨大至直径3~4 cm、6~7 cm及采收前三个时期,分别为87%/77%、69%/62%、56%/50%。第4穗果实形成期间(5月份),1~5穗果实同时膨大,此时滴灌肥水管理对产量的形成较为关键。在与供试条件相近的温室,推荐冬春茬番茄(保留5穗果实)在基施商品有机肥22.5t/hm^2基础上,开花期和果实形成期分别选择N-P2O5-K2O配比接近22 12 16和19 6 25的全水溶滴灌专用肥,从第1穗果开花至坐果开始滴灌肥水,10~12天滴灌1次,水量依次控制在90、195、195、270、270、270、195、120 m^3/hm^2,施肥量依次控制在37.5、75、75、75~150、75~150、75~150、75、75 kg/hm^2,定苗缓苗水按常规管理进行,能保证较高产量水平140~150 t/hm^2。  相似文献   
84.
为明确玉米田杂草发生群落概况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玉米田杂草农药化学防除技术,以便对指导农民开展玉米杂草防除,降低防除成本,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展了山西省玉米田杂草种类调查及其防除技术研究。调查研究表明,山西玉米田杂草种类主要约为17科65种,以马唐、狗尾草、苍耳、画眉草、稗草、田旋花、苣荬菜、藜、马齿苋、反枝苋和狗尾草为优势种群。由于山西省气候少雨干旱、农民科学用药知识缺乏等原因,导致玉米杂草防除效果差,甚至加大药量叠加用药产生药害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玉米田杂草农药化学防除技术,可有效开展玉米杂草防除,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避免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85.
与常规防治相比较,在小麦全生育期完全不使用化学农药,仅采用农业防治、灯诱、黄板诱杀、释放天敌、生物菌剂、免疫诱抗剂等方法来防治小麦主要病虫害,对小麦白粉病、纹枯病总体防治效果明显较好,对小麦麦蜘蛛、蚜虫防效无显著差异,对一代黏虫药后7 d、14 d防效为77.45%、82.29%,虽低于常规防治处理93.81%、88.69%的防效,但持效性好;小麦出苗率显著增加,促进生长发育效果明显,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6.
作者论述了软枣猕猴桃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并针对河北省软枣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该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7.
冬枣又称冻枣、苹果枣,原产于河北黄骅、盐山一带,为枣的稀有品种.冬枣果皮薄、核小、多汁、酸甜适口、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蛋白质、烟酸、维生素B1、B2、维生素C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强身建脑、补血养血、防癌抗癌等功效,其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冬枣耐旱涝、耐瘠薄、抗盐碱,对土壤适应性强,是平原、丘陵岗地、沙荒地栽植的适宜树种.河南省内黄县地处黄河故道,沙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2以上,土壤、气候对红枣生产非常有利.1991年,内黄县后河乡引种了冬枣,该树种在当地生长良好,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8.
不同水分、施氮量对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灌水量情况下土壤中硝态氮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的硝态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施氮量水平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递减。在冬小麦的整个生育期中,拔节期的追肥灌水有助于硝态氮向土壤深处移动,甚至有可能淋洗出根层,对地下水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9.
为评价过滤式垂直立体通风系统对舍内空气指标和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同一批次、平均日龄为70 d、平均体重为32 kg的保育猪1224头,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306头,2个重复.对照组猪舍通风方式为负压通风、试验组为过滤式垂直立体通风系统.每日0时、6时、12时、18时收集舍内气象数据、有害气体浓度、微粒浓度;每3周...  相似文献   
90.
正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病也叫黄花叶病,是一种真菌土传小麦病毒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病田水流及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近年来,该病在舞钢市山岗丘陵麦区日渐严重,已成为目前该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发病麦田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在80%以上,甚至绝收。一、症状据观察,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在舞钢市冬前有病症出现,春季小麦返青后病状日渐明显。发病初期新生叶片呈现褪绿至坏死的梭形条斑,色泽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